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产业升级 10名“设施农业”达人获奖

2023年12月22日,农粮署长胡忠一(中)表示,从2017至2021年共投资45亿元推动设施农业,五年的成果已经达到1,894公顷。(戴德蔓/大纪元)
人气: 25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3年12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戴德蔓台湾台南报导)农粮署22日表示,因应气候变迁所推动的“设施型农业计划”已达1,894公顷,取得相当丰硕成果。为使更多农民参与本项计划,112年首度办理优良设施农业经营征选,从全国举荐50名参赛农民中选出10位运用设施栽培成功案例,鼓励更多农民投入设施栽培,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促进产业发展。

农粮署12月22日颁发奖杯与奖金给10名“设施型农业”之星获奖者。(戴德蔓/大纪元)

农粮署长胡忠一表示,从2017至2021年共投资45亿元推动设施农业,五年的成果已经达到1,894公顷,超过原来预期1,500公顷目标,行政院又核定2023至2026年共54.8亿元经费,往后每一年目标250公顷,2026年全国的设施农业可达到2,894公顷。

胡忠一表示,农作因气候变迁或是豪雨、干旱、病虫害,甚至土壤因多年连作造成损害,透过设施农业计划可以补充耕地面积,比如在汛期可以供应台北农产公司拍卖量的20%,将继续推动以国内耕地面积1%为目标。

胡忠一说,设施型农业加入环控等智慧型相关设施,农产品结合有机跟产销履历,非常安全,安心履历可以追溯,农民收益可以增加,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也获得确保。

陈文辉(右)获得设施型农业菁英奖,左为水上乡推广部主任曾佩瑛。(戴德蔓/大纪元)

菁英奖得主在农业生产整体规划及效益展现明显成果,堪为典范。嘉义县水上乡陈文辉运用抗台加强型网室栽培木瓜,建立全国最大的木瓜智慧农业生产基地。

原本从事室内设计的陈文辉向《大纪元时报》表示,他们有一支垒球队友,民国100年至102左右,景气没有很好,这些球友有共同理念回乡务农,由于务农的经验是一张白纸,没有框架,没有旧思维的束缚,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经营面积从最初的 2 分地扩大至现今的 22 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木瓜智慧农业生产专区,木瓜供应全台的超市与大型卖场。

卓永加(左)获得设施型农业智能奖,右为弟弟卓永利。(戴德蔓/大纪元)

智能奖为善用智慧化环控生产,对于稳定作物产量与品质非常重要,得奖者台中市大安区卓永加运用智能设施控制叶莴苣生长条件,配合精准养液管理,实现全年生产,使产量达到传统栽培 4-5 倍。

卓永加与弟弟卓永利在经营靖安农庄,卓永利向《大纪元时报》表示,他们的蔬菜打破季节性,原本冬天才种得出来的蔬菜,透过环控,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出来,夏天的品质还超过冬天。

卓永利说,祖先留有一块地,原本从事爵士鼓制作的兄弟退休后,觉得应该好好利用这块地,由于原本的土壤农药使用过度,所以决定要离土栽培,找到农粮署接受指导,他们兄弟俩将爵士鼓工厂智能管控系统,运用到农场,包括水分、温度、湿度、肥料的管控都随时透过手机App监控。

“过年时,大家都外出游玩,我们是在农场里孜孜不倦地研究设施栽培技术。”卓永利说,升温跟降温的系统,是我们自己自行研发,成本只有传统降温系统的十分之一,使用的耗电能大概是传统的20%的耗电能而已,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优势。

卓永利表示,他们研发的设施,还可以将病虫害降低百分之八十几,也就是说在室外,可能会有十种虫来吃你的菜,在他们的设施下大概只剩下一、两种虫,我们不使用任何农药,直接用手抓就可以了。

2023年12月22日,谢秋芸(右)获得设施型农业效益奖,左为农粮署长胡忠一。(农粮署提供)

桃园市新屋区谢秋芸建立以效益为先的有机草莓设施栽培,节省人力成本,对消费者而言也是友善的生产环境。被客人亲切昵称为牛妈妈的谢秋芸,过去任职于新竹科学园区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但她对于农业抱持着极大热情,后来更在因缘际会下前往日本冲绳与北海道体验一段农园和牧场生活。正因为有这段经历,使谢秋芸回到台湾后,决定投身农业经营。

谢秋芸向《大纪元时报》表示,有机就是不能有农药,所以她会用葵花油乳化以后喷虫,还有天敌去吃害虫。谢秋芸不强调品牌知名度,而是以配合各种通路销售策略与供货需求为主,消费者可透过有机标章溯源,十年来已累积可观的客户群,并注重消
费者的友善环境,使得观光采果回客率极高。

获得效益奖的李承昌(右)夫妇。(戴德蔓/大纪元)

台南市永康区李承昌运用钢构设施及降温设备栽培有机小黄瓜,搭配天敌防治,是永续经营最佳代表。李承昌向《大纪元时报》表示,当初做肥料是用蚯蚓的粪便,做多种有益微生物菌,可以让土壤更健康更营养。

李承昌说,从事有机小黄瓜栽种已经12年,当初写了一封信给农粮署,表达想要回乡种田,农粮署转介农改场,透过农经局难区分署辅导,原本也种草莓、小番茄,后来就以有机小黄瓜为主要作物。

李承昌透过设施解决过去有机农业在露天面对气候及病虫告使授的问题,使得农上产期可高达8个月,每月可产出6-10公吨有机小黄瓜,年产顾高达300万。透道化控制设施运作可节省大量人力,6分地的农易只需要三位工作人镇,刚可完肢、采果、包装等所有事项。

农粮署12月22日颁发奖杯与奖金给10名“设施型农业”之星获奖者。(戴德蔓/大纪元)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