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执政失误影响港人对“一国两制”信心

人气 39
标签:

【大纪元8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曼娜香港二十九日电)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今天发表十年来香港民众对“一国两制”信心的变化分析报告显示,回归前由于中英争拗关系,导致港人对“一国两制”缺乏信心,回归后由于特区政府多番施政失误,波及港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下跌。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主任钟庭耀分析调查数据时表示,在一九九三至九六年,有信心与没有信心的比率通常都在三成半至四成半之间互相争持,大抵反映了回归前中英争拗的结果。一九九七年上半年至一九九八年下半年为止,港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有非常可观的增长,由四成五增加至六成七。

他指出,回归以前,尤其是中英争拗期间,香港民众基本上害怕大陆政府在九七回归后把所有制度推倒重来,剥夺香港人珍惜的自由,和殖民地统治后期出现的民主发展。

回归后,驻港解放军纪律严明,大陆领导人也没有明显干预香港的运作,反而是积极保护香港免受内地省市影响,令特区的地位提升至相当的水平,这都有利香港民众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另一方面,香港“马照跑、舞照跳”,市民生活方式基本不变,以及“六、四”集会,反对北京的示威,以至后来法轮功的活动,都没有受到北京的干预,使得不少香港人放下了心头大石。

不过,一九九九年五月开始,由于特区政府为了解决香港人在大陆所生子女的居港权问题,决定不接受香港终审法院的判决,正式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寻求解释基本法的有关条文,使得民众对“一国两制”的信心走向下坡。自一九九九年起至现在的四年半期间,港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反复向下,由之前的六成七回落至今年上半年的四成九。

钟庭耀认为,香港民众对“一国两制”信心的下调,其实在于特区政府的多番施政失误。回归后不久,市民对本地政府的信任程度已由超过六成跌至不足四成,再在低位徘徊,明显是不满政府处理亚洲金融风暴的表现、处理禽流感的方法、和因为搬迁机场而引起的大混乱。导致港人对特区政府的信任程度一直每况愈下,至今年上半年只有三成市民信任政府,不信任者有四成三。

他总结说,董建华连任后的一年间,特区政府民望下泻,严重波及中央政府,民众对“一国两制”的信心也应声下跌。

至于港人对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回归以前,只有两成多市民信任北京政府,不信任者达四至五成。回归后,正反评价者在三成左右争持到二零零一年中后,信心开始增加,高峰期是二零零二年上半的四成九,然后回落。至于回落的原因,钟庭耀估计,主要是中央政府在董建华寻求连任期间不顾香港民意而积极挺董,开始对香港内部事务诸多意见,加上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争论中,左派人士的言论也引起很多市民不满,特区班子又盛传中央已订下今年七月的立法时限和其他底线,使市民对中央不满,信任程度回落至三成八。

钟庭耀指出,香港五十万市民于今年七月一日游行后,香港社会的民间力量开始集结。游行的旗号是“反对二十三条、还政于民”。但游行之后,除了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立法得以押后,负责推动立法的主要官员“须要”辞职外,还直接导致财政司司长梁锦松辞职,特首董建华向市民承认施政失误,及市民把不满转移至未来的政制。因此,以专职人士为象征领导的一股人民力量,会随时改写香港内部的政治版图,和民主发展方向。这股力量,是回归以来从未出现的变数,对“一国两制”的未来发展也会有重要的影响。钟庭耀认为,未来影响“一国两制”认受性的因素包括特区领导班子能否巩固香港市民珍惜的价值观念,发挥两制的优势;特区政府能否减低施政的失误,整体上挽回已经失去的民望;特区领导班子是否认识到要解决当前的管治困局,不能单靠经济措施,而是要照顾香港人的政治诉求,包括对政制改革的要求;中央政府在处理特区事务时,能否稍安无躁,让香港人解决香港的事情;中国大陆本土的发展,尤其是政治改革的步伐。

相关新闻
罗冠聪母亲公屋被房署收回
香港大成小学2026年将停办
港氢能发展策略︱谢展寰:明年上半年提修例规管
港私营露营场地4成疑违规发展 消委会促监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