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023年台湾财经十大新闻

图为台湾中央银行。(陈柏州/大纪元)
人气: 45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大纪元2023年12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原彰、侯骏霖台湾台北报导)2023年全球升息循环为止,加上中国疫后复苏梦碎,以及台湾适逢总统大选年,都使得台湾财经在动荡中前行。迎接2024年,台湾可能迎来新的执政团队,全球货币与金融环境也将有所转折,跟着本篇回顾2023年的重大财经事件,再向前。

一、央行全年升息半码 升息循环步尾声

延续2022年起全球央行步入升息循环,2023年台湾央行仍未改“紧缩”的货币政策基调,不过相较于美国联准会(Fed)在2023年升息4次,将联邦基准利率推升到5.25%至5.5%的最高水位,台湾央行仅在第一季理监事会升息半码,后三季按兵不动,至年底把重贴现率、担保放款融通利率和短期融通利率分别维持在 1.875%、2.25% 和 4.125%。

美国通膨状况,11月个人消费支出(PCE)降至2.6%,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降至3.1%,显示通膨降温也致使Fed放松升息力道。相较于美国,台湾通膨却在年底回温,10月CPI年增率升破3%,创今年2月以来最大涨幅,不过在11月回落到2.9%。

市场预测,明年美国通膨持续往2%靠拢,Fed官员也在今年最后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预测明年有降息3码的可能,牵动台湾2024年的利率水准。

央行总裁杨金龙在12月的第四季理监事会议上坦言,台湾升息循环应该已经告一段落。至于何时降息,他说,明年上半年前应不可能降息,但假设下半年通膨可以回到2%以下,则不排除有降息的机会。

二、台股渐入佳境 迎AI与选前行情

台股11月写下五大惊奇。示意图。(中央社)

台股迎来2023年封关,截至本报截稿止,台股仍在挑战万八行情。不过,台股在这一年仍创下许多惊奇,加权指数全年累计涨点现达近3500点,登上“史上第四大”,且与2021年、2009年的差距甚微,可能直接挑战历史次高。

特别是,台股在11月写下五大惊奇,单月大盘指数大涨1,432点,为史上单月第五大;外资11月买超2,400亿元为史上单月最大;上市柜市值61兆元为2022年3月4日来最多;集中市场今年前11月涨幅23.3%,名列主要股市前段班。

值得一提,指数股票型基金 (ETF) 百花齐放,受益人数大增 182 万,总数已逼近 600 万人大关,并带动境内基金总规模来到 6.39 兆元,改写历史新高

展望2024年,金管会主委黄天牧仍看好台股,能够“展现韧性,稳健前行”。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认为,台股2024年有“3好1变数”,包括:VIX恐慌指数走跌与美元指数跌,以及油价没有因为战争飙升等3好。

变数的部分,他说,台股受外资影响,从2020年到2022年,这3年外资卖超2.2359兆元,2023年1~10月仍为卖超,11月跩为买超2400多亿,截住本报截稿仍为买高1千多亿。而2024年外资的态度,也是决定台股最重要的变数。

三、AI蔚为风潮 带动台湾产业链

图为辉达公司标志。(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2022年底Open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爆红,在2个月就累积超过1亿名活跃用户,至今访问人次已破百亿人,一时蔚为热潮,相关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OpenAI 推出ChatGPT,以及Google的Google Bard等两大AI系统可能继续在2024年交锋。

AI的发展不得不提为Ai应用提供GPU Ai晶片的辉达,其截至22日止,为止累积飙涨逾234%。综合媒体报导,辉达2023年度(2023年2月-2024年1月)营收预估为588亿美元,将达2022年度的2.2倍水准,可能一举成为全球半导体营收龙头,将是33年来,首度有新公司挑战此龙头位置。

其它半导体巨头的营收,三星电子半导体部门2023年营收预估将年减34%至490亿美元、英特尔预估将年减14%至539亿美元。

辉达在2023年也对台股带来活水。台股2022年跌4081点,外界关注台股2023年是否回春,但在2023年初时,在全球升息循环下,大盘体走势仍略显低迷。

直至辉达挟着AI商机,推升自身股价表现,并带动台股的Ai概念族群。据统计,2023年台股有多达25档的AI股股价翻倍上涨,其中更有3档涨幅逾200%。

四、中共经济胁迫引反感 成APEC讨论议题

2023年是台湾总统大选的选战年,中共为影响台湾选情,制造台湾社会与产业界的混乱,在年初即宣布对台湾采取贸易壁垒调查,范围包括:对台湾农产品、五矿化工产品、纺织品等2455项产品,影响相关产品出口中国在ECFA下享有的优惠税率。

中共4月初宣告的调查期限是10月12日,但在9月又将期限延后至2024年的1月12日,也就是台湾总统大选的前一天,政治与放话意味浓厚。

在12月15日,中共商务部突发宣布部分调查结果,认定台湾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构成“贸易壁垒”,且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2024年元旦起,台湾产的丙烯、对二甲苯(PX)等12项产品,中止适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协定税率。

不过,台湾ECFA有关出口中国产品,据国发会的说法,仅占整体出口额的4%,而其中涉及前述12项的石化有关产品的出口额约18亿美元,与今年截至11月,台湾整体对中国出口额1,389亿美元的数字相较,比例并不高。

台湾对中国出口比重最高的是半导体等电子零组件有关产品,截至11月底,半导体的占比高达四成,金额高达353亿。代工厂和硕董事长童子贤说,电子产业出口中国不存在关税壁垒,也就是零关税,并不担心ECFA波及到电子业。

而就业界冲击部分,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认为,对台塑的冲击应最大,呼吁台湾产业与资金“远离中国”。

其实,中共的经济胁迫并非仅针对台湾,各国都深受其害,因此在2023年11月于美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就有相关共识,白宫认为,未来需要开展全球合作,打击中共的经济胁迫行为。

另外,国发会主委龚明鑫现正于美国旧金山参加APEC峰会,与美国国务院次卿费南德兹(Jose W. Fernandez)作双边会谈,双方就针对因应经济胁迫之情势交换意见,费南德兹说,经济胁迫议题为G7重要议题之一。

中共经济胁迫反全球趋势,未来势必成为主要国家积极处理与反制的重要议题之一。

五、政府接力推房市政策 新青安拉抬买气

图为从高处俯瞰高雄市苓雅区一带住宅建筑。(中央社)

2023年房市议题持续受到关注,受到全球热钱效应未完全因升息因素消化,以及缺工与缺料影响,整体台湾房价在2023年仍呈现走扬。而为避免房价失去控制,以及打击炒作等投机需求,政府在2023年仍有一系列的打炒房措施。

以央行而言,在2023年第一季升息后始得房贷利率升破2%,贷款族的房贷压力升温。另外,央行在第二季时祭出第五波选择性信用管制,规范七都第2户购屋贷款最高成数上限为7成,并“有条件放宽”跟换屋有关的标准。

另外,内政部在7月1日重磅推出《平均地权条例》,5大子法严打炒房,其中针对为市场诟病的预售屋换约(俗称红单)转售等问题,进行禁止,违者重罚300万元,希望有效打击市场投机客。

而在12月19日,立法院三读通过“囤房税2.0”,由现行县市归户改为全国归户,且采“全数累进”计税,针对非自住住家用税率,多户且未作有效使用者,税率从现行的1.5%~3.6%上调至2%~4.8%,最快明年7月上路、2025年5月开始课税,预计对囤房大户、持有多户新屋、有大量余屋的建商带来冲击。

不过,受到升息带来的房贷利率攀升影响,刚性需求买气低迷,财政部与内政部在8月1日联合推动的“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贷”专案,主打一段式机动利率1.775%,低于一般的2%行情,堪称市场最低利率,且贷款金额提高至1000万元,贷款年限拉长至40年,宽限期最高5年,吸引许多首购族进场。

房市交易也因有新青安的活水挹注,原先外界估今年买卖移转栋数可能仅28万栋上下,如近看好可站稳30万栋以上,对相关从业者与买房者而言,确为利多政策。

六、税收大进补创高 全民普发现金6千元

每人普发现金6千元、创下先例。示意图。(中央社)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台湾优势产业包括半导体、电子产品销售表现亮眼,2021年经济成长率达6.62%,也同步挹注2022年税收,超出全年预算数5,23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政府2023年初决定要“还税于民”,3月24日三读通过疫后特别预算案,每人普发现金6,000元、创下先例。

根据财政部规划,普发现金发放资格,包括我国国民(含国内出生并领有出生证明的新生儿)、政府驻外人员及其眷属、外籍配偶,以及持有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等4类人。针对现金发放规划采取5种方式,包括登记入账、ATM领现、邮局领现、直接入账及特定偏乡造册发放。

截至2023年10月底领取期限,普发现金预估适用2,355万人、仅约7万人未领取,财政部也为了让更多孕产家庭和孩子分享经济发展成果,2023年底前出生的新生儿,领取期限将延长至2024年1月31日,但目前领取率不及5成。

不过,普发现金也有许多争议,当时卸下官职的前财政部长苏建荣,回归学者身份后,即呼吁政府应优先还债、不必举新还旧,增加未来因应重大事件发生时的财政韧性,賸余应成为补助弱势或中低所得者的财源。

由于2023年税收预测将超过全年预算,普发现金年底又重回话题,行政院长陈建仁11月21日表示,若政府总决算有賸余,将持续加强坚守财政纪律、优先还本,并积极投入各项建设。他说,政府原先要偿还的1,110亿元已执行完毕,更增加还债150亿元,因财政状况良好、不额外举债。

七、恒大、碧桂园连环暴雷 金管会:台金融业曝险可控

图为江苏省镇江的一栋建筑顶部的碧桂园标志。(STR/AFP)

2023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恒大、碧桂园陆续暴雷,这把火也烧到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托,市场忧心“中国版雷曼风暴再起”;金管会也紧急清查台湾金融三业曝险,认为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

中国实施房市“三条红线”政策,让许多建商难以取得低利资金,造成周转资金短缺,建商可以说是措手不及,开始陷入经营困境、资不抵债,加上中国房市长期供过于求,也点燃房市泡沫危机。

中国大型地产开发商碧桂园,自2023年8月传出未支付2笔已到期的美元债息,导致碧桂园股债齐跌,外界认为,碧桂园开发项目数量为恒大集团的4倍,若碧贵园违约,影响层面恐比恒大更严峻。

根据金管会统计,金融三业对碧桂园曝险金额逾新台币3亿元,包括本国银行授信曝险902万美元(约新台币2.86亿元)、保险业零曝险、证券自营商曝险1,977万元,强调风险仍可控。

“中植系”旗下中融信托投资者,2023年8月也陆续收到产品停止兑付通知,涉及至少3,500亿人民币;曾为中国第二大房地产开发商的恒大集团,2023年8月17日也依《美国破产法》第15章在纽约声请破产保护,为市场投下震撼弹。

金管会当时回应,金融三业均无持有恒大地产曝险部位,仅14档投信基金持有新台币0.56亿元曝险;至于对中植系集团曝险也均为零,台湾金融业可谓全身而退。金管会说,整体国银对中曝险呈现下滑趋势,截至2023年9月底,曝险达新台币1兆86亿元、占净值比,已连十降。

八、2024年经济成长估“保3” 11月出口再转正

图为基隆港。(中央社)

主计总处2023年11月28日公布最新经济预测,再次下修台湾2023年经济成长率至1.42%,这是从金融海啸后、14年以来最低纪录,但预测2024年景气可望好转,经济成长率上修0.03个百分点至3.35%。

主计长朱泽民坦言,台湾出口及投资表现不如预期,成为再下修关键,不过预期民间消费将维持热度、挹注消费动能。

央行2023年12月也下修全年经济成长率,从1.46%降至1.4%,并上修2024年经济成长率,从3.08%调高到3.12%。央行总裁杨金龙表示,国际机构预期2024年全球商品贸易成长回温,加上新兴科技应用商机、低基期等因素,因此2024年经济成长有乐观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出口在2023年9月挥别阴霾,9月出口规模达388.1亿美元、年增3.4%,终止了连续12个月下滑。尽管10月再度翻黑,但11月出口374.7亿美元、年增3.8%,再次止跌回升。

财政部预估2023年第4季出口可望正成长,全年出口规模上看4,300亿美元,将创历史第三高,但应注意作为先行指标的外销订单数据,经济部公布11月外销订单微幅年增1%,但预估12月再翻黑。

经济部预测,2024年随着通膨趋缓、美国降息氛围浓厚,可望推升终端消费,加上AI商机拓展半导体需求,皆有助于2024年接单动能。整体出口及外销订单表现,2024年将比2023看佳。

在制造业景气方面,台经院发布2023年11月制造业营业气候测验点93.2点,虽较上月93.77点下滑、但幅度有限。其中,钢铁基本工业、电子机械业对未来半年景气看法较为持平,化学工业、塑胶制品业与运输工具业则偏向悲观,整体制造业仍持稳。

九、金管会两阶段铲“万年独董” 504家上市柜公司要换人

立法院2023年5月30日三读通过《证交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即俗称的“光洋科条款”,明定上市柜公司对自家董事提起诉讼、召集股东会及董事为自己与公司交易时,须采“审计委员会合议”通过,避免独立董事发生滥权、公司股东会闹双胞的局面。

三读条文也指出,公司重要经营策略需要审计委员会全体1/2以上同意,并送董事会决议,为避免影响公司重大财务业务事项运作,审计委员会若有正当理由导致无法召开时,除财报需要独董同意意见,其余包括重大资产或衍生性商品交易等11款事项,应以全体董事2/3以上同意的特别决议行之。

由于台湾上市柜公司家族企业多,独董大多为大老板朋友,或是学校教授、律师及各家公司高层主管,因不少人一当就超过10年,被外界戏称为“万年独董”。金管会也宣布2阶段强化公司治理,避免产生“万年独董”问题。

首先,从2024年起,资本额达100亿元以上的上市柜公司,独董席次要超过1/3,第二,公司独董任期不能超过3届(9年),两项措施2027年将扩大到全体上市柜公司适用,将与多数国家要求相符。

根据金管会统计,新规定影响上市柜家数最多729家(未归户),光是面临“万年独董”撤换就有504家。不过,这也让业界担忧会引爆“独董荒”。

金管会主委黄天牧强调,证基会建立的独董人才资料库,目前多达1,500多位人选,依现行规定,每位独董人选最多可担任4家上市柜公司独董,等于供给面至少有6,000人次,不至于有独董人才不足问题;证期局长张振山认为,2024年受影响上市柜仅25家,若各公司有更好人选也可以延揽。

十、台商前11月新南向投资续超中国

美国总统拜登2023年8月9日正式签署行政命令,限制企业与个人投资中国的半导体与微电子、量子运算、部分人工智慧系统等三大领域,防止美国技术和资本投入中国军事发展、威胁美国国安的科技,为限制对中投资开下第一枪。

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夫鲍尔(Gary Clyde Hufbauer)认为,该行政命令预估会让美国对中投资带来寒蝉效应。

不过,其实美中贸易战自2018年开打至今,台商对中国投资就持续锐减,并开始分散布局,加上各国近期开始“去风险化”,也加速国际大厂调整供应链的步伐。

经济部投审司2023年12月20日发布最新统计,2023年前11月对中国大陆投资核准达305件、年减7.58%;核准投资金额为29亿6,485万美元(约新台币889亿4,550万元)、年减33.91%,可看出台商对中国投资有持续收敛的趋势。

由于政府近年推动新南向政策,鼓励台商不应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过去倚赖中国市场,逐步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2023年前11月对新南向国家投资续扬,核准件数195件、年增35.42%;投资金额为51亿3,617.5万美元(约新台币1,540亿8,525万元)、年增7.26%,新增投资反超中国的态势延续,主要投资包含新加坡、越南及泰国等地。

经济部长王美花2023年11月28日曾在日经亚洲(Nikkei Asia)专访时说,台湾2022年对东南亚及南亚投资首度超越中国,随着美中贸易紧张气氛持续推进,这种趋势将延续下去。她说,台湾政府远离中国的新南向政策,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可望让供应链更具韧性。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