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人的采笋季节

禹海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7月31日讯】每年三月到五月是苗栗县泰安乡泰雅族人的采笋季节,当地的泰雅族人将之称为“采阿笠”。

我进驻的地方主要是在泰安乡的象鼻村,不过也跨溪而过,进入了山另头的梅园村。停伫期间,都与当地的原住民一起作息。

和阿笠谈情说爱

象鼻与梅园两村都属于泰安乡的后山,二村之间隔了一条宽阔的大安溪。部落里的居民概都务农,都是泰雅族人。我去的时候,部落里的泰雅人都正忙着采笋,在竹园里跟可爱的阿笠谈情说爱。

在这季节所采的阿笠,即是一般人俗称的桂竹笋。采收桂竹笋,在它成长及膝部至腰部时最适宜,一方面是作业方便,另一方面竹笋整理后的形状与重量都最漂亮。然而以甲论计的泰雅人竹林,其内所长的竹笋难以数计,且竹林有时是东一块西一块,是以并非每个时候都能采到那么适宜的竹笋。

采阿笠并不是项轻松的工作,而为了能多采一些以及闪避骄阳的亲炙,在天犹微曦时,部落很多人就已出发到竹园干活了。外头的人若是七、八点才进入部落,那么所见的将只会是一个宛如空城的聚落。

上天赐与的礼物

从天色微明到渐明,在山边小径或急驰而过的小货车上,不时总会见到三三两两的妇人或男人,肩上背着或手上提着藤编的竹篮准备入山工作。这种泰雅族语称之为“Ge si”外宽内细的长斗型背篮,是采收阿笠最好的器具。一则它可轻便的与人贴身进入竹林,一则它又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采好的竹笋在剥了壳后,就可直接投入身后的背篮里。

“这是老天爷给我们的礼物。”这话说得十分中肯。因为一般的竹林概都不用什么管理,也毋需施洒什么肥料,时节到了,就自自然然的会从地里蹦出一丛丛的幼笋。若逢春雨滋润,这些幼笋就会一暝大上一寸。

成语中所说的“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用在竹笋园里最是贴切不过。当泰雅人进入竹林采收阿笠,初时所见的幼笋,待巡回一遍回来,它就已是成笋了。如此反复,一块竹林就可采收好几回,对于当地泰雅族人的家计,可说有菲薄的助益。

忘情于幽寂缤纷竹林

在我进入部落之前,原想多进驻几个不同的人家,体受更多的经验,然当我在部落里遇见旧识斐速‧罗幸,且了解他们人力单薄后,便改做定点式的停驻。

斐速与他太太哈更,俩人都已六十开外,然对农事仍然灵活矫健。惟因哈更之前曾住院手术,是以不能太过劳累。时值忙碌的采笋季,他们两个嫁至外地的女儿都带着孩子回来相助。

我采笋工作的启蒙老师即是斐速的小女儿小芬,她戴了副似职场妇女的圆形眼镜,说起话来温温柔柔,然而却韧性十足,背起竹笋来毫不逊于一般男子。

第一天的采笋工作,对我而言是一个难得又难忘的经验。我除了要砍笋、剥笋、将笋投入身后的“Ge si”背篮外,也要在这片陡峭林里寻出路,好穿过间密的竹子,将身上的阿笠放置到他们称为“嘟嘟”的搬运车上。

这个过程汗水直流不已,但我从未脱口一个“累”字。有一回我在砍竹之时,见竹节里藏蕴着水,即俯身就饮,那竹水之清洌真如甘露。

随着时间流逝,我的工作能力日臻成熟,在往后的数日,除了工作我也做了一些观察。由于泰雅人的竹林非常辽阔,因而一旦进入竹林里,所见常常就只有自己的团队,所闻则为自己周遭砍阿笠的窸索声。唯有工作毕走出竹园时,才会见到其他采竹笋的族人,并伴随着此起彼落的招呼问候声。

在竹林工作时,我喜欢看阳光从竹隙间洒下的光影。偶尔风过,竹林即会如海浪般回响起嘎嘎声响,几片枯干的竹叶在风里缓缓飘落。有时也会见到几只林鸟穿梭,以及传过几声盘旋于空中的老鹰鸣声。

部落中急驰而过犹如牛吼的摩托车声,有时也会随风传来。在这宁静的林地里,有几株如同标竿的老树超拔高耸的竹林,昂挺向空。──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布洛湾百合花季飨宴
彩虹的民族
贡寮音乐祭落幕  国内外五乐团压轴接力摇滚
拉拉山票选人气巨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