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青﹕中日争夺俄国石油的“战争”

曹长青

人气 14
标签:

【大纪元2月11日讯】

中日两国是能源短缺的亚洲大国,目前正在为争夺俄国的石油而进行一场悄悄的战争。到底俄国是向中国大庆铺设石油管道,还是向日本海附近铺设石油管道,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以及对台动武的可能性等,都具有一定影响。

●中共石油短缺严重

中国自1993年就出现石油短缺,成为石油进口国;过去10年,由于经济发展迅速,能源越显缺乏,石油需求量每年增加5.77%,但石油提供力仅为1.76%,因而石油进口比重直线上升。

中国海关今年初公布的统计显示,2003年中国共进口原油9,100万吨﹐比2002年(7,000万吨)增长了31%。中国的石油净进口已达到每天1,000万桶,占需求的80%,相当于美国2000年的输入净值。而2000年,中国进口石油只占需求量的35%。国际能源总署(IEA)的最新数字是,中国去年每天消费546万桶石油,日本每天消费543万桶石油,两国旗鼓相当。

《纽约时报》最近发表的“围绕俄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亚洲战争”(The Asian Battle for Russia’s Oil and Gas)分析文章说,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次于美国);2030年,中国将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地处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是中国储量最丰富的油田,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大庆的产油量,2002年已降到不足5,000万吨,为20年来的头一次。该报引述大庆高级工程人员的话说,主要是因为油量不多了,为了延长开采年限而有意减产。减产结果,将对中国石油短缺更造成压力。

《纽约时报》的文章说,目前中国由于石油短缺,有21个省(占三分之二)因能源短缺而对电力实行配额供应,并因此导致经常停电,2003年秋冬两季的停电次数,是去年同期的二倍。

●日本石油90%靠进口

日本的情况更严重,石油90%靠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据《纽约时报》引述国际能源署的数字,日本一年进口22,000万吨石油(中国是9,100万吨)。

中国石油进口主要从中东、经过印尼群岛附近的马六甲海峡输入。2001年经过这个线路输入的石油,占进口总量60%。除了中东情势不稳可能影响供油外,另外一旦中美发生冲突,中共没有能力防范美国海军可能实施的经济封锁。

日本的石油进口,也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也要经过狭长的马六甲海峡等险恶地段,因而一旦中东发生战争或冲突,日本的石油供应线也可能被中断。因而中日两国近年都表现出对俄国石油的强烈兴趣,希望从俄国铺设石油管道,来解决石油短缺及长途运输缺乏安全问题。如果日本从俄国每年获得5,000万吨石油的话,那么日本原来90%依赖中东的石油,可以降低到60%。

●胡锦涛到俄国游说

中共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游说俄国,希望从俄国获得石油。中国石油公司曾与俄国主要的民营尤科斯石油公司(Yukos)签署了框架协议,铺设一条石油管道,具体项目是﹕

由俄国西伯利亚靠近贝加尔湖的安加尔斯克(Angarsk)铺向中国大庆油田一条长度2,400公里的石油管道,简称“安大线”;计划在2005年开工,双方合作25年;该项目总投资28亿美元;由此中国将获得价值1,500亿美元的原油。

北京相当重视这个石油项目,前后派高层官员等访问莫斯科,希望推动这个管道计划﹕去年五月底,胡锦涛出任国家主席之后,首访国家是俄罗斯,石油问题是主要议题之一,双方就输油管道问题签署了意向书。

去年七月底,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莫斯科参加《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俄文版出版仪式后,拜见俄总统普京,以及俄外交部副部长及两名总统代表,俄媒体说,邓榕多次提及两国石油合作问题。

去年九月中旬,中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富才等率团赴俄访问,主要是谋求俄国不要在铺设石油管道计划上变卦。

●日本承诺援俄75亿美元

日本也致力想从俄国获得石油,小泉首相等高层官员,近年密集访问俄国,向莫斯科推销“远东方案”,即同样以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为起点,构筑一条直通日本海附近港口城市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简称“安纳线”。

去年三至九月,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厅长官冈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现任首相小泉、以及前首相森喜朗、外务大臣川口等相继五次率团访俄,进行密集游说。川口表示,如俄国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日本将提供75亿美元资金。日本企业还对俄罗斯“萨哈林一号”和“二号”天然气项目投资80亿美元。

●莫斯科的犹豫摇摆

原来俄国已基本同意向中国大庆铺设“安大线”石油管道,但日本提出更优惠条件之后,俄国则有动摇,倾向取消“安大线”计划,而改为把石油管道铺设日本。

对俄方而言,同时开辟两条管线的成本过于昂贵,西伯利亚油源也不足以承担两条管道,因此俄国必须两者取其一。

向中国铺设管道的优势是﹕“安大线”长度2,400公里,其中位于中国境内的850公里由中方出资。由于线路短,投资小(仅28亿美元),会很快建成投入使用(计划建造7年)。建成后每天可运输60万桶石油。

向日本铺设管道的优势是﹕“安纳线”长度为3,700公里(比向中国铺设的安大线长1,300公里),总投资58亿美元,建造期为10年。但日方同意出资50亿美元,另外还向油田开发提供20多亿美元。建成后每天可运输100万桶石油。

●俄国倾向日本线路

《纽约时报》的分析文章说,俄国看来好像倾向日本的方案,把管道铺设向日本,而不是中国。原因是﹕

一是原来和中方石油公司签署框架合同的俄国尤科斯石油公司董事长因逃税等问题被逮捕,这使北京的方案失去了直接的支持者。

二是俄国高层倾向从经济角度来选择石油管道,因而较倾向日本方案,主要是铺向日本的管道运输能力大(每天100万桶,比铺向中国的多40万桶),未来可供应日本、韩国,台湾,甚至美国。《纽约时报》引述包括俄国总统普京在内的俄高层官员的评估说,俄国的石油如果能够供应给世界,而不是中国这一个国家,将对俄国经济具有重大好处。

三是俄国担心中国政局不稳,未来局势有不确定性,因而不倾向于把管道铺向中国。而对日本政局,俄方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四是俄国不愿看到中国这个不确定性的邻国迅速崛起,如果中共得到俄国的石油,经济将会更加强大,再加上大量中国人涌入俄国人口稀少的远东地区,这已使俄国担忧。

五是俄国远东地区的省长普利克夫斯基(K. Pulikovsky)极力主张把石油管道铺向日本,认为这可促使远东经济的发展。《纽约时报》说,普利克夫斯基是俄国总统普京在远东地区的代表,和总统关系密切。普利克夫斯基相当亲日,他自称是远东的“日本大使”。

六是俄方所以倾向日本方案,还由于担心中共不守承诺。俄国曾上过这种当,当年安卡拉曾强烈游说俄国向土耳其铺设天然气管道,但管道建成投入使用之后,安卡拉则说,他们不需要那么多天然气,要求削减价格。俄国表示要吸取这个经验教训。《纽约时报》引述俄国专家的话说,“在这里,我们很多人相信日本,认为它是一个更可信赖的国家。”

七是俄国总统普京提出,今后10年,俄国经济要翻一番,因此石油出口对实现这个目标非常重要。现在一桶石油在俄国国内才4点5美元,而国际市场的价格是30美元以上。俄国的石油生产,从九十年代中期的年产600万桶,2003年中期已上升到860万桶,预计今年初将超过900万桶,产量仅次于世界第一的沙特.阿拉伯。因此,俄国最终决定向中国或是日本铺设石油管道,可能主要出于经济考量。而从经济角度考量,铺向日本的可能性较大。

●日本方案对台湾具战略利益

如果俄国最后决定放弃向中国铺设石油管道,而把管道铺向日本,则对台海安全,未来台湾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等,均具潜在益处。

石油能源短缺,将对中共可能的对台动武具制约力。2001年,中共能源报告显示,全国仅有7天的战略石油储备;中共准备到2005年把石油储备增加到30天(美、日等国石油储备是90天),但这还仅是计划,而且很大程度建立在俄国向中国铺设管道、石油进口扩大的基础上。如果俄国向中国铺设管道的计划告吹,中共的石油储备计划将严重受挫。而没有相当数量的石油储备,中共难以实施武力攻台的军事计划,因为对外使用飞机、战舰,需要大量能源,没有足够的石油储备,几乎难以操作。因而俄国放弃铺向中共的石油管道,台湾从安全角度,获得潜在益处。

俄国如果最后取消铺向中国的石油管道计划,而铺向日本,意味着今后中俄经济关系将相当受限,而两国经贸额本来就不大(中俄贸易额仅是中美贸易额的十分之一),而没有紧密的经济纽带,中俄两国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联盟关系;而俄国向日本输出石油,显然将对俄日关系的改善与加强,起到基础性作用。

●石油将导致新的战争?

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执行主任、网络刊物《能源安全》发行人拉夫特(Gal Luft)近日在《洛杉矶时报》发表“美中围绕石油的冲突”一文预测,由于中共越来越依赖进口石油,经济又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北京要像二战前缺乏能源的日本那样,向外寻求能源和扩张,为争夺石油与美国发生利益冲突,并可能导致新的战争。但也有学者的判断正相反,认为由于中共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中共在对美国关系上,更会注重合作,而不是对抗,因为中共还没有海军能力,保护漫长的石油运输路线,而一旦和美国发生冲突,美军有能力控制马六甲海峡,切断中共的石油供应。

不管上述两种预测哪种成真,事实上,美国、日本、中国三大国都越来越需要进口石油,争夺能源已成为一个趋势。在这场争夺中,既有利益冲突,导致三大国之间的关系摩擦,也存在北京为了现实考量(因现在还无实力与美国摊牌,像二战前日本具有那样的军事实力和美国对抗),向美方做出让步妥协,谋求在能源问题合作的可能性,毕竟中共进口石油多要经过狭长的马六甲海峡,中共还没有能力保护这条运输线。在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仅有七天的现实条件下,北京还无法采取进攻性的政策。因此,石油问题,既可能是美国和中共发生冲突的导火索,也可能转化成美国牵制北京,迫使它支持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目前主要是反恐)的一张有力的牌。

(原载《争鸣》2004年2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曹长青﹕远离上帝、拥抱灾难的20世纪
曹长青﹕美国不给独裁者幻想空间
上海一外企支部网上通过雇员入党
曹长青:用实力和独裁者“讲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