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记忆中的美食拼图】眷村鲜肉包与老工友手工馒头

人气: 54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9年08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邓玫玲台湾台中报导)我是在眷村长大的孩子,在中国不同省份的氛围中生活过,左邻右舍的叔叔伯伯总会烧几道特殊的家乡菜。尤其是过年,各种不同口味的香肠、腊肉总是挂满眷村的屋檐下,平日也常常吃到邻居妈妈送来自家手工制作的包子、馒头,全是纯手工无添加的发酵面食。

记得在村子口有一家小砖房,没有挂出任何招牌,但村里人都知道那家人在卖包子,要买到这家人做的包子还得靠运气。

小小世界中最美的滋味

每天早上上学途中,我一定会从包子店敞开的门往里看,如果看到一个大大蒸笼放在桌上冒着白烟,里面摆满白白胖胖的包子,就知道今天是个幸福的日子,有多汁的鲜肉包可以吃了。

记忆中每个包子都是滚烫的,装在塑胶袋里还冒着热气,热到双手捧不住,只能提着袋口,提着提着,有那么一天,热包子竟悄悄溜出去,几个鲜美白嫩的包子破袋而出,全都滚落在地上,沾满黑色的砂砾,成了“煮熟包子逃了”。

那是最心痛的一次,我永远都无法忘记,也永远记得那几个包子的美味,发得松软的面皮包裹着高丽菜、肉末、粉丝融和出的甜美滋味,竟然就留存在那个村子口了,我再走到天涯海角也找不到了。

从此,我小小世界中最美的滋味,就是那个大蒸笼里的热包子,在往后的日子里,无论吃到哪种包子都不如那村子口的,即使是最有名气的肉包、汤包,再怎么吃都不会是我心目中的首选了。

竹篾盘上的活力麦香

还好,无敌美味的包子虽然再也找不到,但是扎实弹牙的大馒头却在一个学校工友的宿舍里找到了。

就是那种饱满硕大的个头,一个个方头大耳散发着麦香,放在竹篾的圆盘上堆得满满的。高高瘦瘦的老工友说,他们一家四口每天早上各吃一颗馒头,一个星期28颗,一整盘馒头很快就吃完了,也就是老工友一个星期手作28个馒头,一个馒头都不能少,因为这是他们全家的活力来源。

也就是他们家每天的早餐都是馒头,天天馒头,一年365天1,460个馒头,都被精心计算好了,所以我如果想吃到他的手工馒头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的家人有人外出几天,他才有多余的让我解解馋,当然这种机会很少,我只能每天早晨看着他们全家聚在餐桌前,一人一馒头啃得挺香,有时他强壮的儿子还可能吃上2个馒头呢!

因为总看着老工友在揉面团做馒头,总闻到他们厨房里散发着热腾腾的面香,让我对馒头的爱慕越来越深,也想学着做做看,然而没有那种手劲啊!因为看似柔软的面团会越揉越紧实,揉到我满头大汗、双手酸痛,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眼前顽固的大面团兴叹。

原来,揉面可是要靠点蛮力,手无缚鸡之力的我只能吃机器做的馒头啦!现在市面上卖的很多馒头大部分都标榜手工老面馒头,吃过老工友手揉馒头的我,一眼就看出哪些是真的纯手工馒头?那些是半机器半手工?

机器馒头每个都是平平整整,雪白晶亮的,而我记忆中的手工馒头却是淡淡的黄色,表皮虽是光滑的,但也可以找到些微皱褶,外表可能其貌不扬,但口感绝对是Q弹饱满,每一口都是满满的麦香。

日日馒头,一年365天365个馒头

为了寻找这种记忆中的手作馒头,我曾经找到几个老眷村里,一看那屋里摆着的馒头模样,就知道,是了,就是我要找的馒头了,当时虽然努力记住眷村的位置,希望自己下次还能再来,然而几乎都不可能,不是老人家不能再做了,就是眷村人家搬迁了,我熟识的老工友退休后,也离开了。

纯手工纯馒头好似就这样消失在我的生活中,真的踏破铁鞋无处寻啊!最后竟然意想天开,自己动手做吧?揉面的工作就交给家中的老公,其他发面、整型、蒸煮就由我来包办好了,以为很容易就上手呢,没想到困难重重,而最难的就是发面,放了酵母粉揉好的面团,小心翼翼地放在温暖的地方,盖上棉布后等它发、等它膨胀再膨胀,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时刻。

然而失败的馒头却常常出现,没有老师傅指导自己想要土法炼钢?真的是不自量力,满心的期待总是落空,面团总是偶而发得好,有时发不好,甚至发不起来,也找不到什么失败原因,就只能碰运气,请老天赏我们好馒头吃。直到坊间开始出现“老面”馒头,我才找到不败的制作方法。

其实也只是朋友的一句话,她说起,老面馒头就是发面时可以先发一小部分,发好的小块面团再加面粉、发粉做二次发酵,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指引,我终于找到发面必胜的秘诀,我不可能像馒头店养着一团老面,天天发面作馒头,也不必去特别注重其他细节,就是二次发面而已,成功的馒头就在我家出现了,满满一笼白胖馒头重现当年老工友的手作景象,简单纯净的内容:面粉、酵母粉、奶粉和一点点水、油,就能做出我日夜思念的手工馒头,让我们家也能把馒头当作早餐唯一选项,也能日日馒头,一年365天365个馒头。◇

责任编辑:芸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