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4日 简要新闻

标签:

【大纪元10月14日讯】(美国之音记者2003年10月14日日报导)   ◆ 美国提交伊问题新决议案 美国定于星期二把一项经过修改的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决议案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内格罗蓬特大使说,他希望安理会成员能够尽快就新决议案采取行动。这项决议将让伊拉克管理委员会在12月15日之前制定出举行选举和起草新宪法的时间表。美国希望,在下星期有关各方在马德里召开一次重要的捐助国会议之前,安理会能够通过这项决议。法国外长说,还需要对草案做进一步的研究,俄罗斯官员则表示,必须做一些变动,德国外长费舍尔说,新的草案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 在伊美军周一两死四伤

美国军方表示,驻伊拉克美军星期一又遭到两次袭击,两名军人死亡,四人受伤。其中一起攻击事件发生在巴格达东北的贾劳拉镇附近,另一起发生在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一位美国陆军军官说,有“明确的迹象”显示,这位被推翻的伊拉克统治者最近一直隐藏在提克里特的某处地区,并且对这一地区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伊拉克其它地方,东北部迪亚拉省的省长险些被炸,当时,一枚炸弹在路边爆炸,看来这是有人试图刺杀他。另外,在巴古拜附近,据报导有一名伊拉克人在和美军部队的冲突中被打死。

◆ 伊斯兰国家关注伊谴责以

全球伊斯兰国家最大型聚会的代表即将完成两项决议草案,对伊拉克问题表示关注,并且谴责以色列。拟议中的决议必须由参加马尼拉的伊斯兰会议组织高峰会议的与会领导人批准。第一项决议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制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按时把权力转移给一个民选的伊拉克政府。第二声明草案强烈谴责以色列最近对叙利亚的空袭,以及决议案所说的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

◆ 阿欢迎维和部队扩大职责

阿富汗政府欢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新决议,这项决议授权北约领导的维和部队把执行任务的范围扩大到首都喀布尔以外。外交部发言人对喀布尔的记者说,加强治安对阿富汗政治和重建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15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安理会星期一经过表决一致通过决议,允许国际安全协助部队在阿富汗的其它地区执行任务。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长期以来一致呼吁将这支5千5百人部队的责任范围扩大到阿富汗的其它省份,在这些地区,喀布尔政府几乎没有任何权威。

◆ 本拉登长子传为基地关键人物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导说,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大儿子开始浮出台面,成为这一恐怖网络的关键角色。报纸引用美国和欧盟情报界消息人士的话说,萨阿德﹒本﹒拉登是从伊朗开展行动的小组的头领之一。报导说,在5月12日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发生自杀炸弹袭击案前的一段时间里,他和其他基地领导人与利雅德的一个基地基层小组有联系。在那次爆炸中有35人被炸死,其中包括8名美国人。报导说,沙特阿拉伯一直在劝说伊朗将24岁的萨阿德﹒本﹒拉登和其他利雅得爆炸案嫌疑人引渡给沙特。

◆ 以将驱逐15名被关押巴人

以色列军方下令把15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从约旦河西岸驱逐到加沙地带。这15名男子已经被移送到加沙地带的一处陆军设施内,军方没有说明他们的身份。这些人有两天的时间对军方的决定提起上诉。去年,以色列军方曾强迫巴勒斯坦恐怖嫌疑人的三名家属从西岸移居到加沙地带,那次行动受到人权组织的普遍指责,认为以色列这样做是违反国际法。另一方面,以色列部队在几十辆坦克的支援下继续在拉法赫难民营搜寻和摧毁地下通道,以色列说,巴勒斯坦激进份子利用这些地道从埃及偷运武器。

◆ 中国审判异议人士何德普

北京一家法院星期二上午以“煽动颠覆”的罪名开庭审判异议人士何德普。被允许在审判时旁听的何德普的唯一亲属–他的妻子贾建英告诉法新社说,检方指控何德普是中国民主党负责人,并在海外网站发表多篇宣传民主的文章,其中包括他在2002年致美国总统布什的信。何德普在信中吁请布什对中国政府施压,释放当时被关押的异议人士徐文立。徐文利后来被中国以“保外就医”名义释放,流亡到美国。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说,何德普星期二在法庭上多次自辩,并抗议看守人员的虐待,但均被法官打断。两名律师为他作了无罪辩护。四十七岁的何德普七十年代末就参加了民运活动,他于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六大前夕被拘捕。法庭开庭两个小时后休庭,目前还没宣布判决。

◆ 中欢迎美研究北韩安全保证

中国外交部欢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有关华盛顿正在研究如何向北韩提供安全保证的评论。发言人章启月星期二说,北京乐于见到美方采取她所说的“灵活与积极”的态度。章启月的这番表态是中国对鲍威尔上星期发表的评论第一次做出回应。鲍威尔说,美国和其它国家正在想办法起草一个他所说的付诸文字的、公开的以及多边的保证,让北韩感到放心。鲍威尔说,这样的保证不会是北韩所要求的那种正式的互不侵犯条约。

◆ 南北韩开始部长级会谈

在北韩核危机的阴影下,南北韩双方在平壤开始了三年以来的第十二轮部长级会谈。 韩国代表团五人一行星期二抵达平壤。本次部长级会议预期为期四天。韩国代表团团长丁世铉表示,汉城将利用这次会谈说服平壤重新回到有关核问题的六国会谈桌前。丁世铉说,除非平壤同意向前迈出步骤,否则南北韩关系将会受到负面影响。今年八月,美国、北韩、韩国、日本和中国以及俄罗斯为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在北京举行了三天会谈,但是会谈无果而终。

◆ 韩反对党置疑总统公投建议

韩国反对党议员置疑总统卢武铉建议国民对他进行再信任投票的合法性。主控议会的大国家党党首崔秉烈说,卢武铉应该在他所提议的“国民再信任投票”之前公开他的一位助手的腐败丑闻细节。卢武铉建议在12月15日左右举行全民公投,他表示,如果他得不到国民信任,他就会下台。崔秉烈说,在举行任何投票之前,总统必须把真相公布于众。

◆ 菲否认恐怖要犯狱中被打死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否认有关印尼伊斯兰激进份子高兹是在被看押时被打死而不是像政府所称那样在与保安部队的枪战中丧生的指控。阿罗约女士星期二对媒体表示,她支持菲律宾军方的说法。军方表示,高兹星期日在南部棉兰老岛和警察枪战时被击毙。高兹三个月之前越狱脱逃。菲律宾一些反对党议员声称, 高兹可能先前已被抓获,在被看押期间被处死,这样当局就可以赶在布什总统来访前夕宣传说,他们取得了反恐战争大捷。布什将在出席曼谷的亚太经合会议的途中于星期六在马尼拉停留。

◆ 泰为亚太经合会准备就绪

泰国总理钦那瓦星期二在曼谷向新闻媒体表示,泰国已经做好了担任亚太经合会本年度峰会东道国的一切准备。钦那瓦说,泰国在亚太经合会议的保安、公关和食宿等所有方面都作了所有细节上的准备。 在二十一个国家领导人抵达前夕,泰国在曼谷采取了格外严密的保安措施。会议期间,曼谷警察和军队部署将增加几千人,以防有人扰乱会议。这次亚太经合会高峰会议的主要议题预计将是贸易和全球反恐问题。

◆ 中国神舟五号做最后准备

中国正在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的国家而进行最后的准备。据报导,神舟五号太空飞船已经在偏远的戈壁滩的酒泉发射中心进入待命发射状态。它的升空时间最早可能在本星期三的某一时刻。三名宇航员也已经进入发射中心,他们当中届时将有一位经过竞争被选中为“中国太空第一人”。新华社报导说,这位太空人将在星期二脱颖而出。

◆ 中国搜索援救沉没货船

中国的两条货船沉没,有44名船员失踪,估计已经遇难。中国媒体报导说,这两艘货船星期天在渤海海峡东北海岸沉没。他们说,狂风和暴雨造成了这次事故。对两艘沉船的搜索和援救工作正在进行中。

◆ 利比里亚新领导人即将就职

新的利比里亚领导人–商界人士居德﹒布赖恩特定于星期二宣誓就职,他将领导一个两年的过渡政府,继续将这个西非国家从多年的内战中引向和平。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保护下,布赖恩特将在首都蒙罗维亚举行的仪式上宣誓就职,他将率领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政府引导国家在2005年举行选举。利比里亚反政府组织和反对党派在八月份举行的和平会谈中同意组建过渡政府,当时,总统泰勒下台并流亡到尼日利亚。泰勒在星期一晚发表声明,表示一定会支持和平进程。

◆ 塞科阿族战后首次面对面会谈

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领导人星期二在维也纳会晤,这是1990年代末爆发科索沃冲突后双方首次的面对面会谈。这次由联合国主持的会谈预计将集中讨论交通、能源和难民返乡问题。双方预计不会商讨有关科索沃最后地位的争议话题。早些时候,塞尔维亚曾威胁要抵制维也纳会谈,理由是联合国宣布的科索沃代表团名单实际上排斥了当地塞族和突厥族人。不过,有关官员星期一晚间表示,塞尔维亚代表团将会参加会谈。

◆ 玻利维亚恢复首都秩序

玻利维亚保安部队星期二在首都拉巴斯街头巡逻,以恢复当地秩序。星期一发生的暴力抗议活动至少造成12人丧生。报导说,拉巴斯市内不同地段都部署了坦克和装甲车,以防再次发生暴乱。数千人星期一走上街头,要求总统贡萨洛﹒桑切斯﹒德洛萨达辞职,并且反对他的政府向美国和墨西哥输出天然气的计划。工会和原住民组织说,天然气出口对外国大公司最为有利,而不是让玻利维亚的贫苦大众获利。德洛萨达已经暂停了天然气出口计划,但是拒绝辞职。

◆ 华盛顿冷枪杀手庭审开始

2002年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及附近地区冷枪杀手连环杀人案中两名嫌疑人中的其中一名—约翰﹒艾伦﹒穆罕默德的法庭审理星期二将在弗吉尼亚州开始,控辩双方将首先要对陪审团成员加以甄选。公诉方将因穆罕默德枪杀一个名叫迪恩﹒麦耶斯的男子而提出杀人罪指控,麦耶斯去年在弗吉尼亚州一个汽油站加油时头部中枪身亡。如果被判有罪,穆罕默德可能被处以死刑。公诉方指控穆罕默德和另一名被告李﹒博伊德﹒马尔沃于2002年十月份在华盛地区枪杀十人,射伤五人。对被告马尔沃的庭审定于今年十一月十号开始。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B-52轰炸机将服役近百年 向对手释何信号
【菁英论坛】华融两高管判死刑 背后内幕深
美国恶劣天候发威 房屋保险涨翻天
【新闻五人行】川普是否能再次赢得总统大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