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罹癌自杀风险高 “失志症候群”留意九大现象

中山医大附医身心科主任朱柏全(右)提出若病人出现九大现象,包括反复出现轻生念头、失眠或嗜睡等,需在关键时刻协助转诊,透过深入了解病患的身心状况,适时提出帮助。(黄玉燕/大纪元)
人气: 6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1年03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根据研究,癌症病人自杀风险是一般人的2至4倍,在台湾有近半数的癌症患者,有适应障碍、焦虑、忧郁、失志等情绪问题,台中市中山医大附医身心科主任朱柏全提出若病人出现九大现象,包括反复出现轻生念头、失眠或嗜睡等,需在关键时刻协助转诊,透过深入了解病患的身心状况,适时提出帮助。

朱柏全表示,据癌症研究,一般患者会经历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忧郁、接受;但多数病患会在前四阶段出现反复,表示无法接受。他说,很多病人会从一开始的冷漠、不反应,拒绝接受事实,到愤怒地寻找替罪羔羊、归咎他人或自己;再到试图委屈恳求医师或到处求神拜佛,希望能多活几年。接着是发现事实无法改变,但心理仍无法接受,因而感到心灰意冷、心情跌若谷底,一些风吹草动都能悲从中来。

朱柏全指出,针对癌症患者精神状况,有九大现象要注意,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记忆力及专注力下降、负向思考获无价值感、反复出现欺生念头、食欲改变嗜吃或不吃、疲倦无精打采、精神迟滞或激动、失眠或嗜睡等,需要医疗人员或身边的人协助就诊身心科,不论是在治疗期间,或是完成治疗后。

至于何时能开始接受?朱柏全说,每个人的进程不一。“接受”有很多种,放弃地接受、无可奈何接受、平静接受、喜乐地接受。前两种较消极沮丧,是病患感到无能为力时,被迫适应。第三种为中性地接受,即所谓地尽人事、听天命,不挣扎也不强求。第四种是以期待、向往的心情等待痊愈到来。

30日记者会现场,病友小珠受访说,得知罹癌后,曾历经哭泣愤怒、酗酒、封闭自我,虽有家人鼓励愿意接受治疗,但过程仍不免担心医疗费用及复发率;虽然术后病情获得控制,却突然因为“过度换气”送医治疗,还多次发作、甚至昏倒休克。经转介身心科后,诊断出小珠罹患“过度换气症候群”。

朱柏全表示,包括癌症、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及洗肾患者,若不留意都容易罹患“失志症候群”,对未来感到绝望、自我放弃。如果病患有足够的支持系统,亲友家人的陪伴、生活目标或宗教信仰等,就能增强意志力及信心,坦然对抗病魔。

朱柏全也举临床2个案例,显示病患对病情的态度不同,会造就不同的治疗结果。他说,30岁的A小姐被诊断罹癌后,虽然接受医院的治疗,但一直处于忧郁、焦虑的低潮状态,各种情绪问题,导致她对未来及医疗失去信心。但她并未在当下发现情绪障碍,已严重影响生活与判断能力。在开始上网寻求非正统的医疗方式、且放弃医院治疗后,因误信偏方导致病情恶化病逝。

另一个案是年约50岁的B先生,虽然愿意配合医院治疗,但患者心情难免感到沮丧、没有信心,甚至担心未来可能复发,经转诊至身心科,大大减低他的负向情绪,增加信心积极面对治疗,回诊追踪有不错的预后。

责任编辑:昌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