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自认与北京清大学生对谈经验美好

标签:

【大纪元7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韩乃国伦敦二十四日专电)伦敦主要的报纸对于布莱尔首相访问中国期间和北京清华大学的对谈做了详尽的报导。根据这些报导的描述,虽然布莱尔没有预料到清大学生会提出许多尖锐的问题,但是这种形式的拷问,对于经常需要在国会中面对在野党质询的英国首相而言,显然不是问题。

泰晤士报记者报导,布莱尔在飞往香港的飞机上对随行的英国记者表示,他觉得这次和清大学生对谈的经验非常良好。他认为,学生们表现的兴奋雀跃心情,和他们能够首次向一位政治人物面对面提出问题有关。

布莱尔说:“像这样的场面在中国能出现几次?”

泰晤士报的报导说,根据清大学生表示,他们在准备所要提出的问题时,受到清大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的帮助。

原先布莱尔以为清大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多半是和香港、西藏或人权的事务有关,却没想到他们有兴趣的是伊拉克战争的正当性、英国国防部武器专家凯利因卷入英国政府与英国广播公司冲突而自杀身亡事件、布莱尔面临的政治危机等尖锐的问题。

“金融时报”记者指出,布莱尔总共让清大学生问了十六个问题,远超过随行英国记者在发生凯利自杀事件后,向布莱尔提出的八个问题。

“金融时报”的报导说,中国大陆的学生没有机会用如此强烈的方式向他们自己的国家领导人提问,布莱尔也许是为了补偿他们,才邀请他们尽情随意发问。

“卫报”和“金融时报”都在报导中说,布莱尔为伊拉克战争的正当性辩护时表示,如果英国选民对他的决策不认同,可以用选票将他换掉,重新选出一位首相。他说:“这就叫做民主”。“卫报”表示,布莱尔不顾首相到中国访问的第一条规则,对清大学生上了一堂民主课。

“每日电讯报”的报导,谈到清大学生请布莱尔唱歌一事时,认为这可能是学生天真无邪的要求,也可能是中国方面对英国在外交上轻忽中国而作出的一种形式精巧的报复。

报导中引述英国外交官的话说,正常情况下,地主国不该对来访的贵宾作出这样的要求。中国人也许不知道,大多数英国人除非喝醉了酒,都会对这样的作法感到憎恶。后来布莱尔夫人雪莉唱了一首批头四的歌“我六十四岁时”,替布莱尔解围。“每日电讯报”的报导说,雪莉让自己“出洋相”的作法,在凯利自杀事件之后,保证可以让新闻记者有一些新的事务报导。如果不是布莱尔不断大声说,脚本中没有唱歌的安排,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顾问人员刻意的安排。

相关新闻
前特工出逃澳洲 揭中共海外打击异议者内幕
普京以文职官员换掉国防部长绍伊古
布林肯:美在维护人道主义法方面无双重标准
印尼遭暴洪和冷熔岩流袭击 至少34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