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鹏观察】史诗级救市落空?上市年报泄真相

人气 2047

【大纪元2024年05月22日讯】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秦鹏观察》。今天是美东时间5月21日,京港台时间5月22日。

今天焦点:中共政府日前推出房地产史诗级救市措施,为何必然落空?政府下场买楼,趁火打劫恐还烂尾。

中国前四个月财政收入加速下降,经济复苏只是昙花一现。最新上市公司年报,透出2024中国悲惨真相!

首先,还是请大家在评论区,关注我的YouTube新频道以及干净世界频道,谢谢。

史诗级救市终要成空 投资者抛售获利逃离

5月17日,中共政府推出3项重磅拯救房地产的新措施,分别是国企出面大量收购过剩房屋、降低抵押贷款首付金额,以及取消首套房与第二套住房的利率下限。同时,中共央行也针对国有企业,设立了3,000亿人民币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宣称要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已建成与未售出的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政策”。

对此,外界很多赞扬声,《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宣布迄今最大胆的房地产救市措施”,野村(Nomura)证券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则称这标志着中国楼市危机要结束了。

但是,我一开始就没有看好这样的做法。上周四(5月16日),在《希望之声Tv》的【专家解读】节目中,我针对当时彭博社剧透的政府要出资收购房屋变保障房的计划,泼了几瓢凉水。

我说,第一,这不是为了救房东们,而是因为中国房地产占GDP25–30%,全国房子卖不出去、房价下跌,会导致经济持续低迷,政府税收会随之下降。而房产占中国居民财富的70%,房价下跌也会让人们更不敢消费。而且,中国地方政府的开支40%~50%靠卖地,也就是著名的“土地财政”,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就不会再买新土地,地方政府就没钱花,所以,现在当局这样做,是为了救自己,想把经济拉起来;

第二,我说,让国企买房子实际上是要来割韭菜,首先是对开发商。因为中国房价超过70%被政府通过卖地、税收等拿走了,开发商只拿到一小部分,如果政府按市场价格收购,那不就相当于把卖地抢走的钱又都吐出来了吗?所以,收购价肯定要大打折扣,对开发商来说,这就是趁火打劫。所以,它们会被割肉。还会割谁的肉呢?买房者。

政府这样不是要让房价涨上去,而是要给市场制造一个假象,你看国家队都下场了,你们赶紧买房子吧,这样开发商可以部分解套,就有钱买政府的土地了,这才是真实的目的。如果谁信房价要稳住或要涨价了,谁倒楣。

第三,我说,中共政府肯定是说大话花小钱,因为一方面政府真没钱,你看现在地方债那么高,公务员们都没钱了;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大规模买房作保障房,那开发商的房子卖给谁?这不自己人打起来了吗?还有一点,中国房地产窟窿太大了,每年商品房销售8万亿,地方政府绝对不可能花几万亿托市,最多出一千多亿象征性入市,再大肆宣传一下就行了。

大家看,后来中共出炉的房市新政,是不是和我说的差不多?

而且,5月18日,中国财经数据挖掘专家老蛮给了一组数据,也证明中共高调让国企买房,就是一个骗局。

@老蛮频道 以广州为例,称市政府手上现在已经有30万套保障房,相当于广州整整四年的新房成交量。这些保障房现在在干什么呢?在沉睡吃灰,没有用于任何用途。全广州市符合保障房申请政策的总人数只有两万人,消化不了这30万套房。这些保障房也没有办法拿来出租,因为你无论怎么定租金标准,无论怎么选择租户,都不合适,都是利益输送。也不好拿出去卖,冲击市场的事就不说了,你无论怎么定价都是错的,都是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只能闲置吃灰。类似的,手里有几十万套房子的政府,有多少呢?包括所有一二线城市政府。

所以,大家指望地方政府大规模从地产商手里购买保障房吗?别想了,就是演一出戏,花一点小钱给陷入困难的央国企房地产公司送一下温暖,同时骗更多韭菜为党接盘。

当然,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个最大的招儿确实是花枪、假把戏,那其它几项措施怎么样?更关键的,如果老百姓大部分相信中共政府呢?

这是很好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中国经济学家、地产界和民间的反应,就知道,这些大招到底会有多少作用了。我简单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类人,一类是不上鬼子当,一类是有心无力,还有一类是且看他们表演。

我们先看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三大段,第一段,说了官方三大法利好政策,首套房二套房首付下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等;亮点在后面,准备了两套说词,一套针对潜在的买房客户,说政策密度和力度很大,说明政府决心很大,房价不说反弹大概率是以撑住了,所以,赶紧买房吧,现在是好时候。

另一套说辞针对业主“没有解决经济问题和新房去库存的问题,就不能解决二手房价稳定问题,每次政策都有客户入手但是房价一直下降,可以趁机卖掉”。

各位,你们相信那个版本?

关于降低首付比例,有两张图在微信热传,一张说,这“意味着30mm的网捞不到鱼了,换15mm了,懂”;还有一张,计算了一下首付比例由30%变成15%之后,首付+贷款利息,最后发现,新政策下总付出更多了。有网友就讽刺,你知道为什么贷款利率为什么不是降到2.75%而是2.85%了吧?经过测算的。

也有人嘲笑,“100万元的房子,以前背70万元、60万元的贷款,史诗级的利好⋯⋯以后可以背85万元的房贷了!”

以上我们更多的是讲一般网友的反应,而民意决定了实际需求。看起来不妙吧?别急,财经圈的专业人士更不看好。

5月17日,世界著名投行大摩一点没客气,下调了中国房地产板块的看法,从“有吸引力”下调至“与大市一致”。

一个地产界朋友,也在朋友圈警告“房子多的赶紧抛。政策期最多60天时间,你能够卖出好价格的不会超过45天时间。”

事实证明,投资人也不看好。周一,房地产类股票领跌,导致港股收黑,香港恒生内地房产指数以下跌0.7%收盘。

我不看好房市前景,还有更根本的原因:中国房市不振的三大核心问题,供远远大于求,经济下行导致民众收入下降或预期变差,以及预售制导致烂尾概率大增,现在当局一个都没触及,所以降低首付后不仅贷款还的本利和更多,还更容易烂尾。

而且,对央行宣称准备3,000亿再贷款给国企购房做保障房,我认为也会烂尾。因为,中共当局本质是逐利的,并不是为民众服务,房子买太多,依然只会让其吃灰,而由于房价依然太高,即使出租也会赔钱,政府绝对不会傻呼呼地做下去!

前四月财政收入降幅吓人 上市年报再透真相

要救房地产,就要救经济,但是当局想到的主意,是让你买房子,买汽车,买家电,买手机,还要去旅游。然后发行超长期国债,准备放水。如果我们对比一下,中共统计局今年第一季度鼓吹经济向好,GDP增长5.3%,再看看现在党中央这么忙碌,总觉得哪里不对。所以,我们想知道,中国经济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

之前,我们从三驾马车的真实同比看出了一些端倪,得出结论是中国GDP化妆术曝光,“国九条”难救A股。今天,我们再从另外几组最新数据,看看经济到底怎么样了。

第一组数据,说实话把我吓着了,比我想像的还要糟糕。周一,中国财政部公布,中国2024年头四个月的财政收入同比下跌了2.7%,而此前公布的1至3月较去年同期下跌2.3%。这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复苏乏力。

分析子项,更让人惊讶:1–4月,企业所得税收入17,898亿元,同比增0.9%,这说明即使去年前二个月因当局无预警放开风控,全国接近停顿,今年的日子也没变得好过;个人所得税5,007亿元,同比降7%,这说明高收入的人要么下岗了,要么降薪了。

印花税1,358亿元,同比降17.1%,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339亿元,同比降52.7%,这说明,交易包括股市交易大幅下降。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484亿元,降7.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536亿元,降10.4%,这说明土地财政继续崩塌当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198亿元,降20.5%,这说明当局日子更不好过,真没钱了。

而且,了解中国财政收入的人都知道,当局奉行竭泽而渔的政策,最近这些年,除了疫情期间,财政收入一直大大高于GDP增长率,甚至多年以二位数增长,现在全面下降,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大家来选择一下:A、政府良心发现,减少了税收和乱收费;B、GDP造假,C、税收很高,不好意思报真实数字。

我们知道,经济学有一个常识,就是上市公司由于拥有的资源更优厚,所以盈利情况,应该好于GDP增长情况。这一点各个国家都通用。但事实如何呢?

我们看到的中国A股的盈利数据正好相反。

比如,一家头部券商的数据是2023年A股的整体盈利水平同比下滑了1.4%,其中非金融行业下滑3.3%。到了2024年一季度,A股盈利更是同比下滑了4.3%,其中非金融行业下滑了5.1%。另一家券商的口径略有不同,剔除金融和石油石化后,2023年A股的归母净利润同比是-3.69%,2024一季度同比则是-5.62%。

专业分析师还从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用REITs验证,是因为它涵盖了产业园、物流仓储和高速公路在内的各种真实资产的运营情况。以公司为主体的经营业绩可以做各种方式的平滑和修饰,但资产视角很难做这些事情。结果发现,建信中关村REIT的出租率急速下滑——从2022年初的96%一路跌至2023年底的64%,企业租户到期不续租、退租、缩减面积等情况在产业园REIT的年报里比比皆是。另外,张江产业园REIT上市材料里公布的光大园2021年前十大租户,现在只剩下三家。物流仓储REIT的情况也类似。

根据财新网统计,中国六大行(中农工建交邮)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率均值是0.58%,较上一年下降0.47%,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营收同比负增长。而这六家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值为1.91%,较上一年增速下降了4.78个百分点。

看起来,虽然增长率不咋地,但是好歹净利润均为正值,对吧?别急,专业人士指出,这些银行采用了技术手段保证了净利润增长的比收入更快,即都动用了拨备率这个“大杀器”:工行、建行、农行、交行、邮储银行同比分别少计提17.4%、11.5%、6.6%、5.8%、26%的资产减值损失,于是净利润波动被成功平滑掉了。

当然,我们不是说所有的中国企业都难过,但整体来讲,绝大部分企业2023年不好过,2024年更是和“卷”、消费降级等联系在一起。毕竟,在中共当局赶跑了外企、吓坏了民企,又坚决不肯给老百姓发钱之后,只靠当局吹喇叭,中国还是很难走向“经济光明论”的。

那么,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我将为大家继续观察和分析。也请喜欢我节目的朋友,在评论区订阅我的新频道。2024,让我们一起关注历史大转折时刻!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ix7du7PHahnSJm8dctzDA
欢迎订阅干净世界频道:https://www.ganjing.com/zh-CN/channel/1eiqjdnq7go7cVXgAJjJp39H61270c

秦鹏观察》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昊#

相关新闻
【人物真相】六四35周年 中共仍怕赵紫阳
【人物真相】菲律宾华裔女市长的身世之谜
【菁英论坛】一线城市楼市也崩 上亿房主成负翁
【菁英论坛】未来决胜关键 低轨卫星中美争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