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撞击小行星 碎片还会被内核“吸”回去

人气 397
标签:

【大纪元2019年03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妮编译)面对小行星撞地球的危机,人类想出了不同的办法应对,其中之一就是将其撞碎。然而一份新建的模型显示,一颗小行星被撞得四散的碎片在其剩余内核引力的作用下,又会重新被“吸”回去。

据《纽约时报》报导,一份新研究利用电脑建模,模拟一个四千英尺大的小行星以每小时1.12万英里的速度撞上一个15.5英里大的小行星的场景。撞击后,大个的小行星立即碎裂,碎片四散。但是核心仍完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引力的作用下,小行星完好的内核又把四散的碎片逐渐都吸回去了。

这样看来,小行星不仅能承受大量的损害,正如之前的研究曾预测的,它们还有一定自我重建的能力。

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Charles El Mir说,他的研究“可以说是反对把摧毁小行星作为防御策略的证明”。

在过去几十年里,研究者们多次模拟过小行星相撞事件。早期研究显示,由于其动荡的历史,大颗的小行星内部已经“伤痕累累”,只要受到一定速度的撞击,很容易就被撞的全成为碎片。

但是这份本月发表在《伊卡洛斯》(Icarus)期刊上的新研究,尝试了不同的模拟情形。

霍普金斯极端材料研究所(Hopkins Extreme Materials Institute)所长K.T. Ramesh说,校友Andy Tonge以前开发了一个模拟防弹背心应对冲击力的模型。他们的研究组认为这个模型也适用于小行星撞击事件,因此把这个模型与另一个模拟小行星引力场的模型结合在了一起。

这个混合模型让他们看到了其它模型忽略的、但却比较重要的一些细节,包括碎片出现的位置以及如何散开等。

但是这份研究也有局限性:

● 两颗小行星都很简单,是不旋转的石块,而真正的小行星情况非常多样化;

● 那颗大行星没有模拟历史性“伤痕”,而真正的行星一般都有受撞击的历史;

● 两个太空石块的撞击,也和导弹袭击小行星、或原子弹在小行星地表之下爆炸的情况不同。

El Mir说,这份研究并未排除发射物体炸毁小行星的可行性,只是认为,炸碎大颗的小行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把大炮弹拆成小弹片仍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打击。

负责守望任何飞向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的机构——NASA的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lanetary Defense Coordination Office)建议,用发射物给来袭的天体一个“推力”,使其调整方向,而非摧毁它。

NASA和合作者们2022年就将进行一个这样的实验,发射一个太空器撞向一个双小行星系统中较小的那颗,观察是否能改变较小这颗行星围绕较大那颗小行星运转的轨道。

但是防御专家表示,选择摧毁还是改道“天外来物”,最终取决于我们发现它的时间点。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行星防御研究员Megan Bruck Syal说:“随着撞击倒计时的减少,成功将其改道的行动将愈发困难。在预警时间最有限的情况下,将其彻底炸碎摧毁恐怕是唯一避免(地球)受撞击的可行方案了。”◇

责任编辑:朱涵儒

相关新闻
微软前首席专家:NASA小行星研究有多处错误
到小行星采矿 卢森堡砸台币72亿
传递什么信息?又一颗小行星向地球飞来
惊人! 小行星绕地旋转五十年 却才被发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