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破除录音迷思 俄罗斯钢琴家发现乐谱的魅力

【大纪元2018年09月30日讯】(英文大纪元记者Catherine Yang报导,莫琳编译)“当我被音乐感动时,我是被一种非常特别的音乐所感动,我试着向观众传达这样的感动,让观众听到我听到的音乐,这很难,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阿希雅‧科利帕诺瓦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但对在俄罗斯长大的钢琴家阿希雅‧科利帕诺瓦(Asiya Korepanova)来说,却另有一番体悟。

“你经常可以听到这首曲子,人们经常在演奏;在电视上,收音机里,到处都听得到。”科利帕诺瓦在接受“Humanity Today”采访时说,这首曲子几乎成了各种场合的背景音乐(噪音),而她也早已听腻了。

直到有一天,科利帕诺瓦亲手翻开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赫然发现乐谱展现给她的是她从来不曾“听”过的。如果按照乐谱弹奏,就会有一些细节跟许多人在舞台上演奏的不同。科利帕诺瓦说:“这是我第一次发现传统的演奏是这么有力。”

忠于乐谱的演奏

科利帕诺瓦跟今日的音乐家们一样,成长于录音技术已经普及的时代。录音技术的发明不可否认地改变了人们消费或消化古典音乐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音乐家演奏的方式。

科利帕诺瓦解释说:“某一位出名的音乐家演奏了一首协奏曲或录了音,数百人听了(录音)后,难免就让这位名音乐家的铨释进入我们的心里。这样就发生了两种情况:听众因此期待该协奏曲就该以那种方式呈现,而其它的音乐家们可能开始以这位名音乐家诠释的方式去诠释音乐,而不是按照原始乐谱写的方式演奏。”

著名的例子就是贝多芬交响乐关于节奏的争议。对于习惯了著名指挥家们将贝多芬的交响乐诠释得节奏缓慢、壮阔宏大的听众来说,当他们听到某位音乐学家说,这一曲的节奏本来应该相当轻快时,不免会感到惊疑。

钢琴家阿希雅‧科利帕诺瓦(Asiya Korepanova)。 (Emil Matveev提供)

当经由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乐谱发现这个秘密的时候,科利帕诺瓦还很年轻,而这一发现却具有惊人的意义。顺便提一下,柴可夫斯基是最早见证爱迪生录音技术的作曲家之一。

科利帕诺瓦说,“按照乐谱弹奏让我觉得很神奇,非常新鲜”,尽管已经听过数百遍,“就好像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因为我是在按照乐谱写的方式弹奏”。

现在,只要忙碌的行程允许,科利帕诺瓦经常光顾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找寻更多的乐谱,有名的或寂寂无闻的都好。正是这种发现带来的“新鲜”感,引领她成为演奏艺术家(performing artist)。

“当我被音乐感动时,我是被一种非常特别的音乐所感动,我试着向观众传达这样的感动,让观众听到我所听到的音乐,这很难,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她说。

影片»科利帕诺瓦演奏穆索尔斯基《死之歌舞》之《小夜曲》

深入挖掘

对科利帕诺瓦影响最深的无疑是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这位音乐大师生活的时代正好在录音技术发明之前。科利帕诺瓦笑说:“我想李斯特是‘物化’(对象化)的牺牲品。”

这位浪漫主义作曲家留下了非常多样化的作品,有时却被认为是“炫技”作品、是用来炫耀技巧的安可曲。(或许吧,因为李斯特在表演时会很用力地弹钢琴,而真的就将钢琴弹坏了,也会当着数千名观众挑战其他钢琴家。)

科利帕诺瓦因在一场独奏会上演奏了所有24首李斯特练习曲而闻名(S.139,S.141,S.143,S.144,S.145),这是她经由研究李斯特的作品探索其思想品格的一种努力。她认为,李斯特为自己赢得了大师级演奏家的声誉,将钢琴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充满了创意,但其本人极具深度、多彩的人生及其它杰出的方面却经常被忽略。

影片»科利帕诺瓦演奏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

她说:“除了‘钢琴决斗’跟砸坏钢琴,李斯特实际上是个颇有信仰深度的人、国家主义者,也是一名慈善家,他的大部分收入都捐给了慈善机构,或贡献给大教堂、纪念碑和音乐学校的建造。某种程度上,通过李斯特的音乐可以理解他丰富而富传奇色彩的人生。”

科利帕诺瓦一开始演奏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Transcendental Etudes)就改变了对他只是一名炫技演奏家的看法。科利帕诺瓦认为他是非常严肃的,她期待着未来能再次演奏李斯特的24首练习曲。

1830年代,巴黎的钢琴乐迷分成李斯特和西吉斯蒙德·塔尔贝格(Sigismund Thalberg)两派。两人相互较劲的结果就是在贝尔吉欧荷莎(Belgiojoso)公主参与的一场演奏会前进行“钢琴决斗”。

科利帕诺瓦即将参加的一场钢琴比赛,灵感即来自以上的典故:歌剧公司“The Opera Atelier”于9月27日在佛罗里达州莫里斯古斯曼音乐厅(Maurice Gusman Concert Hall)安排了类似的独奏会,由科利帕诺瓦演奏李斯特的作品,另一位钢琴家则演奏塔尔贝格的作品。

谱自己的路

钢琴家阿希雅‧科利帕诺瓦(Asiya Korepanova)。(Maria Bocharova提供)

科利帕诺瓦分享说,她和李斯特的另一个相似处就是她喜欢编写钢琴曲。李斯特擅长将名曲(如巴洛克风格的无伴奏合唱曲、歌剧,和贝多芬的所有交响乐)改编成钢琴谱,这些经过改编的钢琴曲也让这些名曲更加受欢迎。

科利帕诺瓦觉得,将一首原本为其它乐器而写的乐谱,包括多种乐器的合奏、交响乐及合唱曲目改编成钢琴谱,就像在驯服一头野生动物。

但她知道,兼具深度和广度的钢琴有着这样的改编空间。她说:“如果你很了解钢琴的声音和脾性,你可以从中听到一支管弦乐队。”科利帕诺瓦很喜欢钢琴曲的力度和音色。

科利帕诺瓦想改编钢琴谱,始于对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ff)的喜爱。她演奏的曲目主要来自这位俄罗斯作曲家,但当遇到大提琴奏鸣曲时,就难倒她了。

她说:“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天才钢琴家,他大部分为钢琴写谱,而当他为钢琴和大提琴谱写奏鸣曲时,却没有给大提琴跟钢琴一样的份量。”她算过,拉赫玛尼诺夫写给大提琴的,每一个小节只有3到6个音符,而钢琴却可以有30到80个音符。

所以,当科利帕诺瓦跟大提琴家合奏时,她不能全力专注在自己的音色表现上,因为担心这样会盖掉大提琴的声音。大提琴家喜欢争辩说,对真正出色的大提琴家,这不是个问题。但科利帕诺瓦不认同,因为拉赫玛尼诺夫也曾为大提琴谱写一些位于较弱音区的小曲。

因为担心声音盖过大提琴而不能全力在钢琴上表现,促使她开始思考,我是否可以作钢琴独奏,而完整地包含两种乐器的声音?

这是一个耗时又充满热情的过程,经过几年的思考,她终于在2个月内改编出第一个钢琴谱。因为非常喜欢这样的改编过程,于是她又持续地改写了一些其它的作品。

虽然这个想法在她脑海中已经酝酿了十多年了,科利帕诺瓦在四年前才真正开始认真地改编钢琴谱。

今日,录音技术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品质及临场感,而30岁出头的科利帕诺瓦则是能够随时随地将他们的演奏传递给听众的第一代音乐家之一。

她向记者展示了短片《午夜作品》系列(Midnight Pieces),这些都可以在YouTube线上观赏。这些2分钟、5分钟的作品因为很短还不能算是一场独奏会,但她认为值得跟大家分享。

影片:《午夜作品》系列之30 —— “Le mariage des Roses”

科利帕诺瓦每周在太平洋标准时间的午夜直播一小段珍贵的钢琴曲,她以钢琴诠释着每一首她喜爱的作品,提醒我们在丰厚的古典音乐作品中,总是还有更多东西值得去发掘。

她以四个类型作品作为一个播出周期:一是名曲,一是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一是她改编的钢琴曲,再一个是鲜为人知的作品,可能出自藉藉无名的作曲家,也可能是名家被遗忘的作品。

《午夜作品》系列共53支影片,她从去年9月开始录制,每周演奏一曲,最近因为巴尔的摩举办的音乐季而暂停,之后将会继续下去。@

影片:科利帕诺瓦与中提琴家凡德施塔特(Milena Pajaro-van de Stadt)合奏勃拉姆斯《中提琴奏鸣曲 Op.120》

责任编辑:苏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