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 95学年如期实施

标签:

【大纪元5月1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以敬╱台北报导〕新任教育部长杜正胜明天上任,他昨天发表新书,针对外界争议较大的“同心圆”史观先做“消毒”,强调新史观是为台湾教育的“软体”改革铺路,希望台湾子弟能“立足台湾、关怀大陆、进入世界”;他指出,高中新课程不能再拖延,必须在九十五学年如期实施,他会延续“以近及远、详今略古”的编写原则。

依此原则,未来高中历史科,将确立“先台湾、后中国”的编写顺序;教育部已重拟折衷方案,除高一上学期将新增两学分的“台湾史”,高一下“中国史”则将由两学分增为三学分,借此,一度被规划纳入世界史的“中华民国创建”章节,则将回归纳入中国史中,期望借此消弭部分人士疑虑“去中国化”的争议。

杜正胜昨天发表“新史学之路”一书强调,过去中研院院长李远哲领导“行政院教改会”,集中力量于体制的改革、法规的松绑,比较偏重“硬体”,他基于有教育经验,认为教育内涵的改革、“软体”部分,关系教改成败绝对不亚于体制或法规,他因此发表“历史教育的改造”文章,扬弃过去四十多年以中国史为主体的历史教育,改以台湾为核心,首先明白宣示同心圆的历史课程设计。

书中建议,从小学到大学大约十年至十二年的一贯规划,第一圈应是乡土史(县市或台湾北、中、南、东地区),第二圈台湾史(含闽粤东南沿海),第三圈则是中国史,第四圈是亚洲史(含西太平洋),第五圈是世界史,各圈应循序渐进纳入小学到大学课程。

杜正胜强调,以前历史教育的设计像是两条平行线,一条以中国远古至现代与台湾,另一则从两河流域、埃及、欧洲到全世界,这种设计有明显缺失,一是只有中国、没有台湾,引发青年人国家认同的危机,二是简化中国史并刻板化,以致对中国文化认识偏差,甚至间接造成偏狭的民族主义。

杜正胜强调,我们生存在台湾,中华民国是一个国家,政治上与在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但在民族文化上,确实与该政权统治下的人民有深厚渊源,所以我们要学周边及世界国家的历史文化,并且用自己的观点来解释世界秩序,期能“立足台湾、关怀大陆、进入世界”。

杜正胜强调,高中新课程不能再拖,否则外界会认为政府效率不彰,针对历史科,他尊重过去专家学者订出的“以近及远、详今略古”编纂原则,期在六月确定并公布课程纲要。 

相关新闻
高中新课程暂行纲要 95年实施
波士顿81岁老奶奶成为世界最老火车司机
如何延长玫瑰的开花时间? 让专家告诉你
护理师提醒:人年过50 少补充一种维生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