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商会报告:欧企在中国研发热情大幅降低

人气 1027

【大纪元2023年04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婷综合报导)中国欧盟商会(简称欧盟商会)周五(4月21日)发布报告说,地缘政治和中共对其冠军企业的支持性政策,促使欧洲公司重新考虑其在中国的研发计划。

综合《南华早报》和彭博社报导,欧盟商会说,乌克兰战争、台海紧张局势、中共推动科技自主以及“清零政策”的后果,破坏了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长期前景。

欧洲公司越发犹豫在中国投资研发

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欧洲公司对在中国进行研发投资越来越犹豫,因为与他们合作的当地公司(国有或私营)越来越多地购买和使用完全在中国制造或完全不含美国成分的组件。

“这让公司对在中国投资研发犹豫不决。”他说,“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商品是否会在一两年后出现在采购清单上,那么投资研发的机会将接近于零。”

伍德克说,“如今,跨国公司对于研发投资热情明显降低。企业对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看法也反应其整体商业信心,在华运营的不确定性削弱了企业商业信心。”

欧盟商会的调查报告还得出结论,跨国公司似乎正在收敛“大幅增加”在中国研发的计划。调查显示,去年,有三分之一受访的跨国公司表示,此类支出将在来年“大幅增加”。而在最新的调查中,被问及是否会在未来五年增加支出时,只有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会在这段时间内“大幅”增加研发支出。

欧盟商会的调查结果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欧盟对与中国合作的看法推动欧洲企业在中国减少研发活动。而26%的受访者说,美国对与中国合作的看法产生了类似效果。

欧盟商会在去年11月和12月初,也就是中共解除疫情限制之前,对107家会员公司进行了这次调查;商会又在今年1月和2月,对会员公司进行了后续的深入采访。

调查结果还显示,压倒性的多数企业仍认为,中共的清零政策对企业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在回答一个有关影响研发趋势的问题中,约88%的受访者认为,COVID限制具有高度或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还有多家公司重点关注了有关供应链限制的担忧。

外企面临将研发本土化的压力

一位来自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被一家中共国有企业客户告知,如果要继续获得“中国制造”供应商的资格,就必须将技术和研发在中国本土化。

另一位来自制造业的受访者表示,私营公司越来越担心未来的政治压力:要求他们选择整个价值链都位于中国的供应商。

“将技术和研发在中国本地化的回报是可观的,但潜在的风险也是如此。”报告说。

地缘政治风险

对于与中国有商业利益的欧洲公司来说,中美之间的科技战并不是他们唯一关心的地缘政治问题。

在回答对研发决策的影响因素中,约45%的受访者表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这些公司的活动或战略产生了负面影响。

欧盟商会调查的作者在报告中写道:“俄乌战的可能升级或台海局势恶化,是企业正在考虑的情景。”

报告作者补充说,这些紧张局势带来的潜在风险,都不建议企业应“增加在中国的研发投资”。

“地缘政治对中国商业环境稳定性的影响预计只会恶化。”报告称。

报告还说,“几位受访者将这个话题与对台海冲突或两岸关系进一步不稳定的担忧联系起来,特别是如果美国政府议员继续与台湾进行直接的高层外交接触。”

在“清零政策”使中国经济陷入混乱,并削弱了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后,中共宣布重新开放边境,以吸引全球公司和人才,同时展开“魅力攻势”。但伍德克认为,“清零政策”所带来的伤害很难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疫情)封锁仍然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伍德克说,“(中共的)魅力攻势并未转化为行动。”

欧盟商会还呼吁北京采取具体措施,解决企业对开放市场准入的担忧,例如在绿色转型领域,并确保公平竞争。

在中国投资的风险大增 公司更频繁进行评估

绿色转型项目侧重于清洁能源生产等领域,包括太阳能和海上风能。

欧盟商会表示,北京的政策和监管也为欧洲企业在创新方面创造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一位人士表示,中共的数据监管削弱了全球大数据分析的价值。

欧盟商会称,另一家公司表示,公司的中国团队每年进行两次全面风险评估,而不是之前的每两年一次。

欧盟商会补充说,保护知识产权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大多数欧洲公司选择与当地私营公司和中国研究机构合作。

但出于对技术泄露的担忧,他们不愿与中共国有企业合作,也不愿与可能使竞争对手更强大的合资伙伴合作。

报告引述一家欧洲公司的话说:“如果我们带着我们的技术来到中国,我们是要帮助我们的竞争对手,还是要帮助我们自己?对于关注中国的外国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大问题。”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在华欧盟商会吁中共改变防疫政策
欧盟商会主席:北京在启动自我毁灭模式
欧盟商会主席:中共清零严重伤害企业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习宁愿牺牲经济换稳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