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华:港府官员求签 香港运程“浪打头”

林保华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2月10日讯】每逢农历新年,香港官员都要到沙田的车公庙为香港求签,了解运程,今年也不例外。今年是由去年夏天出任“问责局长”的民政事务局长何志平去求签。不幸他抽到的是下签,这次是香港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一个下签。虽然何志平鼓起如簧之舌企图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大部分媒体也“自律”而没有大肆宣扬和为之解画,然而这种巧合,不能不“迷信”这个“天机”。

 何志平求得八十三签,可 惜这个又八(发)又三(生)的号码并非幸运号码,而是“凡事不吉”,内容是:“挂帆顺水上扬州,半途颇耐浪打头,实力撑持难寸进,落桡下水难流。”是粤语中“帆”的意思。此签玄就玄在“扬州”,因为它是中共第一号人物江泽民的家乡,而江泽民是香港命运的主宰者,董建华出任香港特区第一届行政长官就在于江泽民的“钦点”;董建华出任第二届行政长官,又是江泽民“钦挺”。虽然董建华带领香港走向灾难,并且民望屡创新低,但是他获得江泽民的绝对信任,他不必向香港市民负责,只须对江泽民负责。此即“挂帆顺水上扬州” 之谓也。

 从这一句,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唐朝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是多么的诗情画意;香港是东方之珠,对现在连省会都不是的扬州却是“上”而不是“下”,虽然是顺水却是顶风的“浪打头”,困难重重由此可见。所以就是香港有雄厚的实力,因为“不进则退”而沦落到今天的地步。

 如果此签果然灵验,香港的困境还有很长时间,因为香港的问题不是靠董建华对“上”拍马屁就可以解决问题。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具有中共特色的马屁文化越来越风行香江,就如董建华每年的施政报告不是吹得天花乱坠,就是空洞无物。但是亲共的政治人物和媒体还为他“报喜不报忧”,无视现实,因而不能不为香港前途忧。

 在过年前的一月二十六日,北京公布了新一届政协名单,正如“星岛日报”在公布后次日所发表的社论所云:“新一届政协名单公布,受到传媒重视的程度,是以往所未有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次公布的政协名单中,有四个香港媒体的老板,他们分别是亚洲电视的老板陈永棋,阳光文化的老板杨澜,东方报业集团的老板马澄坤,星岛日报的老板何柱国。其中东方报业集团属下的“东方日报”和“太阳报”囊括了几乎香港报章读者的半数。怪不得“星岛日报”那篇社评的标题就是“亲中潮流浩浩荡荡”,并且表示:“亲中不单是理所当然,还会变得很有荣誉感。”于是,又是第二天的一月二十八日,特区政府公布对二十三条立法的咨询意见汇编和提出修改意见后,舆论反对的声势有所减弱。实际上,在这以前,面对修改这么重大的立法事件,有的报章只是报导而回避发表社评来显示自身立场,显然不想得罪中共当局,但又不便吹捧而影响销数,因而要维持“中立”。

 经过如此这般的统战,看来,就可能如同“信报”的一篇评论所言,“传媒终于回归”。这也不能不为香港的前途忧,因为新闻自由和资讯开放是香港同其他中国城市互相竞争的重要优势之一。

(自由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路平:港人忧虑23条立法  社会气氛低沉
陈日君据指不满23条修订太少
美国企业研究院讨论香港23条立法
宋永毅:徐泽荣的终审判决─23条的“样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