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废弃工厂成为艺术摇篮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11月13日讯】 自由时报记者凌美雪/柏林报导
 “以大柏林地区来看,这里的租金不算便宜,但艺术家们愿意在这里租工作室,最重要的原因是,当你不想被打扰时,关起门来没有人可以找到你。”长驻纺织厂艺术中心的马立说,“但当你觉得需要交流与分享时,六十个艺术家邻居住在这里,很容易找到人串门子。”。

 德国统一之后,大柏林地区的旧东柏林区域到处可见废弃工厂,这栋位于河畔的旧修车厂便是其一。旧工厂被私人购买,并把其中大广场部分,改建为流行或地下乐团表演的大厅堂。滨临河岸的厂房,共四层楼高,五十几个大房间,成为现在艺术家进驻的工作室。

 一九九六年时,第一位艺术家进驻,但因为厂房实在太破旧,开始的前两年,进驻艺术家寥寥可数,即使现在所有房间都已租出去,还是可以看到原来破旧而简陋的痕迹。每个房间大小不一,每月租金是以每平方公尺五点五欧元计,一般大约租用五十平方公尺,也有装置艺术家因为作品较大的缘故,一次承租一百平方公尺以上的场地。

 艺术家的类型相当多元,绘画、装置、摄影、雕塑、多媒体、织品、流行设计等都可见。共同的特点都是新锐或未成名而具潜力的艺术家,部分来自柏林及德国其他城市,也有来自欧陆其他国家,甚至远及中南美洲的艺术家。严格说来,这个多达六十个艺术家承租工作室的旧工厂,目前并没有所谓的统筹经营者,只有像马立及在工厂内经营画廊的乌尔夫这批人筹组的协会,负责筛选前来承租的艺术家,以及雇用两位媒体联络人,负责公关宣传的工作。但大抵在此落脚的艺术家们来往关系都相当良好,也共同研商每年举办的主题活动内容。

 关于艺术工厂成为目前柏林最受注目的艺术家聚集创作地点,乌尔夫说,柏林市政府赞助的驻村艺术家单位叫BBK,艺术工厂则是百分之百的私人单位,艺术家支付租金在此创作,必须自己想办法找代售作品的画廊,维持生活的压力不小,还好这里的艺术家们都还满争气的,有越来越多人被传媒注意与报导,另外还有一家天然气公司表示愿意提供资金购买此地艺术家作品。

 艺术家喜欢在此承租工作室,还有个原因是不需要每年订契约,担心被迫搬迁。如果愿意,一次契约最久可长达八年的时间,如此一来,进行大型装置艺术作品或有大型计划的人,就可放心创作。不过,乌尔夫表示,租约中有一附带条件是,艺术家必须把这里当真正创作的地方,如果只当是柏林市郊的“仓库”,他们有权要求该艺术家搬离。很少艺术家待半年或一年就离开,大部分离开的艺术家都是因为成名了,有更优渥的条件租用更好的场地,而一旦房子空出来,也很快就有人递补空缺。目前,艺术工厂依旧是柏林最大的聚集艺术村典范。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国际反腐败组织:中国腐败恶化
怎样克服“消费遗憾”心理
到柏林看公共建筑﹙一﹚
到柏林看公共建筑﹙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