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桦:《美女经济》的远虑近忧

陈柏桦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12月24日讯】贵报于第一百九十五期六版刊登之“中国的美女经济梦碎”一文,颇发人省思。拜林志玲急速窜红的“名模效应”之赐,近期媒体上经常可见“名模选拔”、“美少女甄选”、“XX小姐”…等活动频频举办,各种美丽赛事蔚然成风,洋洋洒洒、名目奇多,美丽赛事究竟有何种魔力让各界乐此不疲?

对电视台而言,转播选拔赛可以提高收视率,获取广告收益(报载,近几年在海南三亚举办的世界小姐大赛,吸引廿亿左右的观众收看);对商家来说,请美女替产品代言,可以提高受关注的程度及购买率;对选拔赛的赞助商而言,美女带来的广告效应不凡;对参赛者而言,获选的美女立刻附加许多无形的价值,其美丽成了一种巨大的“姿”本,拥有此无形资产的美女像得到一张合格证书,从此以后能做广告、能进军演艺圈,还能跨足许多其他美女无法企及的领域。拥有美貌的人在社会占尽便宜,到处受欢迎,物质与精神收获俱丰,这种名利双收是不美丽的人无法享有的待遇。《美丽脸蛋长大米》一书的作者、中国天九传媒董事长卢俊卿受访时表示,“美女经济”为参与其中的女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和女性实现个人价值的新天地。

然而,这种利用女性的容貌、身体以及性征来刺激消费,追求经济利益的“美女经济”,看似皆大欢喜、创造多赢局面;实则把女性当作花瓶,将女性物化、商品化、工具化,贬低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和社会价值,对女性发展极其不利。藉美女助阵,刺激消费,卖点从表面的新鲜诱人,演变成低俗的胴体展示(例如,在家俱展的名床上搔首弄姿、在SPA展场轻解罗裳),这种现象有人美其名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实则过分强调女性的“观赏价值”,将女性放在一个被观看、被评价的位置,贬损女性地位。

“美女经济”的泛滥和低俗化,不仅损害了女性的人格尊严,更使得一些女性步入追求外貌、忽略内在美的歧途。受到这种现象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女性的价值观产生变化;少数几个依靠美貌迅速成名的例子,使一些年轻女性倾向注重自己的外貌,从而偏离了依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取得成功的正常途径。这般迷思,使越来越多女性对“丑陋-整容-美丽-成功”的方程式深信不疑;美丽不再着重“天生”,而是一项“工作”,它所要求一个人消耗的心思和费用,甚至可能不比一个工作为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因追求美貌进行整形,却得承担手术失败而抱憾终生,甚至失去宝贵生命的事情并非鲜闻。

况且,“美女经济”不仅冲击着成人世界,也在深受媒体影响的青年学子身上发挥作用。少数俊男美女透过选美脱颖而出、一举成名,给下一代一个明显的误导,以为人生有捷径可走,美貌意味着一切,这种被“美女经济”严重扭曲的教育观,对未成年人会起什么样不良的示范?是助长“为追求美丽可以不惜任何代价”的念头?还是盲目跟从时尚、更为拜金?

然而美女是什么?

美女不是什么东西,美女是人!“美女经济”沦为公众面前展露的低俗文化的同时,除了悄悄的玷污着青春的美丽,那极度的铜銹,也将“美”的原貌层层掩盖,并在空气中散发着社会水准贬值的铜臭味。把美女当成“物”并附上掩人耳目的标签——经济,则是当前对于社会责任的漠视。内衣秀、人体彩绘、超级名模成为促销的幌子,以美女的身体作为卖点,被吸引而来的民众,也许醉翁之意不在酒——可能只是被模特儿的窈窕身材给迷住了,对买气可有加分作用?从展场民众、电子媒体争相抢拍赛车皇后、代言女优的现象,可以发现美女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尚未可知,而对社会价值观却已见伤害。

美的事物也许人人欢迎,但更希望商家在采取“美女牌”这种特殊销售手法时,除了考虑经济效益,也要顾及社会效益和公众承受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肾上腺素。

政府也应责成相关部会研拟法令与制度(例如,规定美容业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非医学需要的整容、对于厂商以展示胴体的方式促销作出场合限制…等),使企业知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此举重点并非“限制”,而是在避免公众的性别平等价值观与审美观被扭曲,且让社会化中的青少年接收到正确资讯。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黄翔:世界公民(1)
高学历帮不了林志玲 自身难脱“花瓶”尴尬
大陆掀起整容风 人造美女北京斗艶
俊男美女 最炫时尚配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