文化漫谈

笑得好起死回生 贪心县官允再出恭一次

明代初建的孔庙(杨秋莲/大纪元)

村庄来的农人,不知道礼节,来到了儒学殿前竟然撒了一堆粪。学院教师知道后,把村农怒送县衙追究。

县官升堂审问:“为何无礼在圣殿前出恭触犯圣人呢?”

村农说:“小人上城,每日都从学校前走,一时很急想拉,随便解手,不敢亵渎圣人。”

县官说:“你愿打还是愿罚。”

村农畏惧被打,就说:“小人愿罚。”

县官说:“那就罚你银一两五钱,当堂秤下,不须经过公库吏人收纳便了。”

村农取出银子一锭,大约有三两,禀告县官说:“待小人去剪下一半来交纳。”

县官说:“取来给我看看。”县官确认是纹银一锭,脸色转为和悦。他慌忙将银子纳入袖中,然后对村农说:“这锭银子,不须剪开,当我老爷说过,准你明天再到学殿前出一次大恭罢!”

石老讽:得了钱,便再犯一次法也可宽恕,何况出恭小事?

厕所。(容乃加/大纪元)

案此笑话又见《嘻谈初录》@*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从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相似,惟今天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