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经济大师神髓录》

吴惠林:第二十七章 寇斯的《厂商、市场与法律》

人气 61

【大纪元2024年05月16日讯】前行政院经建会主委、台大经济系陈博志教授,在2004年5月5日中华经济研究院出版之双月刊《经济前瞻》93期发表的〈佘罗教授知识经济的观念及其在我国之运用〉宏文,藉由佘罗(Lester C. Thurow)经常以经济学向一般人解释经济现象和趋势,提出“纯学术分析”强调严谨,而通俗性应用分析却无法做到,因而有些说法会是见仁见智且受到批评。博志兄乃指出:“若只求假设和推论之间严谨的逻辑,而不管假设是否符合事实,那么严谨的逻辑也只是头脑的体操,而不是经世济民的学问。”因而肯定通俗分析的价值。这真是一针见血的评论。但实际社会却普遍罹患这种“理论(理想)和现实不分”的毛病。

现实与理想有别,勿将“头脑体操”用于复杂人生

关于这点,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寇斯(R. H. Coase)的“黑板经济学”更是妙喻,毕竟书本上、黑板上所画的图形,所写的模式,都只是非常简化的形式,是训练人的推理能力、培养人的逻辑概念的工具,不能直接用在实际生活中,寇斯在1988年的〈阐释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结语中举出政府最常用的租税制度为例,他引用另一位经济学家包莫(W. J. Baumol)的话:“总括来说,要一五一十实施庇古氏租税制度,我们实在没有什么理由抱持太大的信心。实施这个制度所需要的租税,或所需给予补贴的额度,我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计算,也不知道如何由尝试错误中去算出大概的数字。”寇斯对此话的解释是:包莫所说的“庇古派传统的结论本身,实际上是没有瑕疵的”,指的应是逻辑上没有瑕疵,而且假定能将该制度付诸实施的话,资源的配置可以达到最适。寇斯说他从来就没否认过这样子的推论之正确性,但他说:“我的看法不过是,这些税制方案只是些梦想罢了。当我年轻的时候,有人说,说不出口的蠢话,可以用唱的。而在当代经济学中,说不出口的蠢话,则可以用数学来表达。”因为寇斯明确认为,这些税制方案是无法施行的。可是现实社会中,无论海内外,当权者却都采用这些数学式子推导出来的东西作为政策。以“头脑的体操”作为“复杂人生”的应用,当然是有够荒谬的。我们要问的是:为何这种荒谬剧却无时无刻不在世界各地上演呢?“急切想获得精确数据的标准答案”可能就是“标准答案”,因为一般人都容忍不了“见仁见智”!遗憾的是,真实的“人的世界”真的就是见仁见智的呢!毕竟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有灵魂、有思想的生灵。

既然人是具“主观价值”的个体,就有别于硬梆梆的机器,也不同于“有形的物质”,怎么可能会有“机械化、模式化”的“标准行为”呢?书本上、黑板上演算的模式,充其量可说是“原理原则”,落实到活生生的“行为个人”身上,当然人人会有区别,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点,也会有不同的抉择呀!

真实世界是“不均衡”的

经由这样根本性的粗浅了解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再看博志兄文中接着谈到的“经济学中均衡”概念。佘罗指出经济的外在因素总是不断改变,经济也一直在调整向新均衡过程之中,亦即在“不均衡”状态,所以“均衡的概念并不是描述任何一个时点上之经济现实的有用概念”。的确,若学者只用均衡状态的理论来分析经济问题,甚至以为经济一直处于均衡,就可能发生严重错误。不幸的是,现实社会普遍如此,但这是教、学,以及政策决定者的认知错误,没能区分理想与现实,硬把纯逻辑推理用在变动不已的、动态的社会。所以,佘罗重视不均衡状态及其调整过程,而且主张不均衡状态是高报酬、高成长来源,其实并非什么高论,只是正确的看待实际人生社会而已。不过,我们也不能说课本中、课堂上讲授的“均衡概念”是错的,此由上引寇斯的话语就可清楚明白了。

进一步检视黑板经济学所介绍的均衡,说的应是“市场均衡”,亦即市场里供需双方(也可说所有市场参与者)在此时此地都达到自己“最好的境界”,一旦脱离此境界,“价格”这只“不可见的手”就自动的引导所有行为人回到此均衡,而这就是所谓的“价格机能”或“市场机能”。不幸的是,由于教学时或课本中的简化,以及其内涵很难用文字写的清楚,往往受到读者、教者,以及学习者的误解。由博志兄的文章,似乎可以看出佘罗和他也都陷入该迷雾中。我对黑板经济学里“均衡概念”的解读是这样的:这个境界的确是“最美好的”,只是它存在于所谓的“完全竞争市场”里,也就是没有“交易成本”的世界里,这其实是超脱人间的“神界”,就是“心想事成”、不需要花任何代价就可实现理想的那一种境界,或是我们小时候念过的“桃花园”。

因此,它是一种理想,凡人世界根本不可能有的。不过,我们却可以往此理想去接近,如果每个行为人能将自己的宝贵资源用到极致就愈向理想靠拢,而市场机能就是最能让各个人发挥自己能力的方式。由于任何时点各个人的资源都会发生变化,因而人的行为时时刻刻都在变动、向着理念上的均衡前进,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个“有形”的均衡状态。所以,现实人间当然是不均衡的,而且真实世界也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是充满各种交易成本的动态、变动不居的世界,也当然到处都存在差别的。

本文原刊于2004年6月16日150期《贸易杂志》。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天才老爹”寇斯比  周日喜瑞都登台
吴惠林:看司改念寇斯
吴惠林:念寇斯 思“黑板经济学”
吴惠林:思寇斯哀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