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集

【旧文回顾】杜导斌:就海外对《公开信》的谣言作些澄清

【大纪元12月19日讯】编者按:

大纪元专栏作家杜导斌上个月底被有关当局拘捕,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这并不令人意外,中国政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也非始于今日。

中国自由作家前赴后继,坚持批评社会不公和卑劣现象,竟至身陷牢狱,亦非自杜先生起。杜先生及其志同道合的一些知识份子,坚持为底层民众呼吁,坚持不谄媚金钱和权力,在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恰如萤火虫一般,点缀在一片黑暗的中国知识界。黑夜的手虽然扣住了星星光点,但却无法扣住无数渴望光明的灵魂。

杜导斌文章的观点,或许尚有讨论商榷之处,但他独身黑夜之中,直面黑暗绝不后退的道德勇气,却是堪使吾辈仰视而惭愧不已。从今天起,大纪元网将逐日重登杜导斌先生的文章,直到他获得自由,能够重新再次为大纪元撰稿为止。

杜导斌:就海外对《公开信》的谣言作些澄清

《关于刘荻案致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公开信》在海外网路上甫一出现,立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众多关注者中间,也出现了少数质疑和不以为然的声音。这原本很正常。我从未想过自己应该成为“不能被质疑和不以为然者”。然而,质疑的人们却不仅止于质疑,他们居然毫无根据地说这个公开信是出自于海外。为了防止这次签名出现“左派”反战签名的闹剧,我们已经作了许多防范,撰写本文,就算是在防火墙上再补补漏吧。

首先要明白无误地告诉那些凭猜测下结论的人们,《公开信》的作者是我,杜导斌,而不是任何他人。这是不容置疑,不容造谣的。在此要特别感谢安魂曲先生,《公开信》的起草源出于他的一封信。这位迄今为止还不知尊姓大名的据说在国外的网友在来信中和我商量,趁“两会”召开之机,搞点实际工作,设法营救刘荻出狱。正是此信让我想到写公开信。此后,安魂曲先生又多次来信,对有关事项和辞句等方面提出许多极有价值的建议,虽然我并未一一言听计从(这是感到抱歉的),但毫无疑义,他的意见对我很重要。

我决定起草一封公开信。但在敲下第一个字时,我就感到这封信难写:1、不能是前次的重复;2、必须是与代表委员们合作而非对抗;3、对事实部分最好保持一定距离,不能完全认定流传的都是事实;4、又只能依据网路上的“事实”;5、措辞上要改变自己的泼辣作风,嗓门要捏着点,语言尽可能柔性化。正是这些考虑,我决定只起草一个简单的初稿,然后传给朋友们,给他们留下充足的空间。此后,在不断收到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我先后改了3稿,综合了晓波,不寐,萧瀚,晓燕,余杰,茉莉,高寒,安魂曲等人的意见。第4稿传给王怡后,他又作了一次“外科手术”。王怡的第5稿传来时,我的心思被另一个稿子牵扯着。此前王怡给我留下的映象是:天下许多人难以相信,但对王怡,无法不信任。我只简单地作了校对,在两个人烟稀少的网站上作了备份(这是必须的,后面再说),在我的亦凡专栏区里备份的稿子上注明了“定稿”二字,以示与原来备在那里的一稿有所区别,也是自己对自己表明再不动一个字。同时,在这个备份中把王怡的名字移到了前头。当时我并没有发出的意思,但没想到高寒进入这个讨论区后把备份稿当作了正稿,拿到海外贴出来了。到现在为止,我对高寒没有丝毫责怪。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我进不去海外的网站,他是在帮忙。虽然不是正稿,但即使文字上又有所改变,大意是没变的,他再换过来不就得了。

下线后不知什么事触动了我。忽然想起王怡所改最后一段欠妥,容易让人误以为我们对真选举与假选举不加区分。再上网后,我立即作了更正,并去信给王怡说明。这个信发出后,机子里出现异常,我不得不赶在那个修改稿未消失前再给它一个多重保险。当即便在[宪政论衡]等网站上正式贴出。

促使我“慌张”的原因是:此前我的硬碟上就多次出现异象,文件夹里的文件像长了脚,无端地到处乱跑,打开有的文件时,随机音箱里偶尔会发出电话铃声。就在我正准备把给王怡的回信存入“信件文件夹”时,忽然发现该文件夹不冀而飞,C盘D盘全找不着。我的电脑知识有限,遭此变故,主观上便认为是有人进入了我的机子,把这个文件夹给连根删除了。

上网的这2年来,颇经历了一些事情,见怪不怪,但没看见“信件文件夹”的那一瞬间还是不免有些惊恐。那个文件夹里存下了许多十分珍贵(对我而言)的信件,其中相当一部分原来存放在FOXMAIL里,在对硬碟格式化时被不小心清除了,剩下的全是硕果仅存的“孤本”,没有备份。其中有一封给答应在这次“两会”上出手帮助刘荻的人的短信,是我保存以备此人需要时才可公开的。如果提前落到网特手里,不知会不会产生其他枝节。为这事,我特别懊恼。但愿我这只是自作多情,我应该还没那麽重要,网特们大概还有更紧要的工作要做,干么花许多时间在我身上?

因为这个原因提前发出了公开信的文本,使得再完善成为不大可能。本来后来还收到朋友们的一些建议,由于已经贴出,不便再三番五次的作更改,也有些朋友可能要加入发起人的,都只好作罢,就算是这样定下来了。目前的文稿是第7稿。最后一段王怡在看过我的改动后,又作了些变动。同时,共同发起人也比高寒贴在[罕见奇谈]上的第六稿增加了,到了17位。

所以,虽然我声明自己是这封信的作者,虽然朋友们也认同我是作者,但实际上,这封信已经是朋友间合作的产品。

顺便说一说我这么卖力地参与发起这个活动的动因。这次当出头鸟,原因说来主要有两个:第一、就个案层面来讲,我十分同情刘荻的不幸遭遇;第二,此案不仅只是个个案,刘荻被捕有某种符号意义,通过“刘荻——公民权利——我”这个链条,专横地侵犯刘荻基本人权的权力在向我逼进,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日益迫近的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讲,援助刘荻也就是在援助我自己。

2003年2月28日晚于蒲阳

转自新世纪(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