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评北大改革

梁京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7月29日讯】最近一段时间,大陆有影响的媒体纷纷以显着的栏目报道了北京大学的改革。北京大学的改革,不可避免引起海内外知识分子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北大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有一席特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北大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

1989年的悲剧发生之后,北大的灵魂就被彻底阉割了。虽然有钱理群等少数人拒绝忘记的呼声,但是,他们的声音甚至没有得到青年的响应。多数北大学子用民族主义的大旗掩盖自己对专制淫威的屈服,用狭隘的功利主义麻醉了自己的良知。如果说,文化大革命是北大历史上最荒唐的一页,那么,过去的十年,则是北大最缺少道义精神的一段历史。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多少与无知和幼稚有关。被激进思想俘虏的青年,并不想放弃自己的道义责任,而是错把毛泽东迷信为道义的化身。而六四之后的北大,许多人对平庸而又自私的江泽民曲意迎合,是很难仅仅用无奈来开脱的。

道义精神的堕落,加剧了北大在教育和学术方面的颓势。北大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大陆中国日益提高的经济地位越来越不相称。好大喜功的大陆领导人,拨巨款要求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此次北大改革,即是在这个充满虚荣与功利主义的口号下发动的。

与功利主义的动机相一致,北大这一次改革的过程,也极具功利主义的色彩。负责起草改革方案的张维迎,借助媒体炒作,很快就使自己成为北大改革的象征性人物而大出风头,而应该对改革负责的北大校长反而让人感到态度暧昧。这不仅使北大的中青年教师产生了被突然袭击和出卖的感觉,而且,也让局内外的人士都对改革领导者的决心和能力产生了怀疑。

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下,身在香港的甘阳,杀将进来,发表长文,代表利益受到冲击的北大中青年教师质问改革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甘阳虽然抢到了风头,却失去了舆论的支持,因为,对于多数局外人来说,北大改革的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

大陆高等教育严重落伍于世界的主流,是不争的事实。而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则是大陆当局为一党之私,长期禁锢思想,压制学术自由,不许大学自治的结果。这是大陆的知识分子心里都非常明白的。问题是,大陆高等教育的困境不仅在于当局的保守,还在于教职员工的铁饭碗,令许多人的私利与改革相冲突。

张维迎等北大改革的策划者,试图利用大陆领导人好大喜功的心理,暗渡陈仓,首先抽掉铁饭碗这块重要的基石。这个策略能走多远,现在还很难肯定。但是,从目前舆论的活跃来看,北大改革已经打破了高教改革的僵局,又一个潘多拉盒子的盖子被打开了。

北大改革的真正意义,其实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并没有多少关系。我相信,没有多少人真相信北大能够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没有大学自治的土地上,怎么会生长”世界一流大学”呢?

如果真能废除大学教师的铁饭碗,北大改革对大陆最积极的意义是大大削弱知识精英对国家的依附,这不仅为大陆的高教改革,也为大陆的政治和其他制度的改革,创造机会。

就北大本身而言,废除铁饭碗并不一定意味着新生。关键是引入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北大改革的策划者没有表明自己的真正立场。搞得不好,改革的结果是北大将在未来扮演一个反动的角色。我之所以这样讲,是从甘阳的另外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个危险的倾向。甘阳的这篇文章,题目是”华人大学理念与北大改革”。甘阳显然意识到自己第一篇文章犯了螳臂挡车的错误。在第二篇文章中,他不再纠缠北大改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而是要为未来的大学树起一面民族主义的旗帜,让改革后的北大作对抗西方文明的领头羊。我对中国知识精英玩弄民族主义越来越持警惕的态度。因为我认识到,许多人这样作的目的是维持大一统,维持少数人对政治和文化权力的垄断。改革以后的北大知识精英,能够抵御垄断思想和文化市场的巨大诱惑吗?回顾历史,我为此而忧虑。

──原载《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堵不住的金融黑洞--评大陆银监会刮起"整肃风暴"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