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医生移民加拿大 开拓亚裔生态组织

自由时报特派记者张伶铢温哥华报导

人气 25
标签:

【大纪元7月16日讯】台湾医生移民加拿大的人不算少,但像林圣哲这样愿意完全放弃当医生的高收入,以加拿大为家,全心在环境保护领域耕耘的人却是只有他一人。

 关心台湾环保运动发展的人一定对林圣哲不陌生,在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一年间,他在新竹开业担任小儿科医生时,就曾身兼新竹市公害防治协会理事长,林圣哲说,当时李长荣化工厂污染头前溪,及新竹化工厂排放有毒物质污染附近空气及土壤的问题严重,居民受害却无处伸冤,那时有二百五十名清华及交大教授参与的公害防治协会,透过研究、举证及召开记者会,造成舆论压力,才迫使政府重视这些公害污染的问题。

  对抗污染 一年写百篇稿子

 林圣哲说,那时他曾在一年当中发出一百篇的新闻稿,且每一篇都是由他亲手执笔,如此频密的发稿,训练他能够将一篇新闻的字数,控制在一张有格子的稿纸内,最后一个句点总是能够落在稿纸最后一行的最后一个空格,且无须修改。

 一九七九年毕业于台大医学系的林圣哲,在学校早已经是兴趣广泛的学生,除了是社团的活跃份子外,他还对艺术史情有独钟,不过,真正为环保运动所吸引,则是他于马偕医院当两年医生,回家乡新竹开业,参与了新竹市公害防治协会的工作时,他说,当时他发现环境遭到污染的住家居民,得到癌症的比率偏高,但受害人求诉无门,公害防治协会就能够协助受害人,透过检举,将事实真相公诸于世等种种的管道,让政府要求工厂改善污染情况,甚至做出赔偿。

 一九九三年四月,林圣哲带着全家移民加拿大,那时他毅然放弃高薪的医生工作,原来在主计处工作的太太也辞去大家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温哥华。

 林圣哲说,刚到温哥华时,他先在台加文化协会担任义工、理事,再担任总干事的职位,由他所规划的一系列生态旅游,特别叫座,一些在家带小孩的台湾太太们,平时虽然开双B名车,但却只在学校、超级市场与住家等几个固定路线跑,一想到要开车过桥到另外一个城市,就心里怕怕,那时有游览车接送的生态旅游,解决了这些太太们开车出远门的顾虑,而且还有专家在一旁讲解当地的生态特色,就如同是上了一节自然课,对孩子增广见闻帮助甚大。

  生态保育 父子档有志一同

 这也是林圣哲后来离开台加文化协会后,创立绿色文化交流俱乐部灵感的由来,林圣哲说,来到美丽的温哥华,可以去发掘的自然风景、文化及生态特色、历史古迹真是不少,所以他决心透过绿色文化交流俱乐部这么一个非牟利的组织,继续他在环境保护及环境教育的工作。 

 绿色文化交流俱乐部自一九九九年成立至今,已有约四百名家庭会员,在二○○二年,总共有六千二百零九人参加绿色文化交流俱乐部的活动,成为温哥华最大的亚裔生态文化组织。

 林圣哲在环境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不仅让他在华裔社区出名,他因此得到在二千年颁发的加拿大环境部模范义工奖、二千年温哥华自然历史协会环境教育奖及一九九九年列治文市长环保成就奖,他还是温哥华自然历史协会八十一年来第一位华裔理事。

 本来是每天要看上百病人的小儿科医生,现在的林圣哲,有时带领着会员去游览温哥华福溪生态艺术景观,去UBC 植物园看奇花异草,或是骑脚踏车去做生态漫游,过的生活比原来的优闲。

  移民到加拿大刚好十年,林圣哲的儿子林育生对生态保护与他有相同的热忱,绿色文化交流俱乐部的网站还是父子两个人的精心杰作呢!该网站网址为:www.greenclub.bc.ca。(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林忆莲告别上海移居新加坡
“蛇后”郑翠萍在纽约受审不得保释
新任欧盟主席﹑意总理为失言风波致歉
澳洲实施快速家庭团聚签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