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儿虐案凸显各单位业务各自为政 应成立儿少办公室

近日一起保母虐待男童致死案,引发外界关注。图为示意图,非当事人。(中央社)
人气: 22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4年03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近日一起保母虐童致死案,引发各界关注。专家表示,相关单位业务内容有“各自为政”的问题,细分为许多部门,但实际上儿少议题必须跨部会互相合作,否则要怎么将孩子的事情做好?因此期盼能成立“儿少专责办公室”。

台北市近日发生一起保母虐童案,1岁多男童剀剀(化名),去年12月疑遭刘姓保母和胞妹凌虐致死,包括头部、脸部及四肢等多处都有明显伤势,检方已介入调查厘清原因。

儿权会创会理事长王薇君十多年前曾经历侄子昊昊遭虐身亡,整起事件她深有感触,王薇君向《大纪元时报》说明,孩童户籍地在新北市,照顾地在台北市,过程中由新北市社会局委托儿福联盟进行出养,但双北都必须追踪,而不是谁的责任比较大。最后一次访视时间是去年12月21日,但北市社会局遭刘姓保母拒绝访视,因为其同住家人确诊,但三天后就接到男童死亡通报。

很多社工出走 补7千人仍不够

对于增加社工人数是否能解决问题?王薇君表示,“其实是系统出了问题”,至今社会安全网已增近七千名社工,但人力还是不足,原因就出在很多社工选择出走。因为社工没有公权力,无法有具体作为,当他们看到很多孩子都被虐待致死后,心里累积的挫折感与难过,会让他们很难继续做社工这份工作。

据了解,一名保姆每月照顾男童而可获得3万元津贴。王薇君举例,以剀剀事件来说,就是不断转外包,从中央、地方、儿盟到保母,不断叠加费用,但最后剀剀还是死亡,孩子未必有被照顾好,“因为中间扒了好几层皮”。尽管政府处理前提都是以儿少利益为优先,但却只是一个口号,而非实质。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儿少安置多以安置在机构为主,但随着《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及《儿童权利公约》修正后,逐渐朝去机构化、小家庭模式发展。尽管政策不断推进,却无法号召更多寄养家庭共同参与,最终又必须安置到社区保母,但社区保母由地方政府管理,中间彼此衔接存在种种问题。

对此,王薇君无奈的表示,中央或地方政府距离民众生活越来越遥远,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生小孩,所以也很难找到愿意收养孩子的寄养家庭。她直言,为何不参照国外做法?由政府成立类似5人的寄养家庭,里面有大哥哥、大姊姊或阿姨等角色,共同照顾孩子写功课、吃饭等日常生活需求。

儿盟说法体现“各自为政”问题

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也包括相关单位业务内容“各自为政”,并未进行整合,从近日儿福联盟的说法即能窥知一二。日前媒体问及儿盟在过程中为何没有相关动作时,儿福联盟执行长白丽芳表示,儿盟过去通常是处理孩子生病,但没有孩子受伤的标准作业程序(SOP),而且儿盟负责的部分多半是出养,儿虐通常是由家暴防治中心处理。

王薇君表示,盼能成立“儿少专责办公室”统筹跨部会合作,因为原先有儿童局处理儿童事务,如今随着政府组织人事精简,相关儿童事务都整并到卫福部,但实际上仍细分为许多部门,如卫福部社家署掌管儿少托育、卫福部保护司处理儿虐事务。然而,儿少议题必须跨部会互相合作,如果都各自为政,要怎么将孩子的事情做好?

王薇君也提到,社工访视时应善用现代科技,为何要让保母自己拍照?而不是采用视讯报告?若能建置相关系统,便可提升访视效率。

儿虐案检讨  卫福部提八大结论

对于如何精进儿少出养制度,卫福部3月15日召开检讨会,统整八大结论,包含:出养的必要性须由地方政府评估;出养前安置须依委托安置程序进行;社家署研议强化居家托育人员照顾安置儿童训练;强化中央、地方的横向联系;中央、地方强化儿少保护专业人员训练;3岁以下安置儿童,卫生局强制指定幼儿专责医师;各县市研议安置儿少及全日托保母访视频率;双北市及儿盟10天内完成检讨报告。

社家署副署长张美美会后接受媒体联访指出,未来出养必要性应由地方政府评估,现行法令规定民团可进行评估,但并没有说地方政府不能做,因此各县市做法不一。但一个孩子要出养或留在原生家庭,需要非常慎重的看待,国家应该要介入,这也是《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要修法的原因之一。

3岁以下安置童 政府指定专责医师

此外,这次事件引发各界关注幼儿医师专责制度,质疑为何1岁童未被列入。张美美说,社安网是个大的概念,本来就会跨专业合作。政府肯定幼儿专责医师制度,3月15日起对于已由政府安置的3岁以下儿童,不必取得家长同意书,卫生局应为其指定专责医师,让社安网多一层防护。已把名单提供给各县市政府,安排进度视各县市而定。

卫福部3月18日也将到立法院社会福利及卫生环境委员会,专案报告儿虐案检讨内容。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