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低政府有意BOT但有瓶颈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得仓台北十五日电)今天在一场民间举办的污水下水道发展座谈会中,有关研究报告提报台湾地区的污水下水道系统普及率偏低,导致河川、生态等环境负荷过重,政府虽然想要提高普及率,但受限于财政、工程等现实面影响,想要借民间参与投资推动BOT案,不过仍有许多瓶颈待克服。

由时报文教基金会所举办的污水下水道发展座谈会,今天在台大校友会馆举行,行政院永续发展委员会执行长叶俊荣指出,污水下水道系统是很容易被遗忘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利益分散的公共设施,在推动上不如利益集中型的公共建设,不但需要当政者的决心,也需要各项因素的配合,但过去经常被忽视。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副署长张祖恩表示,就台湾的人口密度压力和各种产业的密度来说,台湾的环境负荷相对较其他国家都来得高,可是台湾的污水下水道系统普及率却偏低,因此有更迫切的需要来兴建污水下水道系统。

以日前公布的环境数据来说,台湾地区未受污染和轻度污染的河川长度的逐年缩短,但中度和重度污染的河川长度却是高达百分之二十五以上,主要水库的水质也有优氧化增加的现象。

就台湾地区的河川污染来源来说,百分之二十六是家庭污水、百分之五十五是产业污水、百分之二十是蓄牧,但就污染量来说,家庭的生活污水就占百分之五十二,产业只有百分之三十三,蓄牧只有百分之十五,。

张祖恩认为,就现阶段来说,河川污染整治是当前环保署最重要的工作,但过去由于着重经济发展,轻忽污水下水道建设,使得普及率偏低,目前在未能立即提高普及率情况,只有以简易的自然净化、社区处理方式来降低生活污水对河川的污染。

内政部营建署长柯乡党指出,民国四十八年台湾地区第一个污水下水道系统在南投中兴新村建立,至今仍在使用中,七十八年以前陆续都有投入兴建,但都没有什么规模,虽然近十余年都有经费投入,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推动上更加不易。

柯乡党指出,依污水下水道法的规定,中央主管机关在内政部,但相关事务却属于地方政府,在财政和人力的不充份下,地方政府多半偏废,少有污水下水道系统的建设。

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荣义指出,日前行政院曾经要求规划“促进民间参与污水下水道系统建设推动方案”,他也明白指出,目前污水下水道BOT案执行困难所在,包括污水处理厂土地征收不易,易遭抗争、牵涉后后巷违建,用户接管困难、使用费开征不易,形成投资风险。

吴荣义也指出,在策略上,应整合现有的收费机制,落实使用者、污染者付费的公平理念,规划以水污费作为平衡使用者及污染者付费公平的工具,并藉由全体用水者共同分摊下水道建设营运成本,经由专款基金操作为永续财源的基础和设定替代方案。吴荣义表示,推动BOT兴建污水下水道系统,必须要有经济诱因和其他因素配合,现阶段应以土地已取得的地区优先推动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