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姓看十六大

标签:

【大纪元11月19日讯】(美国之音记者丁力北京18日报导) 记者在北京街头采访行人对16大的看法。有人张口结舌,说不出什么来。也有人说,“对不起,我们急着赶路”。还有些人摇摇头说,“不懂政治”或者“不关心政治”。

*多数人比较关心*

但是记者在王府井音乐书店遇到的一位自称从事社会工作的小姐认为,实际上人人关心16大,她说,“这么大的事,谁不关心呢?”出租汽车司机王先生也说:“比较关心,因为谁都想生活好一点。毕竟是政府换届嘛。如果领头人好的话,对老百姓也有好处。”

记者接触到的人几乎都知道16大这件事,只有一个外地民工是个例外,他困惑地说,“今年春天不是刚开过九届人大吗?怎么这么快就开16大了?”显然他是把人大会议和共产党的大会混为一谈了。记者在新东安市场遇到的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小伙子知道16大,但是他以为江泽民的职务是共产党的主席。实际上,共产党早就取消了党主席这个职位。

*没时间考虑入党*

开出租车的王先生不是党员,他说,他没想过申请入党的问题,因为没时间考虑。他告诉记者,关于16大的人事安排,会前就有小道消息作了预测,所以会后没有什么吃惊之处。

*希望稳定过好日子*

为了司机的安全,北京很多出租汽车里用铁网把乘客和司机隔离开。这被称作“两室一厅”。随着治安情况的好转,现在有些汽车已经拆除了这种铁网。王先生希望,16大以后,将来北京的治安能好到不再需要这种铁网的程度。不过现在,他觉得还是有这种“两室一厅”比较习惯,心里比较踏实。

另一位出租汽车司机称赞了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他对16大后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比较乐观,他说:“毕竟大家都希望稳定,都想过好日子。”“记者问:“处在社会底层的穷人也希望稳定吗?”他回答,“他们也希望稳定,因为动乱一来,先砸他们的饭碗。”

*曾被关照谨慎言论*

出租汽车司机们过去被海外记者称作民间评论员。但是在16大期间,有的司机说,公司领导关照了,别随便对记者讲话。有人保持沉默,也有人只肯在私下里议论议论,不接受采访。北京四川饭店东华门分店的经理王建文告诉记者:“这次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我相信,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会在新的世纪做出更辉煌的业绩,能够按照江泽民同志的3个代表重要思想去做,老百姓的生活会更加美好。”“3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每个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谈到16大的意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说,“有人这样比较:毛泽东把遵义会议当成他领导共产党时期的转折点,邓小平把11届3中全会当成他领导共产党时期的转折点,江泽民把13届4中全会当成他领导共产党时期的转折点,事实上也是共产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这不仅影响到共产党发展的未来,同时也影响到每个中国人的个人生活,他的上学、就业等等。因为这涉及到中国未来的政治和公共政策。”

*并非亿万人民一片欢腾*

但是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北京大学教授商德文和上海著名作家沙叶新都认为,中国民众对16大的关心程度并不像中国媒体所说的那样大。李希光说,问题在于宣传方式,那种口号式的、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削弱了16大的宣传。“我想胡锦涛作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应该会注意到如何在宣传上做出改进,如果不说改革的话。”

共产党员沙叶新说,确实有人为16大欢欣鼓舞,但是并非“亿万人民一片欢腾”。“就我所接触的老百姓,不是像报纸所宣传的那样。我觉得这很好。假如真的像文革中毛泽东所教导的‘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像那么狂热,结果每个老百姓都那么有激情,那个社会其实是个封闭的社会。这几年百姓越来越讲求实务了,反正就是说不关我的事,不管谁掌权,只要把国家治理好,人民有饭吃,有工作做,就行了。”沙叶新认为,这其实是社会的进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胡锦涛在江泽民巨大阴影下接班
美报指中共十六大是江泽民秀场
【纪元专栏】赵达功:独裁者的寿命决定着中国的政治命运
胡平:陈奎德十年前提出“中国向右翼专制转变的可能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