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荣指台湾要突破瓶颈须改善法治与整合力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0月20日讯】台湾到底有没有成长的极限?宏碁集团董事长施振荣的看法是如果不适时进行创新变革,不论国家或企业都会面临成长的极限,而台湾现今急需突破的瓶颈在于法令规章未臻完善,以及在整合能力上也显着不足,而这些都是台湾要突破成长极限迫切需改善的课题。

据中央社10月20日报导,施振荣表示,在许多相关因素交织的环境下,到处都存在着成长的极限,例如投资不足,外来竞争者突破性的发展,环境变迁造成成功典范转移,以及未来成长的要素消失等都是。所以凡是一味泡制过去的成功经验或预期一切都可套用摩尔定律可呈直线成长,都属于一些常见的迷思。

对于国家持续成长的要素,施振荣认为,包括国家愿景、策略定位、创新与整合能力、教育投资、民主政治、法治精神、社会价值,以及有形与无形的基础建设,检视现今台湾这些要素发展状况,在愿景和策略定位上都已订定清楚,即为发展绿色硅岛,建立台湾成亚太营运中心、全球运筹中心与国际创新中心,但在法令规章的建构上与国家整合能力上却有待加强。

在6、7年前,施振荣曾提出建设“人文科技岛”的主张,做为台湾世纪的愿景,并获得愈来愈多朝野的认同,而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他则认为,台湾社会的发展愿景在于“知识创新应用,实现优质生活”。

施振荣说,面对知识济的来临,台湾一定要用新的思维,创造新的价值,过去,专注于科技产品的研制,今后应让加强科技的创新应用。

同时,他强调,台湾过去长于制造业,政府单位相关奖励政策、租税减免措施多针对制造业设立,少有针对服务文化事业给予相关鼓励措施,导致台湾拥有世界级的制造业,却没有世界级的服务业。

施振荣指出,台湾的制造业蓬勃发展,虽让许多本土企业挤身国际,却衍变成产品供过于求,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状况,因制造业的发展是有极限的,反观服务业占台湾总产值相当比例,并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若政府现今的“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能早在3、5年前提出,台湾现今的失业率问题便不会如此严重。

他认为,空洞低附加价值的有形产业不要,加紧强化高附加价值的无形产业才重要,台湾地狭人稠难以扩充,在全球布局全球上,要让创新产品、创业服务能茁壮,便得就近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以达成深耕台湾布局全球的目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宏棋电脑大幅瘦身 裁员两千  外劳绝迹
宏碁集团遭祝融  估计损失六亿七千万元
施振荣﹕惠普康柏合并对台只有短期影响
商业周刊调查近五成民众不相信上市公司财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