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急访北京求援助 分析:中俄利益分歧大

人气 2280

【大纪元2024年05月18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徐亦扬报导)俄罗斯总统普京于5月17日结束了对中国的两天正式访问。尽管中俄继续声称要强化所谓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然而普京在与中共党魁习近平会面后,中俄在一系列备受关注的重大议题上并未达成任何突破性协议。有学者认为,普京此次带着庞大的代表团访华,目的在于说服中共继续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然而,中共似乎并未完全听从普京的建议,中俄之间的利益分歧很大。

普京于5月16日凌晨4时左右抵达北京,这是他七个月内第二度访华,也是他再次连任后的首次出访。中共在机场铺设红地毯并安排仪仗队迎接,同时罕见地派出了女官员、国务委员谌贻琴负责接机。

公开资料显示,谌贻琴长期在贵州任职,曾担任贵州省长、省委书记,是当时中共唯一的女性省级党委书记。2023年3月,谌贻琴出任中共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同年10月,谌贻琴担任中共全国妇联主席,成为自1988年以来首个兼任中共全国妇联主席的国务委员,打破了中共35年的惯例。

中国一些门户网站的文章称,中共此次派谌贻琴为普京接机是一个特殊的安排,显示了中方对普京的高度重视,反映了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而旅美时政分析人士陈破空在他的自媒体节目中则认为,谌贻琴为普京接机令人感到意外。陈破空表示,谌贻琴的工作领域与外交毫无关联,也与商务、贸易和经济无关。因此,他认为这是中方刻意的安排,目的是为了降低美欧的注意力,表面上向美欧示好。

普京亟需中共支持 习则称“不结盟”

2022年2月,中俄两国在确认了“无上限”的伙伴关系后,俄罗斯随即对乌克兰发动了入侵。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共已成为俄罗斯的重要盟友。北京拒绝谴责俄罗斯,并继续与其进行贸易往来,这引发了美国和欧盟的不满。俄罗斯受到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导致其经济与西方脱钩。在这种情况下,普京非常依赖中共提供外交支持和金融援助。

中共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破纪录的2,40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提前并超额完成两国领导人此前订下的目标。

在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矿产资源即石油、煤炭和石油产品占73%,这类商品占双边贸易额的近40%;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家电、汽车及其配件,占对俄出口总额的近40%。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07亿吨,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一大石油进口来源国。

俄罗斯也向中国低价出售天然气资源。2024年2月,俄罗斯能源巨头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宣布,已超过土库曼斯坦,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

普京访华前在接受中共喉舌新华社专访时称,近5年来,中俄两国贸易额翻了一番;中国已连续13年是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未来双方将努力在工业和高科技、太空与和平利用核能、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其它创新领域开展更密切的合作。

普京也称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且仍在持续加强。他还声称,当代中俄关系超越意识形态,无论政治局势如何改变,双边关系的多层次发展是自觉的战略选择。他还将中国形容为“好邻居和可靠朋友”。

普京此次访华的俄方代表团阵容也堪称豪华。俄新社称,此次有5名副总理陪同普京访华,分别负责经济、社会、能源、资源开发和旅游文化等。此外,代表团还包括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央行行长纳比乌林娜及被调任为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的绍伊古等重要部门的领导人。俄方还派出大型贸易代表团,成员包括近20个州区领导人及重要公司负责人等。

然而,在普京高调称赞双方友谊之际,中共党魁平可能有所顾忌。

在5月16日发表的双方联合声明中,已不再包含“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的表述。

党魁在与普京会谈后的记者会上称,双方将继续秉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他还称,他与普京一致认为,“要积极寻找两国利益汇合点,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利益交融,实现彼此成就”。

旅美时政评论人士唐靖远5月17日在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俄此次发表的联合声明内容广泛,显示出两国的全方位合作。尽管称为“合作”,但实际上主要是中共在支持和援助俄罗斯。经过两年多的俄乌战争,俄罗斯的国库已经枯竭,现在完全依赖中共来支撑。在这种背景下,中俄关系发生了变化,普习地位也出现了逆转。

旅居比利时的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法律顾问室执行主任杜文认为,普京此次率领庞大的代表团访华,目的是说服习继续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

杜文对大纪元记者表示,普京所带的团队实际上是为了协助中方解决问题。他试图通过专业团队的沟通来消除习近平的疑虑,即一旦西方实施制裁,中俄将如何应对?他试图说服习不要惧怕西方的制裁,并继续向俄罗斯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

“当然现在看来中共似乎并未完全听从普京的建议,中俄彼此之间的利益分歧还是很大。”杜文说,从习的表态可以看出,中共坚定支持俄罗斯,但并不会以牺牲在产业链领域的地位为代价。因此,中俄合作的底线并不包括西方不能接受的军事和装备领域合作。同时,双方的合作也并非“无上限”,而是必须在符合中共利益的前提下进行。他补充道:“说白了,双方就是利益之交,所谓的友谊不过是口头上的说辞而已。”

杜文还表示,普京此次访华凸显了中俄两国在面对西方制裁时进一步加强经济和政治联系的意图,即在暂时不与西方全面交恶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对俄关系,特别是经贸、能源领域的合作。然而,双方分歧依然存在,中共显然未能提供普京期望的军事支持,而失去了中共的支持,普京撑不了多久。

美欧多次警告中共不要支持俄罗斯

在接待普京之前,中共党魁才刚结束了对欧洲的访问。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受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邀请,于5月6日在巴黎与习近平进行三方高峰会。冯德莱恩表示,她与马克龙一同表达了希望中共不要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武器,包括对军民两用产品的支援,并重申,此事对欧中关系至关重要。此前,美欧一直批评中共向俄罗斯供应军民两用材料和武器零部件。

此外,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还就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向习近平施压。习近平似乎并未做出重大让步,但也做出一定程度的积极表态。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最近的北京之行中表示,中共正在助长冷战以来对欧洲安全的“最大威胁”。他在4月19日曾表示,中共如果希望与欧洲和其它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就不能同时助长冷战结束以来对欧洲安全的最大威胁。

今年4月,七国集团(G7)在意大利卡普里岛举行外长会议。G7外长表示,中国公司向俄罗斯转让军民两用材料和武器部件,这使得俄罗斯得以重建和振兴其国防工业,对乌克兰和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他们对此表示遗憾。

因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或和外交利益冲突,5月9日,美国政府将37个中国实体列入贸易黑名单,其中包括一些援助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中企。5月1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中共党魁在誓言要加强与普京的关系后,无法既改善与西方的关系,又同时支持俄罗斯。

杜文表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威胁欧洲安全是美欧的红线。然而,中共高价购买俄罗斯石油和无限度支持俄罗斯并不意味着没有底线。一旦西方认真应对,中共将不得不退让。

(记者宁芯对本文有贡献)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普京突然更换国防部长 美国务院回应
普京半年内二次访华 专家指其有两大目的
普京将访哈尔滨 传学校对学生下达“禁言令”
普习会向世界释放多个负面讯号 专家解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