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庸:王光美宴请毛家二女之谜

吴庸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10月23日讯】 海内外纷纷传扬王光美女士出面宴请毛泽东两位女公子,立即引起不同议论。“有胸怀?却没有是非!”一问一叹,代表了较为普遍的态度。其它的反应,或全力赞扬,或激烈贬斥,或冷嘲热讽,或不置可否。一次普通宴请竟成了难解之谜。这里,据所能获取的材料,略抒浅见。

(一)

首先要搞清李敏、李讷为什么与王光美有来往。毛刘两家在中南海生活10余年。领袖们的孩子经常在一起戏耍,到食堂买饭,到放映厅抢坐儿,爬树捉蝉,下海游泳等等,同一般孩子的兴趣一样。“大跃进”时见过中南海如何炼钢,大饥荒时尝过饥饿味道,这大约是他们接触社会实标的开始。在这个限度内,他们的天性同一般孩子是一致的。李讷说她“最喜欢小源源了,长得可好看、可好玩儿了。”这里满含人性中对同类真挚友爱之情,找不到半点冷漠、阴暗之感。少年时的美好记忆,虽然可能因境遇之变而逐渐淡化乃至忘却,但在一定条件下,比如遭遇重大挫折,这种记忆又可能缓慢回放。当善良的本性复苏后,不免重温故事,重叙旧谊,以为精神寄托。从这一思路追寻下去,是否可以找到一些李讷同刘家不断往来的蛛丝马迹呢?再有,毛与江青常有生活龃龉,为该不该吃红烧肉闹得分餐而食,又为什么事闹得毛愤而罢药,最后闹得分居而过,竟然找了个机要秘书在身边服侍,李敏、李讷耳闻目睹,心情可想而知。两人又无以感受亲情爱抚,经常落落寡欢。李敏奔走于京沪,在生父与生母之间沟通,1963年就迁出中南海,更难见毛,直到毛临终才被准礼节性见了片刻,看不到父女间真情。刘少奇虽然子女多,但妻子善于应对,全家和睦,与毛家相比构成一种令人羡慕的吸力。从这一思路追寻下去,是否可以找到一些李敏、李讷同刘家不断往来的心理因素呢?总之,正是这种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的人性,连接了两家一般性接触,这些接触同政治是无关的。

王光美出狱后与李敏、李讷继续来往,这使人们不解。其实,王光美的政治见解不会超出中共主流意识:“文革”中毛有错误,罪恶在四人邦。因此,不存在她同毛势不两立的姿态。而且,李敏身世悲酸,李讷一度疯狂(到解放军报夺权、任“文革”中北京市委书记)后归于沉寂,二人均未从新掌权者手中分得些微权益,一位九死一生的老人对此萌生同情之意是很自然的。老人了解李讷婚变,情绪消沉,又在患病,基于旧谊新情,就主动安慰,并介绍刘少奇早年警卫员王景清,使二人组成新家。应该说,她眼中的李讷并非毛的代表,而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女人。她没有同毛新宇有什么来往就是一则反证,说明同李讷交往是出自一般情谊,像老邻居培植的那种感情。对老人晚年还同毛的后代有所交流,不应视为忘记杀夫夺子之仇、丧失立场,否则,岂非重复诛联之念?难道李敏、李讷应代父受罚、王光美应视她们如仇敌才是正常么?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贴于网上,说光美老人在女儿平平、亭亭之后,已经皈依鼓励博爱的基督。如是,则可期待这位八旬老者,一个曾经以阶级斗争为纲、整天窥伺阶级斗争新动向的人,脱离暴力意识,使潜藏的善良人性重生。人类的思维趋势是向善的,而不是向恶的。让世界充满爱,这是高尚的文明。

(二)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前夕,央视播出邓小平长女邓林答问,谓邓小平从领导岗位退下后从不干政,让继起者独立工作。人们懂得,此话虽然不实,却是曲折地表达邓氏家族对江泽民赖在军委主席岗位的不满,反映的是深层的声音。同样,描述王光美宴请毛氏女儿的散文广泛转载后,人们也依此法进行论证,探讨其政治背景。

这篇描述私人宴会的文字涉及的是敏感人物,又经总后副政委(这里指政治水平而非身份)刘源核对并指正才披于媒体,此举当然不是供茶余饭后消遣,传递某种意向的倾向是明显的。全文突出毛氏二女与王光美的情谊,突出二女与刘源的亲热,显示毛刘两家毫无嫌隙、其乐融融状。是否为了显示王光美宽容大度,以赢得人们赞许?不像。王光美原是刘少奇秘书,收发文件、照顾生活是她的本职,后被推至政治一线搞“四清”、闹“文革”有违其心愿,也是她力所不及的,那一段生活大约连她自己也不愿欣赏了,何况现已八秩高龄,不想在政治上有什么活动,只图安度晚年。这种心态在中共元老的遗孀中具有普遍性。政治,在她们来说,不是热衷之物,哪有心思作什么秀?倒是该文引用刘源提到苏轼的两句词“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值得注意。现录苏轼词全文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该词描绘前行遇雨,已而遂晴的心情。“一蓑烟雨任平生”,对风吹雨打不以为意,待雨过天晴,“回首向来萧瑟处”亦安适自如,表述诗人对世事恬淡视之的态度,这似乎引发了刘源的共鸣。他核对并指正的这篇宴会报导的主题就是:荣辱俱往,恬淡视之。在恬淡中抹煞毛刘之间的矛盾与是非,突出毛刘的一致性。请看:该文对毛刘的共性,即共同致力于一党专政,制造种种祸国殃民的灾难,持肯定态度,说他们“攀上最辉煌的巅峰”;对毛刘之间的矛盾,即毛不惜以一场民族灾难来灭刘的专制暴政,则抹煞其罪恶性质,说毛刘二人到晚年“陷入共同的历史悲剧”□□各自悲剧的不同性质抹去了,“经受了各自家庭的不幸”□□不幸的原因抹去了。作者(包括刘源)抹煞这些矛盾的目的何在?文章明确呼吁“相通与共通,理解与同情”,“回归到伟人们共同的奋斗与共同的荣辱中”,这就是他们的目的。显然,这是在号召一些力量化干戈为玉帛,联合起来。哪些力量的联合呢?请读者自己作出判断,这里不再多嘴。

江泽民陷入孤城,在多方力量轰赶下黯然下台。胡温动向成为关注焦点。与江泽民瓜葛较深的当权派正窥测方向,准备下一步。中共毛派正暗中活动,有人在网上要求复刊《真理的追求》。地方诸侯正忙于在胡温权力未固之际扩充势力,捞取实惠。工人、农民上访、请愿、示威、暴力活动正走上新台阶。中共党内正酝酿温和的变动。中国社会正酝酿某种经济突发事件。百姓生活水平正面临进一步下降。此时此刻,王光美出面宴请毛氏二女时所发出的呼吁,代表了何种社会力量的要求,将会得到何种反应,发展趋势如何,都是值得关注的。

—–转载<新世纪>—–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越南爆发登革热疫情 87死近六万人感染
大陆煤矿事故接二连三 河北又发生矿坑进水
年老父亲生育之子女患精神分裂的风险较高
热点互动   赵岩被捕的背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