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混合工作模式会令加州城市“空心化”吗?

人气 47

【大纪元2022年12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薛明珠编译报导)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The U.S. Census Bureau)的最新数据,混合工作模式,已成为大部分加州人的新常态。

数据显示,高学历、高收入员工,更有可能采用混合工作模式,而低收入员工,则采用天天通勤、现场工作的模式。这些改变,将给加州人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今年6月到10月,人口普查局采访了约26万个美国人,其中,约2万个加州人,进行一项“家庭脉搏调查”(Household Pulse Survey)的调查。

调查员就关于COVID-19疫情期间,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的改变等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混合工作模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调查发现疫情后,一周内,近20%的加州家庭,至少有一个人,远程工作5天或更长。约33%家庭,至少有一人,在家工作一天。

但是,在疫情前,只有约6.3%的加州人和5.7%的美国人表示,他们“通常在家工作”。

何西.玛丽亚.巴雷罗(Jose Maria Barrero )是经济学家,也是WFH Research的联合创始人。

根据他们的研究,疫情前,美国人只有约5%的工作日,是在家工作的。然而现在,美国人约有30%的工作日,是在家工作。

不同类型的家庭不同的工作模式

人口普查局2022年的调查显示,在加州,不同类型的家庭,工作模式不同。

首先,家庭收入不同,工作模式不同。年收入15万美元或以上的家庭,约有64%的家庭,采用混合工作模式。而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家庭,这一比例只有15%。

其次,不同族裔的家庭也不同。近45%的亚裔家庭和40%的白人家庭,采用混合工作模式。而黑人家庭和拉丁裔家庭中,这一比例分别为26%和21%。

再次,受教育程度不同也有所不同。持有学士学位的人中,约有56%的家庭,采用混合工作模式;而只有高中学历的人中,这一比例为17%。

混合工作模式的影响

劳动力问题研究者表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工作模式的改变,将深远地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经济学家,安德拉.根特(Andra Ghent)表示,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正在适应“混合工作”的模式。他们每周在家工作几天,偶尔去办公室。

她说,过去,许多人不想住在边远郊区,担心上班通勤不方便。现在,采用“混合工作”模式,许多人将搬到郊区或远郊,以拥有更多的生活空间。

一  城市“空心化”

根特指出,一方面,减少通勤,尤其是驾车通勤,对环境有利。不过,另一方面,人们搬到更远的地方去住,使城市扩张,不利于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自行车及行人相关事业的发展。

更严重的是,采用“混合工作”模式的人群,通常是高收入人群,他们搬走时,城市就会失去税收来源。

这会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发展。巴雷罗说,为了避免这种命运,城市需要让自己成为有吸引力的居住地,而不仅仅是工作地。

“你不想变成一个办公城市,一天结束,每个人都离开,晚上和周末,城市空无一人”,他说,“城市一旦变成这个样子,意味着基本上,所有人都可以远程或混合工作了。”

二  工资平均化

而且,远程办公的普及,还方便了雇主到其它州,甚至其它国家寻找雇员。

最近,兰德公司(RandCorp.)副经济学家,托比厄斯.西茨玛(Tobias Sytsma),写了一份报告,详细介绍了美国公司,如何越来越多地为海外员工提供“离岸”远程工作。

此外,西茨玛还说,高收入工人的工资,可能会上涨或下跌,这取决于他们居住的地方。旧金山的高薪工人,将与加州弗雷斯诺(Fresno),或爱达荷州博伊西(Boise)等地的低薪工人,竞争远程工作。“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旧金山、纽约和西雅图等城市,人们工资开始下降。”西茨玛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边远地区,人们工资开始上涨。”

巴雷罗还说,雇主们已经意识到,许多人更喜欢在家工作,这让公司有条件,要求工人降低工资。

他还发现,这种工作模式,无论是在家工作,还是现场工作,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他说:“发现超过80%的人,表示他们是遵循长期计划。”

三 其它影响

从某些方面来讲,现场工作场,例如农场工人、杂货店职员、仓库包装员和其他需要上班的服务员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社会风险,如疫情感染、流感等。

此外,专家还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人,搬到更远的地方去住,工作午餐和酒吧夜生活等传统生活方式,将逐渐消亡或演变。这种转变,将或多或少地波及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责任编辑:宋佳怡

请关注我们Facebook主页(请点击),和精彩网站(请点击),及时获得更多资讯。



相关新闻
在家工作 如何保持积极和动力?
在家工作最怕染上10个坏习惯 你有吗?
医师协会警告:在家工作澳人脊柱问题增加
疫情后 西雅图上班族不愿回办公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