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阿凡达》续集的片面环境思维

人气 1273

【大纪元2023年02月13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Patrick Carroll撰文/唐云舒编译)在观众等待了13年后,《阿凡达》(Avatar)终于有了续集,即新上映的《阿凡达: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该片的视觉效果令人惊叹,故事情节也不错,收到的观众反馈多数都很正面。其全球票房收入也很惊人,高达20.24亿美元,使其成为史上票房第六高的电影。

和第一部一样,续集突出刻划了靠土地生活的土著居人的平和及入侵者的残暴,使得二者形成强烈对比。影片既强调了殖民问题,也在环境问题上多有着墨。两部片子都把与“大地母亲”和谐共处视为美德,并谴责人类的工业化及对环境的践踏。

好莱坞不止一次地努力表达这个(环境)观点。在2012年的电影《老雷斯的故事》(The Lorax)中,创作者用一个全人工制造的小镇来凸显这个问题,强调了顺其自然的好处。影片指责贪婪的资本家使一切变得虚假和肮脏,并把捍卫环境的人描绘成英雄。

片面的说法

这种表述的问题,不是说它是错的,而是说它很片面。没错,环境有着取之不尽的价值,损害环境的话人类会出问题。但这只是一方面。环境也蕴含着危险,用技术克服它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

《阿凡达:水之道》中猎杀类鲸动物“图鲲”(Tulkun)的情节,就是该影片片面描述人类和环境的一个绝佳例子。影片把图鲲描绘成仁慈的海洋生物,它们有很大的智慧,展现出和平主义形象。它们通过特殊的图鲲语言彼此交流,并和当地的纳美人(Na’vi)沟通,而且受到几乎所有生物的尊重。

然而,人类却猎杀图鲲,试图从它们脑中获取一种叫做“艾睿塔”(Amrita)的抗衰老血清。在该影片中,艾睿塔是宇宙中最值钱的东西,一小瓶就能卖到8,000万美元。

影片的大部分情节都围绕着一群追杀图鲲的猎人展开。这些猎人为了获得血清,说到底是为了钱,毫无顾忌地杀害海洋生物。正如影片所描绘的那样,这正是人类最坏的一面,出于贪婪不计后果地利用大自然,对造成的痛苦无动于衷。

影片使用了各种技巧,以凸显(人类的)不公正,让人们对此有刻骨铭心的感受。首先,影片暗示图鲲比人类更聪明、更有智慧,让人直接联想到猎杀它们的道德问题。其次,影片还讲述了图鲲的故事及群体(关系),让观众对该物种产生群情感依恋。

但影片没有考虑另外一个视角,这和那个8,000万美元的标价有关。影片呈现这个数字,只是为了让人们单纯地将其视为贪婪,但这是一个极其偏颇的观点。为了消除这种偏见,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看这个价钱的背后还有什么。

一些事物之所以能卖出高价,是因为他们对人类有着极大的价值。如果人们愿意用8,000万美元来交换某样东西,那么这东西很可能会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因此要权衡一下,为避免动物遭遇痛苦并死亡,而使得人类因得不到这种血清而遭受痛苦并死亡,孰轻孰重。

人们有必要问问自己,增进人类的福祉有什么不好?如果唯一的选择是猎杀动物,我们是否有道德义务去承受痛苦和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影片中,图鲲的福祉和人类的福祉之间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取舍问题,哪一个更重要表达得很不清楚。在现实世界中(这种取舍)更为真切,人类是迄今为止最智慧的物种,因为杀死动物是错误的,我们就该放弃捕鱼,或者不再从事畜牧业了吗?

重新思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曾出过书的能源专家亚历克斯‧爱泼斯坦(Alex Epstein)在2019年的一次访谈中,阐释了许多环保主义运动突显出来的一个成问题的模式,他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发现《阿凡达:水之道》背后的片面思维。

爱泼斯坦说,“在环境问题上的主流思维,我将其叫做‘容易受伤的养育者观点’。该观点认为,地球生来是稳定的,是安全、丰足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把环境搞坏的话,基本上就是活在伊甸园里了。”

他认为真实情况恰恰相反,“我们的环境本质上是充满野性的,因此它是多变、危险和贫乏的。”

爱泼斯坦说,了解人类是怎样和环境共处的,这一点很重要。

“把自然界视为‘容易受伤的养育者’的人,往往把人类视为污染者、寄生虫。因此,我们的活动使得地球变脏,并快速地挥霍着极其有限的资源。”

这是一个普遍的看法,但爱泼斯坦并不认同。他说,“另一种观点,也就是我所认同的观点,说不,人类不是污染者、寄生虫,我们是完善者、生产者。我们让天生危险、有缺陷的星球变得安全和丰足。”

毫无疑问,人类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无节制地开发环境是错误的做法。但是,像《阿凡达》续集那样,说(人类)对环境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对的,就太过分了。

我们在思考现实世界的环境问题时,不能太片面。要权衡成本和收益。不应该把工业化一律视为坏事,也不应该单纯地把赚钱行为视为贪婪。

人类的进步取决于我们掌控环境,或者至少是驯服环境的能力。

如果好莱坞在电影中承认这一点就好了。

作者简介:

朱利安‧阿多诺尼(Julian Adorney)是《青年之声》的撰稿人。他为经济教育基金会、《花花公子》、《国家评论》、《联邦党人》和《同情自由主义者》的博客撰稿。

原文:The One-Sided Environmental Thinking Behind ‘Avatar: The Way of Water’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所表达的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名家专栏】ChatGPT无法取代传统教育
【名家专栏】中共威胁麦卡锡 拜登应强硬回击
【名家专栏】美援乌不能只靠武器 需更好策略
【名家专栏】格莱美奖幕后的魔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