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风 英国老妈变老师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4月6日讯】[特派自由时报记者魏锡宾 伦敦报导]

前言

现在英国最知名的学校是哪间?不是历史悠久的剑桥、牛津大学,也不是皇室中威廉、哈利王子曾就读的伊顿公学,而是哈利波特学习魔法的所在─霍格华兹学校。

《哈利波特》在全球狂卖,看到哈利波特的住校生活后,许多英国家长将小孩送往住校,因而住校制学校招生数大增,霍格华兹也成为英国学校的代名词。

英国家长十分关心儿童的教育问题,愿意花大钱送孩子就读最好的学校,甚至有议员为了送孩子进入私立明星学校,宁可放弃从政生涯。现在,英国流行起在家教育、贵族学校等各类型教育方式,在教改纷乱的台湾,让我们看看英国家长如何找到“霍格华兹”,发挥改变孩子人生的“魔法”。

学校教育再完美,也不可能为每个人量身打造,在英国主流或支流传统学校教育系统外,因此一向存有“在家教育”的声音,现代也一直有一群人身体力行,呼应上世纪六○年代远离体制的呐喊,同时也拒绝对现行学校教育的理念背书。

目前正式向英国官方登记,由家长负责“在家教育”的学生,虽然还不到所有学龄儿童的一%,但总数已达八万五千人左右,其中有一部分是天资聪颖,无法忍受学校“一视同仁”的教育方式,也不乏学生因智能障碍或身体缺陷,父母不信任学校管教,而自行在家教育的例子,但大部分只是不认同一般学校的教育理念,而选择在家教育。

三代同堂分居紧邻二栋楼房,住在英格兰塞美塞得郡经营农场的寇克斯一家中,第三代有二女一男,全部在家接受教育,因农场占地宽广,后院中有秋千、大跳床、各类运动设施,甚至树屋等,不逊于一般小型学校的运动场。

年龄最大的是男孩亚力克斯,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已可以轻松驾驶大型农机车,协助爷爷处理农场大小事务,老寇克斯说,因为家族中有小孩透过在家教育进入剑桥大学念书的例子,所以亚力克斯的父母下定决心,自己教育子女。

亚力克斯的母亲茉莉表示,学校教育不是没有优点,但她觉得在家教育好处更多,除了自己可以“因材施教”外,她的子女每天只要花不到二个小时,就可以学习学校一天智识教育的全部,因此有更多时间玩游戏、做运动、练体操,上舞蹈、热门音乐课,甚至是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等,因此更快乐,更充实,也更有弹性。

“在家教育”因为没有同学之间相处的互动,它最受质疑的部分,也正是孩童社会化过程的被剥夺。

不过茉莉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她的子女在各种才艺课,都有机会与同龄小孩相处,而且周日上教堂,平时外出购物、到银行领钱,甚至是邮局寄信,至医院看病,都是他们实际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事实上,每天的生活,都是学习的过程,而且学得更彻底,更能适应社会上的变化。

“在家教育”除了社会化历程的争议外,家长的施教能力也是引起忧虑的重点,不过英国在家教育成长团体“另一种教育”认为,只要有心,父母能力绝对不会成为阻碍。

何况社会上有许多团体可以互相协助打气,从教材到教法,都可以获得支持,这个团体还提供了不少在家教育的典型例子,部分跟学校教育颇为类似,每天有数学、英文、自然进修时间,但却更有弹性,譬如可以排定时间到外散步谈心、听哈利波特故事录音带,偶尔打一下电动玩具等。

即使支持者认为有许多优点,且能够解决不利的部分,但“在家教育”仍需客观环境配合,经济、时间因素,和家长控制个人脾气的能力等,都可能限制在家教育的优点,所以主流社会也一直抱持质疑的态度,真正在家教育的家庭,并未有太大幅度的成长。

在家教育不只引起主流社会的争议,有时战火还向内延伸至家中,小女儿葛莉丝十岁时,才从美国举家迁回英国的彼德斯家有三个小孩,儿子和大女儿都经由一般学校教育取得伦敦大学学位,但葛莉丝因不适应学校生活,因此在家由父母教育。

父亲尼克指出,葛莉丝真的很快乐,但她的兄姐却不以为然,他们怕她上不了好的大学,而且觉得她愈来愈笨,且愈来愈孤立,离同龄社交圈愈来愈远,家里也因此吵成一团。

英国虽有“受教育是一种义务”的规定,却未认为到学校念书是一种义务,也就是只要儿童能够接受适当教育,并未规定特定形式。

但英国教育部虽同意“学校教育不是一种义务”,却也担心儿童成为家庭的廉价劳工,或是家庭问题的牺牲品,因此依法定期访视,或是由在家教育的家长出具契约书,做为评断在家教育适合性的依据,至于学校教育是好是坏,就留给家长和学生去选择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世界最豪华火车在印度 如移动式五星级饭店
飞机遇到乱流的风险有多大? 应该担心吗?
日本香川赞岐满浓公园百花争艳
什么是体育旅游? 有何好处和坏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