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债务攀高 经济瓶颈难突破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11月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途综合报导) 几年来随着个人消费贷款余额急剧扩大,中国一些大城市居民的家庭负债也翻番有余。北京娱乐信报11月1日报导﹐北京家庭的家庭债务比例高达122%,已经超过了2003年美国的115%。上海家庭债务比例高达155%,全国其它各大城市也迅速增加。

据中国社科院研究人员表示,而个人消费信贷中住房借贷款是主要项目,在中国大城市的家庭高负债主要是高房价引起的。中国一年多来生产和生活资料物价一直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10月29日宣布加息﹐但是专家分析指出﹐加息也难以彻底解决积重难返的高物价。另外加息可以暂时缓解银行存款的减幅﹐却不能根本解决大量坏帐导致的金融黑洞。

同时中国银行海外上市遭遇困难﹐无法按照预期吸引投资者﹐使问题多多的金融系统雪上加霜。

过去一年多来过热行业盲目扩张的不良后果已开始显现。工业库存明显增加,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日益增多,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企业开工率不足,甚至停产半停产的情况,如果不能尽快扭转,有可能再次引发通货膨胀。

*加息调控作用甚微 升值压力加大

10月29日,中国宣布9年来的首次加息。但多数分析认为,单靠加息难以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

亚洲时报认为,对房地产黑洞和越来越大的泡沫,央行提升利率0.27个百分点,仍将难以抑制地方政府、开发商等在利益驱动下形成的房地产黑洞的投机募利行为。

瑞士信贷经济分析员陶冬认为,加息对某些经济行为,如房地产及制止资金流传,会有明显的效果,但对非市场因素主导的投资行为,就未必有效。中国经济失控主要是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之间搞了一些钢铁专案、水泥专案等等,对于这一部的投资,加息是没有太大的效果的。

陶冬认为,中国银行利率在加息以前还停留在30年前的水平,即所谓抗通缩时的架构,而今天通缩已经变成通胀了,才加息。即使加息后,中国现行储蓄利率仍然是严重负利率。

英国“经济学人”表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已持续上升1年以上,却迟至今日才升息,太晚了。之前中国当局的行政干预措施,已经扭曲了市场机制。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人民银行调升存放款利率后,将会吸引投机资金流入银行账户或用于购买债券,反而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升值压力。

*国外融资难以实现

2003年12月17日,中国政府通过官办的华融公司推出账面价值近250亿元人民币的银行不良资产,供国内外投资者进行投标。在这次国际招标中,共有11家国内外投资者踊跃递交了10份标书,这些国际投资银行包括花旗集团、JP摩根投标团、高盛公司、瑞银华宝、摩根士丹利,最后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投标团购买了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面值为108亿元的不良债权。

然而自美国证监会质询中国人寿以后,行情出现戏剧性的逆转。今年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两家国有银行按预定计划10月在海外上市时,都遭遇了无法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尴尬。

据报导,原因有二。一是银行的财务资讯欠缺透明度。据英国《金融时报》10月8日报导,一些潜在投资者表示,由于中国建行的邀请书缺少详细的财务资讯,让竞标者望而却步。一位驻香港投资银行家说:“他们让海外银行掏钱入股,但却没有提供让后者做此决策的足够资讯”。

二是给予外资银行的股份数量有限,无法让外资拥有经营决策权。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外国战略投资者持有中国国有银行的股份比例均未超过20%,这种安排使外国战略投资者无法对其投资的银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担心投入钜额资金后却没有足够的权利影响其经营,已有多家外国投资银行主动放弃了这次入股机会。

随着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增多,美国投资机构加大了对中国市场和企业的研究。《华尔街日报》曾列举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存在的三大缺陷:一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并不遵循美国或国际会计准则;二是由于缺乏透明度和披露不充分,信用评级机构无法对多数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制定评级;三是中国政府往往对海外上市的多数中国公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干涉。

投资者希望中国政府在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海外上市时作出一项有约束力的承诺,即假若银行的不良贷款水平超过了上限,政府将回购不良贷款。对此中国政府尚未表态。
其实投资者更多的担忧是中国政府是否真心愿意放松对银行经营的控制有怀疑。Barclays Capital的研究主管Arthur Lau表示,关键问题在于,该银行能否独立运营,新的董事会是否足够独立,对此没有把握。

国有银行海外上市遇阻﹐对银行系统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挫折。金融系统的问题加上目前能源紧张﹐给经济带来更大的变数。

*煤电油运成瓶颈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导, 10月25日,中国发改委在2004年前三季度工交行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坦承: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而且供求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煤炭供应继续紧缺。中国能源75%靠煤,现在煤矿已经是开足马力生产,生产能力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电力供应不足。中国经济54%仍旧依赖高能耗的制造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这些行业的过度投资导致了国内电力需求的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目前9个省存在拉闸限电现象,随着冬季到来,电力供求矛盾会更加剧。

油荒威胁日益加剧。炼厂加工负荷已接近综合配套能力,成品油库存持续低位运行。2003年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04年前三季进口原油已达8580万吨。而进口油源不稳定,且国际油价持续扬高。目前中国60-80%的石油经过被称为“危险的能源生命线”的麻六甲海峡进口,更给能源供给增加了变数。

煤炭、企业原料和产品、农副产品及及物资、客运等运输量都将增大,使本已十分紧张的铁路运输矛盾更趋突出。专家表示﹐能源这个经济瓶颈不解决﹐中国的经济难以走上坦途。(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澳大利亚关注美国总统大选过程
义总理说布什连任是理所当然
台湾总体经济环境 全球第3优
台湾将成亚洲供应链中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