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到艾兰哥尔 探访向日出学习的阿比

座落在台东美术馆园区内的艾兰哥尔咖啡。(龙芳/大纪元)

人气: 65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8年09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龙芳台湾台东报导)传说16世纪葡萄牙人航海发现台湾时,发出了赞叹:“Ilha formosa(美丽的岛)!”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台东这块区域,当时葡萄牙人在地图上也标注了名称-“Alanger”,意思是“遥远而美丽的地方”。

阿比每天看着太平洋日出成长。
阿比每天看着太平洋日出成长。(张弘典提供)

为了来到这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44年前,嘉义的张冠淼先生骑着老牌川崎机车,带着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张弘典和阿比,骑了260公里,绕过弯曲难行的南回公路,终于到达台东的太麻里。他在金崙溪畔山坡上开垦,创办了弘宇自然农场,儿子和阿比也每天看着太平洋的日出成长。

阿比,就是阿拉比卡咖啡豆,44年前是嘉义农业试验所的一批种苗,由台湾凤梨之父张清勤交给他的堂弟张冠淼,并随之移居台东。40多年过去了,阿比不但在台东落地生根,也有了子子孙孙。

张弘典和阿比咖啡树。
张弘典和阿比咖啡树。(张弘典提供)
阿比、就是阿拉比卡咖啡豆。
阿比,就是阿拉比卡咖啡豆。(张弘典提供)
张弘典种植的阿比咖啡豆。
张弘典种植的阿比咖啡豆。(张弘典提供)

张弘典服完兵役后,返乡投入农业,致力推动自然农法。在阿比生长过程的启示下,他发现了“林下多层次栽种”的生态栽培方法,能让阿比在大树下避免烈日和台风的摧残,还可以和大自然各种植物共生共存共荣,于是阿比又有了庞大的家族,其中包括阿比野菜,有水果、叶菜、花朵、蕨类等等。

为了给阿比一个正式的名字,为了感谢台东这块土地,张弘典在台东县志上惊喜发现了Alanger这个名称后,便将阿比命名为“艾兰哥尔咖啡”,也就是每天看着日出成长,终年海风吹拂,在云雾笼罩下,以自然农法种植生产的“台东咖啡”。

台东县城乡深耕协会理事长张弘典。
台东县城乡深耕协会理事长张弘典。(龙芳/大纪元)

资深环境教育老师吴秀娟来探访后发现,阿比每日对着太平洋日出学习的精神,正是今日台湾社会的需求,阿比的主人用自然农法多层次作物栽培它,这是一种先顾及公共利益再来赚取个人生意的农法。她将阿比和张弘典一家人的故事拍成了动人的纪录片。

当你来上一杯温暖、朴实的艾兰哥尔咖啡时,品味的不只是一杯咖啡,还有它背后的故事,以及张弘典一家人敬重大自然、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随着“阿比环岛”在全台发酵。

阿比的主人张弘典说,阿比有如杰克的魔豆,正在呼唤着艾兰哥尔儿女们一起推动梦想。一起来听听阿比的故事吧。

阿比家族

时间回到23年前,张弘典服完兵役后返乡,上山探视阿比时发现:“哇!不得了,这个族群扩张了!”因为鸟兽的叼食,四处诞生了许多小阿比,张弘典还研究发现,原来日据时代,台东就是咖啡的重要产地,后来因粮食需求才改种稻米。这也证明台东的土地和环境有条件栽植咖啡。

透过分享,金崙流域居民开始大量栽种咖啡,他们都是阿比的子孙。张弘典原本希望参照古坑咖啡崛起的模式,带动地方区域型经济发展,可是,每次一遇台风,一夕之间咖啡就全军覆没了。

“那么好的咖啡品质,却因为风灾让农民无法受益。”无法获益就影响生计,让他十分受挫。此时,仿佛上天的指引,张弘典再度到山中探视老阿比,结果又有了意外的发现。

“那些40几岁的阿比,因为伴随着树林一起成长,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它都长得好好的。而我为了要增加产量、用裸露栽培用心照顾的,却往往不敌风灾。”他因此发现:“要让咖啡生长得更好,就要去创造符合咖啡生长的环境。那就是林下多层次作物栽培。”

他开始实际操作,“先逐步种下像牛樟这种长期经济作物,然后在这些大乔木底下种适合林下生长的咖啡。”因为中期作物15年才能收成,所以加上植被,“植被里面有野菜,可以立即卖钱,来支撑经营这块土地。”

这些因阿比咖啡而发展出来的各种作物,就是庞大的“阿比家族”。而最底层用自然生态农法生产的各类野菜,就是“阿比野菜”。

自然生态农法生产的阿比野菜。
自然生态农法生产的阿比野菜。(张弘典提供)
自然生态农法生产的阿比野菜。
自然生态农法生产的阿比野菜。(张弘典提供)

8年前张弘典开始架构平台,成立“台东县城乡深耕协会”,在咖啡产业上极力推广不洒农药不用化肥的林下栽培法。如今在弘宇自然农场里,植被就有400多种,“有药用的,也有很多可以当作蔬菜食用的,以季节性来讲大概有50种。”

阿比家宴&阿比野台戏

很多餐厅都希望拥有阿比野菜作为他们的食材,“因为它有文化有故事,还有农民的精神在里面,而且它是生态环境下所生长出来的最健康的野菜,它的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张弘典说。

而要让野菜成为真正的生态饮食,还要根据野菜的特性,选择适合的烹调方法,保存它的营养也保留它独特风味,于是张弘典进一步规划生态厨师的训练。

“生态厨师的训练,就是让专业厨师接触土地,让他知道他的食材是怎么长出来的?特性是什么?厨师只要跟土地有感情之后,他的料理绝对不一样。”张弘典邀请五星级厨师到山上亲自摘取野菜,发现:“当厨师随手把野菜采起来放进口中时,突然那个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了。”张弘典说:“因为他有感动,所以之后他做出来的菜是有生命的。”

生态厨师创作生态料理。
生态厨师创作生态料理。(张弘典提供)

张弘典接着办了“阿比家宴”,邀请这些厨师来创作野菜料理。为了让阿比家族的成员都有机会上场,紧接着又办了“阿比野台戏”,邀请料理达人马爱云,将树林底下的土地样貌搬到咖啡馆,布置成一座“野吧台”,请调酒界名人现场创作,调制出了7款属于台湾的生态饮品。

阿比家宴。
阿比家宴。(张弘典提供)
阿比野吧台。
阿比野吧台。(张弘典提供)

“有饮有食,我们做的是生态饮食,而不单单只是农产品的产出。”过程中他和德霖技术学院餐饮系产学合作,做成学术发表,在业界产生震荡,也吸引更多团体愿意复制这个模式。

“为什么那么多人响应,因为他们都有感动。”感动之余,吴秀娟和马爱云更进一步开展了“阿比野菜环岛之旅”,希望让食农教育向下扎根。

张弘典和吴秀娟老师共同推动阿比的故事。
张弘典和吴秀娟老师共同推动阿比的故事。(张弘典提供)

阿比野菜环岛

吴秀娟编写了小学食农教案,带着纪录片环岛17个县市18所小学,要让学生认识台湾这块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农民和农作物,再透过野菜的生长,了解土地和食物的关系、生态的重要,进一步愿意成为环境的守护者。

听说阿比野菜要环岛,立刻吸引了65位专业厨师,自动报名去这18所学校担任志工,其中有米其林的厨师,也有远道来自香港的名厨。同时也吸引知名企业主动赞助。

阿比野菜环岛在2018年3月1日出发,用逆时针绕了台湾一圈,6月21日回到了台东。4个月中,阿比野菜和台东农民的故事传到了全台湾。马爱云带着孩子们认识野菜、厨师教孩子料理野菜,当野菜摇身一变、甚至做成烤披萨等美味上桌时,孩子同时也学会了感恩大地。

阿比野菜环岛进入台湾18所小学。
阿比野菜环岛进入台湾18所小学。(张弘典提供)

阿比心愿

张弘典还跟台东大学合作,将“自然农法多层次作物栽培暨农业环保循环经济”这套模组做成学术发表后,他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复制。他说:“这种耕作方式不只是农业经济,也是国土保育、环境保护,也做到食品的安全乃至于疾病的预防。”

在人口不多又频频外流的台东,张弘典希望这个模式可以让更多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也让返乡青年多一个创业选择。“用林下栽培发展咖啡和野菜产业,目前我已经证实是可行的,既能保护土地又能兼顾农民生计,是人与土地能共荣共存的模式,也有越来越多人在投入了。”

张弘典介绍自然农法生产的阿比野菜
张弘典介绍自然农法生产的阿比野菜。(龙芳/大纪元)
张弘典介绍自然农法生产的阿比野菜。
张弘典介绍自然农法生产的阿比野菜。(龙芳/大纪元)

张弘典体会到,人的一切是上天给的,多层次栽培也是一种回归和感恩,“这块土地养我们,我们不但要感谢它,也要想一想,要留给下一代的是什么?是继续破坏土地,还是要留给下一代寸土寸金的环境?”

阿比的故事还在往前走,张弘典透过阿比让大家了解:“当我们能够吃到一口自然农法的食材时,请深深的感谢,因为那是天赐良食。”他也透过持续的生态饮食讲座,希望“把台湾的好食材一口一口吃回来。”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