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金门战地接生婆曾在炮火中散发光与热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4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倪国炎金门二十五日电)台湾本岛最近举行医疗奉献奖颁奖典礼,得奖人的爱心和奉献,为社会树立典范,在金门外岛也有一批阿嬷级“战地接生婆”,曾在炮火漫天飞的偏远村落,以“7|ELEVEN”的精神,巧手迎接新生命到来,她们同样散发出光与热。

金门县卫生局举办妇幼卫生四十年回顾展,以历史照片和文物,重现两岸军事紧张对峙时的金门妇幼卫生情境,其中,前金门县卫生院保健员被誉为“战地接生婆”,她们现身说法,更是历史活见证。

金门早期医疗资源缺乏,产婆也不多,金门县立医院前身的金门县卫生院,鉴于晚上实施宵禁戒严,妇女生产总是求助无门,民国五十三年研设了二十个妇幼保健站,招训二十一名年轻女性为保健员,施以四个月安全助产等训练后,即投入驻村服务。

现年七十岁的王雪招,为金门第一代卫生保健员之一,负责区域包括金宁乡顶堡、榜林、后盘山、西山、后沙等村落,她说,金门当时没有开业的助产士,因此,她们一进驻村里妇幼保健站,就成为全年无休的“产婆”。

王雪招曾在自己产后十二天,月子还没做完,又忙着帮别人接生的经验,当时忘了自己也是产妇,也需要人照顾。

她说,当时只想到职责所在,那顾得了其他。就是这种服务热诚,从王雪招手上来到人世者,已经有将军、大学教授等,正在为社会和更多人服务。

与王雪招同为第一批卫生保健员的董淑美,在金城镇水头村服务,接生超过三百人,她最难忘的是在对岸中共炮击金门时,只要产妇有需要,即使炮弹飞来飞去,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骑脚踏车,摸黑服务到产妇家做“断脐”,当年的脚踏车,如今仍加以保存,当做最珍贵的回忆。

吕金华也是第一代保健员,负责东半岛料罗、莲庵一带,她表示,早期乡亲观念保守,而且经济能力不佳,不太敢到医院生产,保健员除居家接生外,还有产前检查、产后卫生教育等,工作辛苦不是年轻一代所能想像。

金门县卫生保健员前后招训四、五十人,全盛时期全县妇幼保健站多达三十余站,由于医疗环境随着经济起飞好转,保健员由接生要务,转为推广家庭计划、保健、卫教宣导等,“战地接生婆”一词逐渐走进历史,八十七年七月一日,金门保健站也正式结束。

除了董淑美、王雪招、吕金华外,金门县卫生保健员比较后期的还有王惠娥、吴翠梧、许庆珠、陈丽英等,大多也挤身祖母辈,他们对于现在妇女生产有优生保健咨询、产前筛检、新生儿有先天遗传疾病筛检、预防接种等,都为社会的进步感到庆幸,也为自己的付出感到骄傲。

卫生署长陈建仁以“台湾的史怀哲、福尔摩沙的德蕾莎”形容今年医疗奉献奖得主,金门的卫生保健员虽然仅接受简易卫教训练,但大多有火线接生的经历,正如同史怀哲、德蕾莎一样,以生命照亮和温暖社会。

相关新闻
欧洲杯足球赛开幕赛结果 德国大象成功预测
哈勃揭示NGC 2005球状星团为宇宙化石
黄石公园诞生白色野牛 原住民称这是吉兆
全食超市CEO:职场中有种员工最不受欢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