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分类-知觉性头晕 服药运动即可缓解

护理师退休的李小姐晕眩长达三年,四处找医师治疗,找到台中慈济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张滋圃。诊断她罹患新分类疾病:“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台中慈济医院提供)

人气: 82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9年03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邓玫玲台湾台中报导)护理师退休的李小姐晕眩长达三年,四处找医师治疗都觉得没有缓解,辗转找到台中慈济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张滋圃。张医师诊断她罹患新分类疾病:“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简称PPPD),施行欧美研究多年的新治疗方法后,李小姐终于能正常生活。

曾担任护理主管的李小姐具备相当的医疗知识,自己发生晕眩长达三年期间,四处求医尝试不同科别治疗、做过很多检查,结果全都正常,服药也没什么效果,甚至愈来愈不舒服。她描述二○一四年三月第一次眩晕,“感觉站不住,跟着电视上颜色浅的景物晃动。”之后愈来愈严重,“骑机车像开飞机腾云驾雾;走路左右晃动,整个世界像地震,只有躺着能稍稍免于不适。”她沮丧到觉得人生无望。

台中慈济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张滋圃询问病史和检查研判,李小姐符合“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特征,张医师搭配口服药与每次三十分钟以上复健运动,一个半月后,李小姐脑部多年紧绷感已解除,还可以走出户外活动。

张滋圃医师指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病人主要症状有:一、慢性头晕持续逾三个月。头重重、浮浮的、走路飘飘的,精神不太好。二、头晕感严重度随当日生理或精神状况起伏,刚起床好一点,站立、走动或头转动会加重头晕。三、最重要的是“视性晕眩”,在超商、卖场最明显,人群走动、货品堆得多又高,往往晕得更厉害。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主要症状。(台中慈济医院提供)

张滋圃医师表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国际眩晕医学会于二○一四年发表,经欧美国家顶尖学者多次开会讨论后给予新定义、新名字,正式推广的新分类疾病,同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命名。PPPD在不同科别可能会被诊断为自律神经失调、脑神经衰弱、焦虑等,这也是李小姐遭遇的情况。

张医师赴美国进修一年加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附设医院眩晕研究团队,接触国际眩晕领域专家,了解如何更精准地定义“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以及确认诊断与治疗的方法。他指出,欧美多年研究显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跟大脑掌管头晕的部位变得敏感有关,往往来自一次内耳或脑部引发的严重眩晕症,即使后来痊愈,病人脑神经却已被诱发,特别敏感,因此对眩晕产生恐惧,愈担心眩晕愈容易感晕,陷入恶性循环。

张医师表示,正确诊断让病人了解致病原因解除疑虑,好转机会就很大。他强调,“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虽易发生在焦虑病人,国际眩晕学会确立为“功能性障碍疾病”,不是“精神疾病”。新治疗不只给镇定效果的抗焦虑药物,而是给增加脑部血清素药物。研究显示,三到六个月治疗,停药后仍能改善,减少复发机会。他提醒,四、五十岁中年女性好发“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建议减少生活压力,多补充富血清素食物,如:亚麻仁油、维他命B群;保持规律生活作息与开朗个性,搭配认知行为治疗与前庭复健运动,就能有效降低晕感。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