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县贡寮卯澳社区从永续就业工程找第二春

人气 9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9日讯】 位于台湾最东边的卯澳渔村,居民大多以渔业维生,经过考察与田野调查,赫然发现当地百余年前的凯达格兰原住民的聚会所及疑似千年巨石文化的人面岩壁,而溪流经过复育之后也生产第三代的鱼宝宝,众多的成绩让社区民众相当兴奋,计划将永续就业工程成果转型为多元就业方案。

据中央社6月19日报导,台北县贡寮卯澳社区发展协会承办永续就业工程,整合八十六位当地的渔民、有志回乡服务的青年以及对于生态维护与文史调查有兴趣的人,经过八个多月一刀一斧的开发,将原本脏乱不堪的社区,转变为一处观光新景点,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文化调查有斩获。

协会总干事简锡彦表示,永续就业工程的山系景点规划组的同仁,在披荆斩棘开发步道的时候,发现在山区的土中有石板,经过通报文史组的同仁前往调查,发现一处有一百多片“ㄇ”字型的石板遗迹,入口处还有镇守聚落的“石敢当”。

文史组的同仁相当兴奋,偕同原住民凯达格兰族后裔林胜义的考察,初步推断是百余年前的凯达格兰聚会所。而且附近的一处水池中,也有类似的聚会所遗迹。

凯达格兰族是属于平埔族,汉化极深。以前凯达格兰族各社都有一则有关其祖源的传说,传说祖先是从海外漂流来台的;但何时、何处而来,因时间久远已不可知。其来台时最初的登陆地点,目前有二种说法,一是认为在台湾东北部的三貂角附近;一是认为可能在淡水河口一带。

因此,这一次在三貂角发现的疑似聚会所文化遗迹,就倍增意义。协会表示,田野调查还发现岩壁石洞以及疑似千年的人面岩壁,由于造型与人脸的五官相当对称,应该与巨石文化有关。

台湾东部地区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二千二百年至距今一千二百年这段期间,有二平行发展的文化系统,即﹁巨石文化﹂和﹁石板棺文化﹂。巨石遗物的最大特色是用整块石头制成的岩棺、石壁、巨大石柱、石像、单石和有孔的盘状物等。

简锡彦表示,将近九个月的永续就业工程将告一段落,虽然每一个人每月仅领新台币一万六千多元,不过,因为是为家乡服务,大家都很高兴。二十日将展出成果,包括卯澳建筑调查、溪流生态调查、药用植物应用、社区总体规划等。

社区居民对于这一次展示相当重视,也将展出传统农渔器具、潮间带生物、溪流原生种鱼类。卯澳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错落有致的石砌老屋,以及日夜与小溪相偎依的百年老榕。而榕树溪等三条溪流经过封溪复育之后,包括溪哥等原生种鱼,已经生下第三代的鱼宝宝。

永续就业工程已经结束,协会计划争取多元就业方案,打造卯澳为观光社区,并且培育观光导览解说员,安排游客透过多媒体影片与幻灯片介绍,认识卯澳海中生物之美,并且认识卯澳渔村石头古厝的石材、砌法、格局等建筑之美。

另外,在利洋宫可以了解卯澳渔村居民的宗教信仰,晚间还可以欣赏卯澳夜晚夏季星座及萤火虫之美,及认识石花菜采摘及飞鱼卵制作过程。

台北县卯澳社区位于东北角的三貂角卯澳湾旁,是台湾最东边最靠近海洋的一所典型渔村,社区居民有三百余人,清乾隆中叶吴沙开垦三貂社是开辟之始。百余年来居民大都靠养殖九孔或捕鱼维生,民风纯朴,风景秀丽,水清见底的卯澳湾,更被潜水界人士赞誉为台湾浮潜天堂。透过永续就业方案,居民为渔村未来的发展找到了第二春。

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将“永续就业工程计划”调整为“多元就业开发方案”,鼓励民间团体踊跃申请经济型就业开发方案,以创造就业机会。台北县政府六月十八日第一次初审通过的九个计划,将在七月七日送劳委会复审。六月二十八日则将进行第三梯次的多元就业开发方案经济型计划审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贡寮乡民炮轰政客
核四风波幕未落 贡寮乡要求全民公投
核四机组抵贡寮 百艘抗议渔船封锁航道
贡寮核四伤害地  百位渔民陈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