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学﹑上海的崛起以及鲁迅研究--记北美华文作协六月演讲活动

人气 24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29日讯】

                              

  六月二十一日晚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聚会厅﹐北美华文作家协会与剑桥新语社新英格兰分会共同举办的书展与座谈会吸引了数十位文学爱好者。此次演讲活动邀请到作家王雪瑛女士介绍海派文学九十年代的写作﹐周武教授简介清末太平天国运动与上海崛起的关系及中国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陈漱渝先生介绍大陆鲁迅研究的现状。会议由赵如兰教授和张凤女士主持。

  王雪瑛女士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新闻晚报》主编﹐出版过《光芒》﹑《访问迷宫》等作品。王女士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个多姿多彩的大都市﹐上海在人们的印象中也是多种多样﹐有文化的上海﹐想象中的上海﹐作家笔下的上海﹐历史的上海和现代的上海……。上海是男人的城市﹐因为这里充满奋斗的机遇﹔上海是女人的城市﹐因为这里是时尚的天堂。海派文化的概念始于三十年代﹐是在开放与保守﹑传统与现代﹑新与旧﹑中与西的交流﹑撞击中产生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尽管很多作家不能简单地以地域划分﹐某些作家的部分作品还是带有很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例如海派文学具有三大特征﹐一是都市性﹐以大上海为背景﹔二是通俗性﹐贴近市民生活﹔三是故事性强﹐甚至带有传奇性﹐讲究情节及可读性﹐作家追求作品在大众中畅销。

  就像老舍被认为是京派文学代表﹐张爱玲是海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影响最大﹑读者群最广的著名女作家。王女士评价张爱玲的作品带有超越市民生活的关怀。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海派作家有以《长恨歌》荣获茅盾文学奖的王安忆女士﹐著有《鲜花河》的陈村以及《上海色拉》﹑《上海红颜逸事》﹑《上海风花雪夜》等上海系列小说的作者陈丹燕。

  王雪瑛女士的丈夫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大学历史系的周武教授。周教授是研究上海历史的专家﹐尤其对太平天国及晚清上海通史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上海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大都市与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密切相关。由于战乱﹐江南一带人口减少五千四百万﹐三分之二的土地抛荒。大批难民涌到当时设有租界的上海﹐带去了资金﹑廉价劳动力﹑购物市场﹐租界功能得到全面开发﹐上海也开始从一个渔村迅速发展成现代化的都市﹐进而取代苏州成为江南乃至中国的经济中心。

  陈漱渝先生是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鲁迅研究会副会长。陈先生认为当代中国对鲁迅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经典的承传或颠覆上。有两种比较极端的倾向﹐一种力图维护甚至“重塑”鲁迅﹐例如如今共产主义不大流行了﹐西方自由主义时髦起来﹐就有人试图论证鲁迅是中国最大的自由主义者﹐并且根据鲁迅对左联中部分人士的批评认为鲁迅早对共产党及共产主义有清醒的认识﹐是先知先觉。陈先生认为按照自由主义原则﹐鲁迅不是个自由主义者﹐而胡适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而由于时代的限制﹐鲁迅也不能对共产党以及共产主义有超越时代的正确认识。第二种倾向是颠覆鲁迅﹐即否定前辈﹐反读经典﹐消解大师。例如有人说鲁迅是应该踢开的石头﹐青年作家王朔认为鲁迅没有长篇小说﹐不能算文学家﹐其文字感性多于理性﹐不能称为思想家。陈先生认为王朔的论断大有问题﹐因为历史上很多文学家都没有长篇小说问世﹐而鲁迅的思想散见于鲁迅的作品中﹐在其三百多万的文字中﹐有两万多个“人”字﹐平均140个字就有一个“人”字。鲁迅关注的是“国民劣根性”这个基本性问题﹐因为国与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

  陈先生认为鲁迅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但是否可称“革命家”则比较复杂﹐鲁迅一生没有参加过任何暴力活动﹐如果按照西方“工业革命”所指的变革﹑改良的意思﹐可以说鲁迅是当时中国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领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顶尖的大师。

  陈先生认为鲁迅的伟大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其立场的平民性﹐如果说孔子是站在维护统治者立场上的“贵族思想家”﹐那么鲁迅就是“平民思想家”﹔二是其人格的斗争性﹔三是其思想具有批判性﹔四是其贡献的非凡性﹐鲁迅仅活了56年﹐但却留下了三百多万字的著作﹐还是中国现代翻译﹑教育﹑科普等领域的开创人之一。

  有听众请陈先生介绍一下鲁迅的局限性。陈先生坦率地说鲁迅的局限性可以找到很多﹐例如从文学上看﹐鲁迅的小说后期技巧虽然更加圆熟﹐但是热情下降﹐文字有些空洞无力﹐语言上看鲁迅的文字不是典范﹐而是古文到白话文的过渡﹐对此鲁迅本人也是不满意的。从思想上看鲁迅主要是人道和个人主义﹐鲁迅对很多人和事的论断并不正确﹐政治上的判断失误也不少见﹐另外对中医药﹑梅兰芳的京剧的批评也比较偏颇﹐但是陈先生认为我们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评价鲁迅。

  又有听众好奇地问鲁迅是否曾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陈先生介绍说﹐据考证鲁迅曾有过三个长篇小说的打算﹐一是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鲁迅对那段历史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二是在与陈庚将军相识后﹐曾打算写个有关红军长征的小说﹔三是打算写一部有关近现代中国三代知识分子的小说。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放弃了。

  一位听众发言说﹐鲁迅的杂文对大陆的青年学子的影响巨大﹐很多人形成一种尖酸﹑刻薄的文风﹐而由于时代不同﹐鲁迅的很多杂文的价值消失了﹐请问陈先生如何评价鲁迅的杂文。陈先生认为按照西方的文学理论﹐鲁迅的很多杂文不能算是文学。但是对鲁迅而言﹐他根本不在乎他的杂文是否可以传世﹐别人怎样评价﹐他就是要拿起笔来做为武器﹐为弱者呐喊﹐启发民智。至于对鲁迅文风“尖酸刻薄”的评语﹐陈先生认为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当时的情况﹐不知道与他论战的对手们是在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鲁迅与其对手比起来﹐尽管文字锋利﹐依然是在讲理。由于大陆社会的现实情况﹐我们只能在课本里看到鲁迅的文章﹐却很少能看到其论战对手的文章。陈先生最后说﹐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需要一个鲁迅。

  会后大家依然兴致勃勃﹐纷纷与各位主讲人热烈交谈。◆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妇女新运会与中华耆英会共庆母亲节
涉嫌网上诈骗长者 麻州华女被诉
麻州今夏发布“冰淇淋之路”寻宝地图
持续收容非法移民 麻州废弃监狱改为庇护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