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实:日本失去30年 中国将失落若干年

人气 1777

【大纪元2023年09月21日讯】1993年春,笔者作为公派高校赴日进修教师,初次踏上日本国土。赴日前,虽对日本已较为了解,但真正踏上那片土地时,还是有许多意外发现:天是那么蓝,山是那么绿,水是那么清,物质是那么丰富,社会是那么井然有序,人是那么温文尚礼……然而,此时的日本,却刚刚经历过惊心动魄的经济泡沫破裂,正步入“失去的30年”。

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般是形容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亦有风水轮流转之意。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进入经济衰退期,经济界称之为日本“失去的30年”。而这30年,也恰是中共国经济快速增长的30年,渊源颇深的两个邻国,一升一降,此消彼长。这一现象,既是经济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似乎也是风水轮流转的一种表象。30年后的今天,这一轮流转的风水是依旧留在河西,还是已转往河东了呢?

日本“失去的30年”

日本“失去的30年”,泛指自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以后经济低迷的30年。图为2009年3月16,日本大阪街头。(Richard A. Brooks / AFP)

所谓日本“失去的30年”,泛指自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以后经济低迷的30年。这30年,日本经济增长没能达到昔日经济高度增长期(实际经济增长率10%以上)、安定增长期(实际经济增长率5%以上)的增长率。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经过了四个时期:战后经济复兴期(1945至1955年)、经济高度增长期(1955至1973年)、安定成长期(1973至1985年)、泡沫经济形成及经济衰退期(1985至2022?)。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给日本带来特殊的军事订单,迅速推升了日本经济,年增长率连续保持在10%以上,进入1970年代,日本一跃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这期间,被称为投资诱发投资的投资旺盛时期。

1973年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的高增长就此结束,进入安定成长期(又称低成长期),平均增长率下降到5%。1985年至1991年,为泡沫经济及其破裂时期,与实际经济状况错位的资产价值(被称为经济泡沫)不断攀升,均达到历史最高值;主要集中在土地、股票。1991年泡沫经济破裂,经济增长急剧下降,1998年竟跌至-1.9%。此后,日本经济进入低迷期,负增长屡见不鲜。虽然日本政府出台了很多经济振兴政策,但长期未能走出经济低迷的沼泽,故被称为“失去的30年”,抑或“失落的30年”。

这30年中,日本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看下面一组统计数据。

      年月(破裂前) 价值(破裂前) 年月(破裂后) 价值(破裂后)
日经平均股价 1989.12.29 38,915日元 2019.12.30 23,656日元
股票价值总额 1989.12(东证) 590兆日元 2019.12(东证) 648兆日元
日元对美元汇率 1989.12末 1美元=143日元 2019.12末 1美元=109日元
名誉GDP 1989 421兆日元 2019 557兆日元
人均GDP 1989 342万日元 2019 441万日元
人口 1989.10 1亿2325万 2019.11 1亿2618万
国际债务 1989 254兆日元 2019 1122兆日元
债务GDP比率 1989 61.1% 2019 198%
企业内部保留金 1989 163兆日元 2019 463兆日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泡沫破裂后,日本股价持续走低,截至2019年末尚未恢复到1989年的水平。1989年年终收盘股价为38915日元,这个数值被认为过高,超过实际价值,其原因是被一些外国投资者人为炒作、抬升所致。即便如此,历时30年尚未回升到历史高点本身,就说明日本经济当时出了大问题。

在这30年间,美国的股价增长了9倍,德国增长了约7.4倍,这一鲜明对比本身也说明日本经济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历时30年,被用作评估股市规模的时价总额只有小幅增长。换言之,日本个人几乎没有获得股价上涨所带来的恩惠。

过去的30年中,海外投资者的日本股票持有率1990年不到5%,而2018年却达到了30%。日本三分之一的股票为海外投资者持有。日本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持有率曾达三成以上,泡沫经济破裂使个人投资者离开股市,这也给个人资产积累带来了巨大影响。

日本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持有率曾达三成以上,泡沫经济破裂使个人投资者离开股市,这给个人资产积累带来了巨大影响。(Kazuhiro Nogi / AFP)

从宏观视角看,日本的名誉GDP 1989年是421兆日元,30年后增长到557兆日元,看似日本经济在顺利增长,但如果从日本经济总量所占世界经济份额(1989年15.3%,2018年5.9%)看,就说明日本经济在走下坡路。此期间,美国虽然也从28.3%下降到23.3%,但降幅不大,而中共国则从2.3%一跃升至16.1%,其它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从18.3%扩大到40.1%。

从宏观对比中,可明确看出日本的经济、国力在这30年中的确在渐次下降。

从日本企业的国际排名看日本衰退

依照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每年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也可看到日本“失去的30年”所导致的衰退情况。1989年之后的4年中,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超过美国,排名第一;2002年则退至第30位。2019年,日本仍然排名第30位。此外,从美国商业杂志《财富》每年发布的《财富全球500强》也可看出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在下降。1989年,日本有111家企业上榜,而2019年则减少至52家。

这30年,日本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下降。日本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统计数据显示,1989年前后为世界第三位,2007年至2019年则下降为平均第五位。此外,30年间日本物价几乎没有太大上涨,这也被视为支持日本“失去的30年”的一项指标。

那么,问题出自何处?一般认为,“失去的30年”的导火索是股市暴跌,其后日本大藏省(现财务省)为抑制高涨的房地产价格而推出的“总量规制”政策,则是火上浇油。

日本政府为挽救、延缓金融及企业破产,竟花费了7年时间。这意味着人为地延缓处理破产,推迟了结构改革速度。与此同时,动用国库促进经济发展,实施企业救助,增加公共事业等,也被认为是治表不治里的非明智之举。

概言之,当时的日本政府,没有完全依照市场规律行事,为回避风险,改革速度慢、规模小,而且因应措施也不彻底、不到位,结果未能使经济景气快速回升。

曾任日本货物航空(NCA)总裁的石田忠正认为,由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低落,导致日本失去了30年;欲改正,就要铲除日本企业的旧体制、企业的旧风习,以及不作为意识等。

针对经济危机的处理方式,研究者大多从经济、社会、制度等层面解析。例如,美国共和党坚决反对将纳税人的钱用于支持民营企业,而日本却不存在这样的力量;遭遇雷曼兄弟风暴冲击时,美联储大胆而迅速地提出了解决方案,直面风险而不逃避责任;而日本却常常回避风险,尽量息事宁人,采取的手段效果甚微。

然而,日本的这一行事风格,却恰恰体现出其保守、现实、融合、协和等思想文化特点。或许,这种保守的价值观才是导致日本坠入“失去的30年”以及30年未能走出困境的深层原因所在。

保守、现实、融合、协和等思想文化特点,是导致日本坠入“失去的30年”以及30年未能走出困境的深层原因所在。图为2016年4月10日,日本宫岛的的严岛神社。(Jonathan Ernst / X90178 / AFP)

失去的30年或是一个伪命题

过去的30年是日本经济走低的30年,于是“失去的30年”便成了权威性的历史定位。然而,一些经济学家却不认同此说法,至少不完全认同。

例如,前日本银行总裁在关于日本经济的言论中,多次谈及:日本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通缩,而是人口动态问题。所谓人口动态,就是日本是世界屈指可数的少子高龄化国家。就是说,过去的30年,日本的GDP增长率的确较低,但按照劳动适龄人口人均实际GDP增长率计算,日本并不比其他国家逊色,有的时段甚至超过他国。

据日本财务省统计,1990年至2016年的实质GDP增长率,美国为2.4,英国2.0,法国1.6,德国1.6,意大利0.7,日本1.1;但劳动适龄人口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美国为1.4,英国1.5,法国1.2,德国1.7,意大利0.7,日本1.5。

从这一统计可看出,日本在过去十多年间,尽管受到泡沫经济破裂的冲击,但劳动适龄人口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数值并不比其它发达国际逊色,亦即造成实际GDP低的原因是从事劳动的人口减少所致,至少在宏观经济学上反映出了其相关性。

诚然,日本目前少子老龄化人口结构,也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因此日本政府方采取各种政策鼓励生育,并为老龄人口继续工作、再就业创造条件。

从另一个角度看,“失去的30年”这种说法也不尽合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从公元元年至1820年,人类经济平均增速只有0.1%,1800多年里经济总量只增长了40%。而1820年至今的200多年间,由于工业革命、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业已登场的第五次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的革命性改变,年均GDP增速达2.1%。故此,不能将这飞跃发展的200多年与此前的2000多年进行简单比照,说昔日为失去的2000年。

日本经济在复苏

今年1至5月,外国来日观光人数达863万人,同比增长两倍以上。观光产业的复兴,无疑会刺激经济增长。图为东京以西约100公里的箱根温泉度假胜地。(Toru Yamanaka / AFP)

日本经济学家大江英树认为,“失去的30年”这种定义并不准确,确切地说,这30年该称为“失去的20年与经济复苏的10年”。亦即,日本用了20年时间,消化了泡沫时期所造成的过剩投资、雇用、债务等,而接下来的10年则渐次进入经济复苏、增长的调整阶段。

如果将过去10年日本的股价指数与美国对比,就会发现日本经济在增长。2013年6月,纽约道琼斯指数为14700美元,10年后的现在(8月8日)35233美元,约为10年前的2.39倍;日经指数10年前大约为12800日元,8月8日为32377日元,增长了2.52倍,反而高于美国。

并且,经过去10年的调整准备,日本经济将正式进入增长阶段。这一潜在增长趋势,从以下日本政府的政策中亦可看出。

首先,日本政府2023年6月16日通过了《2023年经济财政运营与改革基本方针》。日本政府认为,日本正面临“历史的转折点”,需要克服国内外历史性、结构性的变化与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大胆地推进改革,旨在推进新资本主义经济,扩大对未来的投资,实现结构性工资增长。

这项推进日本经济发展方针,为应对外交、安全等外部情况的变化,从三位一体的劳动市场改革、提高工资、强化对人的投资,到形成厚实的社会中间层、少子化对策、扩大投资、实行经济改革、构建包容社会、增强地方与中小企业活力、可持续的中长期财政运营等一应方针,颇为详实、具体,且具可操作性,被认为将开创出新的经济环境,带来新的经济成果。

其次,日本健康的通货膨胀将推动物价与工资上涨,这将使企业收益增加,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再次,今年1至5月分,虽然从中国来的观光客减少,但外国来日观光人数达863万人,同比增长两倍以上。这一态势,被认为将会持续下去。观光产业的复兴,无疑会刺激经济增长。此外,一些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的年轻一代正在成长,这为今后的经济持续增长做好了人才准备。

2023年1月4日(年交易开始日)日经平均收盘价为25715日元,8月8日涨到32377日元,上涨了25.9%。日本经济界认为,从2023年开始,日本股市可能会有三年的黄金期。自今年3月以来,外国人购买日本股票人数增加。

今年4月,美国投资大亨巴菲特也看好日本投资市场前景,时隔12年访问日本,表示“今后还会积极扩大对日本商社等股份的投资”。他的言行给日本国内外投资者带来很大影响。

日本经济与市场前景光明

2023年日本经济出现向好发展势头,2023年也被视为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节点。

泡沫经济导致产生大量不良债权,这一问题的处理在2003年获得较大进展,被认为是不良债权终结的一年;2013年6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日本复兴战略”,开始实施安倍经济学政策,2023年正是安倍经济学实施的第10年。从世界宏观角度看,当前的美中对抗升级,被视为30年以来的新冷战,给地缘政治、世界经济环境带来诸多风险。但有学者认为,如果日本能巧妙地运用好这一冷战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机遇,或许可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力助推器。

2013年6月14日,安倍晋三提出名为“三枝箭”的经济改革振兴方针:(1)大胆的金融政策、(2)灵活的财政政策、(3)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正式实施安倍经济学政策。(Jiji Press / AFP)

安倍经济学实施10年后,日本政府于2023年6月26日又推出《2023年经济财政运营与改革基本方针》,旨在当今这一时代转折点加快实现新资本主义经济。

在日本政府发布此经济方针的6月,海外购买日本股票比年初增长了25.6%,而美国当时的比率为11.3%,日本高于美国一倍多。这反映出国外投资者看好日本经济增长。2015年至2022年,国外投资者是抛售日本股票;按现在趋势,日本2023年很可能成为海外投资者买入大于卖出之年,这是时隔10年的经济向好指数。这一势头能否持续下去,能持续多久尚不可知,但从2023年为日本经济30年与10年的节点这一视角看,日本经济发展向好的可能性很大。

日本经济10年一循环。如前所述,2013年,安倍晋三提出名为“三枝箭”的经济改革振兴方针,正式实施安倍经济学政策。从当年开始,日本银行总裁黑田东彦实施特别金融宽松政策,使日元贬值,经济生产环境得到改善,企业收益增加,股东分红提高。但2014至2016年,由于原油价格上涨,人民币贬值,导致日本经济再度出现通缩。

概而言之,日本经济2003年摆脱了不良债权枷锁,迈向自由;2013年安倍经济学政策实施给经济带来活力。似这般,在所谓失去的30年间,大约每隔10年就出现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今2023年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性的经济增长机遇期。

有日本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长势头会继续保持下去。由于俄乌战争影响,欧洲经济亮起黄灯,而亚洲除了中国以外,经济发展相对平稳。随着AI产业的发展,亚洲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日本与韩国的关系得到改善,日本与台湾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日本独立自主的外交模式也基本形成。因此,在与中共保持一定的经济关系的情况下,很可能在未来的亚洲经济圈中发挥新的作用。这无疑会带动日本经济的发展。

中共国的衰败绝非日本的失去

中国大陆生产率下降、进出口双跌、失业率增高、债务危机加剧、经济环境恶化、外资纷纷撤离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Johannes Eisele/AFP)

眼下,中国生产率下降、进出口双跌、失业率增高、债务危机加剧、经济环境恶化、外资纷纷撤离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在日本“失去的30年”中,中共国青云直上,是西升东降、日落中起的30年。中共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港台、日本、美国、欧洲的资金、产业不断涌入。一是看好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与巨大的消费市场,二是对中共持有期待,预判中国日后能转型为民主自由国家。

至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1990年代,中共国的经济基础已较稳固,为日后经济腾飞夯实了基础。

2001年11月加入世贸之后,中共巧妙利用、改变世贸规则,获得了各种好处,占尽了便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背景下,这20年来,中共国的GDP增长了8倍,出口增加了7倍以上;2011年GDP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所占比重从2001年的4%增至2020年的17.4%。

此期间,中共国经济之所以能得飞速增长,固然源于多种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导入市场竞争机制该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疫情以来,尤其是进入2023年以后,中国的生态环境(政治、经济、社会、人文、自然等)骤变,经济增长放缓、停滞也就顺理成章了。

看着中共国一路大起,并经历过“失去的30年”切肤之痛的日本经济学人们,敏锐地感受到中共将要大落,将要步日本“失去的30年”之后尘。这真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中共7月公布了上半年的GDP数据,二季度GDP增幅为6.3%,高于一季度的4.5%。且不谈这一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仅从环比角度看,中国经济复苏在放缓。那么,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究竟是那驾出了问题?

今年的出口是高开低走,3月出口同比增长14.8%,4月同比增长8.5%,而5月却陡然降至-7.5%。投资乏力与债务危机是另一大问题。202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3.8%,低于GDP增长。问题是,虽然短期GDP在增长,但却推高了政府债务,产能过剩加剧,无异于饮鸩止渴。目前,高杠杆运作的100多家房地产企业,包括被誉为行业佼佼者的碧桂园等,相继出现债券违约、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倒闭问题,经济多米诺骨牌正在一个接一个地陆续倒下。

中共国消费复苏缓慢,但却拉动经济增长了4.2%,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1.8%,出口为0.6%。值得注意的是,一时的消费增长是对结束清零政策的一种自然反弹;基于经济增长放缓、收入降低、失业增加、不确定风险升高等可预期因素,未来的消费大概率会收紧、走低。

过去30年,中共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以下措施:廉价劳动力、引进国际资本、招揽国际企业、打造世界工厂、主导出口贸易、全面而长期推动基建、牺牲生态环境、卖土地、城镇化、大规模建造房屋等等。问题是,这些措施很多是违背市场规律的主观经济行为,虽然短时期会起到助推作用,但在恒定发挥作用的客观规律的反作用下,达到极点就会物极必反。目前中国所面临的种种经济难题,几乎都是由此造成的。因此,要想让中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正途,就需要松绑、放权、小政府化,将经济运营交还给市场。可是,中共能做得到么?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平稳中的保守与大红大紫中的丧失

过去的30年,日本在工业制造领域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重工机械、家电、汽车依然受到全球消费者青睐。图为2023年1月13日,松下的送货机器人Hakobo在东京车站附近的商业区出售饮食。(Kazuhiro Nogi / AFP)

在日本生活,最大的感受是:平稳。2002年日本的GDP为4182.85亿美元,2023年预计为4409.74亿美元,这期间虽然有升有降,但还是在平稳增长。受制于此,工资、物价等虽有小幅上涨,但相对没有太大波动,一切皆可预期,十分平稳。

当然,在这种环境中,市场的饱和度极高,要想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获得一席之地较为困难。一切似乎都有序且十分合理地分布、运行着。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30年,日本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放慢而坍塌似地失去科研、创新、教育能力,在工业制造领域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重工机械、家电、汽车等仍是日本的拳头产品,因其优秀品质、追求完美、高端技术、良好信誉等而依然受到全球消费者青睐。

2000年以来,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奖的日本科学家(不包括移居海外者)多达17人。而中共国经济腾飞的这30年(准确地说是中共执政后的74年)的获奖者为零。中共现在也很重视软实力,但真正的软实力,绝非靠弯道超车所能获得的,需要自由、民主、开放、具有市场机制的科研教育大环境做基础,更需要具普世价值观及勇于创新、探索的独立人格。而这些,都是在中共国无法产生、无法存在的。

其实,日本还有一个家宝:保守传统。笔者在日生活的20多年中,切身经历了日本社会的诸多变化,其中不乏不尽人意的文化倒退。但是,从当今人类文化形态的横向坐标看,日本的社会文化依然是传统的、保守的。日本的手工艺品、食品、日常用品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也正是吸引外国游客及世界消费者之原因所在。

日本的社会文化依然是传统保守的。日本的手工艺品、食品、日常用品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也正是吸引外国游客及世界消费者之原因所在。图为2021年4月15日,东京奥运会传统工艺品收藏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的日本三弦乐器。(Yuki Iwamura / AFP)

日本的漫画、动画风靡世界,究其原因,除了高超、奇妙、颇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力外,更在于其精神内涵,就是那种温馨的人文关怀、人生思考、价值取向及高尚格调。动漫,是日本文化中最接地气的呈现,但却蕴含着日本文化的传统本质。

日本虽然经济正在复苏,但今后的经济发展不太可能如往日那样大起,也不太可能如往日那样大落。这既受世界格局、世界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也受制于日本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今后,日本经济或许依然会保持平稳增长,社会稳步向前,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留下特殊的一笔。

诚然,中华有五年文明历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但是,遗憾的是,在过去的30年中没能看到如何将其发扬光大,将其作为超值软实力展示给世界;相反,人们看到的却是对传统文化的的滥用、歪曲、破坏。就本质论而言,过去30年中,国人虽然获得了相当的物质红利,但许多人却也在大红大紫的亢奋中丧失了宝贵的传统思想、弥足珍贵的道德,乃至自我。

走出异灵世界 回归自我

日本著名策略大师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欲望社会》中提出了一个概念:“低欲望社会”。日本经历了经济通缩、增长低迷20年后,一些年轻人不想结婚生子,不愿购房买车,尽量节省开支,控制消费。大前研一将其时的日本称之为“低欲望社会”。

如今,这一幕正在中共国上演,中国年轻人给其取了个浅显易懂却又生动形象的名子:“躺平”。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国的躺平,与昔日日本的低欲望的内涵、外延全然不同。

中共国的躺平,是在经济低迷、社会变形、政治风险骤升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人被动选择的处世态度、避险对策。并且,这个躺平不只限于年轻人中,也一定程度在集团、群体中蔓延、流行。如果中共国的个体和集体都选择躺平(准确地说是不得不躺平),就会加速推动社会进入不确定的高风险期——各种矛盾急剧积累,等待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有学者在讨论中国是否会步日本“失去30年”的后尘。单从经济走势一个维度观察,中国的泡沫经济一定会崩溃,很难避免跌入经济陷阱,甚至可能因此倒退10年、20年。日本如今已走出困境,而中共国泡沫经济一旦崩溃,情况绝不会如日本那么简单。这是因为,今日的中共国与日本存在太多的不可比性:历史时代、国际环境、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国民素质、经济生态、泡沫体量、纠错机制、精神文化、价值取向、社会道德等等,皆不可同日而语。

简言之,中共国虽然可能会从同一陷阱坠下去,但绝不会从同一出口爬上来。确切地说,地方债爆雷等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就可能演变成社会危机,而社会危机则会进一步演变成政治危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文明的兴衰有其内在规律,也有其周期性。轮流转的风水要将中共国退到哪一步?这要看国人的造化了。

老子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数十年来,国人经历了大红大紫,如今则诸事不顺。更可怕的是,梦中醒来竟赫然发现:中华机体已是满目疮痍,病入膏肓。然而,这未必就是坏事,或许正是走向新天地、走回自我的一条必经之路,就看如何对待。

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台译《神隐少女》)中的主人公千寻,凭借坚定、智慧,果敢地走出了异灵世界,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不同境界的体验,也使她人生获得了升华。

吉卜力2001年动画《千与千寻》电影海报。(吉卜力工作室)

眼下的中国人,似乎与千寻所处的境遇相似:若要走出困境,返回家园,就需要慎思明辨,果敢机智,勇于行动。受五千年传统文化滋养的中国人,该是有智慧、有能力切掉依附在中华机体上的那个毒瘤,挤出淤积的脓水,走出异灵世界,回归自我,浴火重生。

——转载自《新纪元》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呈实:日本被中共一步步逼上梁山
呈实:日本保守派的先天基因——反共
呈实:日韩摒弃积怨 与美携手构筑铁三角
呈实:日本礼法之形成与社会功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