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云:新闻的“报喜”与“报忧”

林思云

人气 12
标签:

【大纪元11月20日讯】经常听到人们抱怨中国的报刊“报喜不报忧”,可是到了美国日本等新闻自由的国家,又会发现那里的报刊报道的多半是坏消息,可以不严格地说成是“报忧不报喜”。以前台湾在国民党一党独裁时代,报刊也多半是“报喜不报忧”,近年来随着台湾的民主化,新闻报道也基本自由化了。可是台湾新闻自由化后,却又出现另外一个问题:报刊的偏向性从“报喜不报忧”,一变成为“报忧不报喜”。为此台湾副总统吕秀莲痛心地说:“也许国人求好心切,国内媒体多报忧不报喜,把台湾骂得一文不值,唱衰台湾。”她呼吁台湾人要自尊、自爱。

‘粮o里出现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在独裁体制的新闻管制下,报刊出现“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并不奇怪,可是一旦有了新闻自由,没有了管制和限制,报刊却要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报忧不报喜”,这是为什么呢?要说明这个问题,还要追溯到报纸的起源。

‘瞻什磞郎b唐代就出现了报道各地新闻的报纸“邸报”,但这种报纸是面向王公贵族等统治阶层的,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全国各地的情报,有些像现在中国的《大参考》等专门给高级干部看的内部报纸。西方国家报道新闻的报纸的出现也很早,不过早期西方报纸的发行物件也是上流社会的人,那时的办报人认为一般的老百姓不会对新闻有兴趣。比如非洲小国索马利亚发生了军事政变,法国巴黎发生了火车相撞,这些事情对于一个住在几千公里以外纽约的做面包的面包师来说,他知道不知道这些新闻,是很无所谓的,因为这些事情与他的买卖生意和日常生活,都是毫无相关的遥远事情。所以当时的办报人认为面包师这样的一般老百姓,是不会仅仅为了“新闻”而愿意掏钱买报纸的,因为报纸上的绝大多数新闻,和一般百姓的日常生活相距太遥远了。

‘聂麭齯H的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一个名叫本杰明的美国人产生了一个新发想,他要办一份面向一般大众的报纸。本杰明认为一般百姓也会关心新闻的,他认为人不管身份高低,都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人的天性中有一种想知道事情真相的本能,尽管知道事情的真相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物质利益,但人们还是想知道,并愿意为得知事情的真相付出费用。本杰明认为报纸应该迎合人们的好奇心,从人们的好奇心上赚钱。1833年本杰明在纽约创办了第一份面向一般大众的报纸《太阳报》。考虑到一般民众收入有限,《太阳报》售价很低,靠薄利多销赚钱,所以当时也把面向大众的报纸形象地称为“廉价报纸”,与面向上流社会的高价报纸形成对比。

‘穑篜狻辄荧s发想非常成功,《太阳报》卖得非常好。一般民众的确像本杰明所预计的那样,愿意花钱买报纸了解新闻,尽管很多世界大事与他们本人毫不相干,但他们的好奇心还是驱使他们花钱买报纸了解世界大事。《太阳报》成功后,美国各地和各国都纷纷效仿,报纸进入一个新的大众化时代。

‘缮M而报纸进入大众化时代后,办报人又吃惊地发现人类有一个很大的弱点,这就是“幸灾乐祸”,人们对坏消息的好奇心远大于对好消息的好奇心。在报纸上刊登某处建成一座高楼的好消息,关心者寥寥无几;可是报纸刊登某处高楼突然倒塌的坏消息,人们就显示出很大的兴趣。自由社会中的商业报纸为了迎合民众对灾难、丑闻等坏消息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就变成了“报忧不报喜”的格调。

‘简{在中国人抱怨报刊“报喜不报忧”,将来中国实现了新闻自由化,人们可能又要为报刊的“报忧不报喜” 而烦恼了。
‘?
2004年2月10日写于日本(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也谈“大东亚共荣圈”的问题
林思云:叶利钦  从民主的旗手到专制的君王
林思云:无精打采的日本人
林思云:日本人的“远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