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制讨论趋激烈 学者指影响台港选情

标签:

【大纪元2月27日讯】亚洲时报林绮慧2月27日报导, 香港政制讨论近日有渐趋激烈之势,某些北京人士也不断跳出来,把邓小平1984年关于“爱国者治港”的定义伸延和具体化,而一份亲北京报章更点名指七名合共取得超过70万票的香港立法会议员“不爱国爱港”。有学者警告,某些人的“激进做法”,可能令香港的“亲中派”在今年9月的选举更加孤立,也会令台湾选情进一步向“泛绿阵营”倾斜。

近日关于香港政局最受争议的言论,包括被指“亲北京”的香港《文汇报》25日点名指,“民主派”的立法会议员司徒华、刘慧卿、李柱铭、吴霭仪、张文光、涂谨申、李卓人七属“不爱国爱港人士”。

这 7人中,司徒华、刘慧卿、李柱铭、涂谨申和李卓人都是透过地区直选进入立法会。翻看2000年选举成绩,他们五人共取得718,238名选民支持,亦即比去年“七.一”游行的总人数50万还要高出超过40%。另外,当年的地区直选的总投票人数是1,331,080人,所以他们5人合共取得超过半数投票选民支持。

与此同时,《瞭望》杂志副总编辑汤华24日发表署名文章,指责4类人不符合爱国标准,包括在回归后继续参与或领导反中央政府、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组织;参与和支持台独活动;支持甚至引入外部势力干预中国及香港内部事务和极力阻挠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人。

另外,一些北京官员将经济与政治挂勾,似有以经济“镇慑”香港人之意。中国国务院商务部台港澳司长王辽平23日出席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会议” 时表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开放人民币业务等措施,是基于 “一国两制” 和 “一国” 情况下才可实施。他指, “没有一国,便没有CEPA”。

英文《中国日报》香港版二月二十三日更加发表社论,指有些香港人经济上强调一国,政治上强调两制。

有评论指出,现时关于香港政制的争论,已经离开了香港基本法的条文,转入了意识形态的范畴。当有关讨论进入意识形态的范畴后,中央明显会取得主导地位;不过,北京领导有可能为此而付出其他的政治代价。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马岳表示,现在这些爱国的意识形态讨论,反而会令亲中的民建联更难取得选民支持。马岳指,如果政改讨论是以比较开明的方式展开,民建联可以在中间落墨,提出意见虽不及民主派民主,但会较为中央政府接受;不过,在意识形态上的讨论,可以给民建联发挥的空间则有限。

他补充,《文汇报》点名批评民主派人士,也未必可以会令更多人支持民主派,因为这些批评已说了多年而且并无新意。

马岳认为对于台湾选举,亦会影响泛蓝阵形的得票。他说:“现时中央政府给人的形象便是,在一国两制下,中央认为谁人没有资格治港,谁人便不能治港的形象。同样,台湾人会想将来中央对台湾亦会有如此心态。”

事实上,如果某些北京官员是香港市民一面倒地支持民主派,他们可能是过虑。正如台湾也有部分百姓不满陈水扁一样,香港也有不少过去是“民主派”支持者对他们感到不满。以2000年的香港立法会选举为例,香港民主党在直选中的得票率下降了27%。

当年的选举之前,北京对香港问题是取采真正的高度自治,完全没有任何公开活动打击个别参选人士;但很明显,在以经济城市见称的香港,市民不满香港“民主派”,和“意识形态”及“是否爱国”等问题关系不大。在台湾,不满陈水扁百姓,也不见得是意识形态上和北京相同。有评论指出,北京不少人士对选举文化并不了解,因而做出了不少举动令事情结果“适得其反”。

必须指出,现时开腔的,其实都不是在香港问题上有最后发言权的官员。中国中央政府的最终取态,目前仍未明朗。正如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26日对香港传媒指出:“现在有点以国内的公社斗争,当时常常搞政治斗争,不搞生产,令大家穷到不得了,…..香港搞开的原本是丰衣足食,现在却搞政治斗争”。有意见指,香港问题愈闹愈僵,实在是“一国两制”的错误示范;要令香港问题得到一个中央放心,港人满意的结果,要求的是比现时更大的政治智慧,以及更宽宏大度的全盘视野。(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调查指三成香港青年曾在大陆滥用药物
北京打“爱国”牌 图阻香港民主进程
美国人权报告评论香港民主化进程
香港首富李嘉诚全球财富排名跃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