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宁可削穷人综缓 不愿多收炒房印花税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1月14日讯】(转自亚洲时报十三日)香港特区政府一边大喊财赤严重,要向弱势社群开刀,削减“综合缓助金”金额;可在另一边,这个财赤政府却不愿向房地产炒家收取一点点印花税。其实,只要政府将购买物业的税项调高1%,便足可支付24,963个独居老人1年的综援金额。

香港豪宅市场近来很活跃,动辄数千万元(港币,下同),若以现时香港购买不动产需缴付的印花税计算,672万元以上的物业,划一税率为3.75%,若政府增加1%,印花税收会有32亿。

2004年1月至10月的豪宅交易有4,829宗,总值673.2亿,平均每宗交易为1,390万,平均缴交52万印花税。以3.75%的印花税计,税局的收入是25.2亿,若将印花税调高1%,印花税收将会增加6.8亿至32亿,每宗千万豪宅交易需要多缴付14万的印花税。根据香港中原地产提供的资料,豪宅的定义是价值700万以上的私人住宅。

以一个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为例,社会福利署每月发放的综援金额为2,270元。将印花税调高1%至4.75%为税局增加6.8亿的收入,已经可以为24,963个独居老人提供一年的综援金额。

陈冠雄指出,现时的豪宅一般都高于 672万,有能力买豪宅的人,都不会介意多付一些印花税。他建议政府为 1,000万、1,500万及2,000万以上的物业设定一个高于3.75%的税率,这样既可以做到“豪宅税”的功效,又不用开征新税项影响香港的简单税制。如果政府增加印花税,李文辉担心地产商会大力反对。

另外,特区政府对土地处理亦很慷慨,国际石油公司蚬壳最近将一幅原以公共事业理由“低价”批出的土地,以2亿元转卖给新鸿基,拟改作住宅用途,四十五条关注组立法会议员梁家杰3日质疑,既然土地用途改变,政府为何不收回土地拍卖增加库房收入,反而允许业主自行转售图利。

该幅位于香港鸭(月利)洲的土地,面积有10.6万平方呎,是香港政府1988年批予蚬壳公司作石油气及石油制品转运库,作价1,700万元。蚬壳公司今年5月以2亿元转售予新鸿基,城市规划委员会7月接获申请,将该土地改作住宅用途,后因有居民反对,而要求押后审议申请。

香港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回应指,土地批出后已属私人产业,除非业主违反规定,否则政府没有权收回土地。有关规定包括,业主提出更改土地用途,违反契约规定用途,和该土地已停止用作指定用途12个月,在以上情况下,政府才有权收回有关土地。

香港贫富悬殊日益严重,香港社会服务联会9月22日公布,现时香港贫穷人口已有112万,占香港总人口六分之一。不过,在贫穷人口增加的时候,政府为了消减财赤而削减开支,社会福利便是其中一项。

特区政府削减综援金理由是,反映通缩情况,但香港今年7和8月连续两个月录得通胀后,政府仍然坚持在10月1日实施第二阶段削减综援计划,削减长者及伤残人士综援金。

香港统计处9月23日公布,8月份综合消费物价指数,整体消费物价与去年同期比较上升0.8%,自7月上升0.9%后,连续两个月录得升幅。

香港行政会议去年2月25日通过削减综援决定,为反映1999至2002年期间的通缩情况,下调综援金11.1%,预计每年为政府节省10亿元开支。计划分两阶段开始,单亲家庭、失业及低收人士的综援金在2003年6月1日开始,一次过被调低11.1%。长者及残疾人士综援金,则分两阶段实施,先在2003年10月1日下调6%,2004年10月1日再下调5.4%。

长者综援金由原先的2,555元,削减285元,只有2,270元。残疾人士则由2,160,减240元,只有1,920元。

特区政府在贫富悬殊严重下,没有相关政策解决,更只会向弱势社群节流,却不向较有经济能力的人开源,令人有点费解。

香港近年豪宅楼市有大升幅,有立法会议员要求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引入豪宅税,舒缓政府财政压力,但唐英年重申政府已经向楼价较高的住宅收取较高的印花税,故此毋须引入豪宅税作双重征税。香港税务学会主席李文辉及香港岭南大学会计学讲座教授陈冠雄同时认为,香港现行的利得税及印花税已经做到“资产收益税”及“豪宅税”的功效,政府不应开征没有实质作用的新税项,以免影响香港的简单税制。

香港税务局发言人表示,若任何人士从事楼宇炒卖活动,他有责任向税务局申报利得税,可见利得税已经包含部分的“资产收益税”,唯现时的利得税只包括由炒卖活动赚取的利润,而不是“资产收益税”般包括所有由楼宇转让得来的利润也要征税。

陈颖慈、林绮慧 撰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初选案 刘伟聪、李予信脱罪 官接纳多项解释
初选案裁决前感言 邹家成感无悔 李予信形容如“毕业”
澳洲外长关切香港初选案判决
港机场恶劣天气增休息区 派筹等的士免排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