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谁妨碍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陈劲松

标签:

【大纪元6月23日讯】今年6月2日,美国商务部举行了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首次公开听证会。会议邀请了中美双方的代表。美方代表包括钢铁、家具、炊具、纸业、制造业及劳联产联等企业和协会负责人;中方则派出5人小组列席会议。

据观察,这次公听会,不仅难以令美国政府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反而让中国的问题得到更多的暴露。美方各企业和协会代表在发言时,严厉批评中国当局继续妨碍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政策,比如:控制人民币汇率,使之不能自由兑换;以长工时、低工资盘剥中国工人;对部分出口商品实施补贴;等等。中方代表则竭尽狡辩,重复“今日中国市场经济早已不是10年20年前的情况”等老调,空洞无物,避重就轻,完全回避实质性问题。
  
实际上,美方认可他国“市场经济地位”,有简洁明了的六项标准,中方做法,几乎与之全然相反。比如:“货币的可兑换程度”,在人民币而言,几乎是零;又比如“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的自由程度”,中国当局剥夺工人组建独立工会的权利,劳资谈判根本无存。也就是说,恰恰是中国当局自己,妨碍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于是,尽管中国已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两年多,迄今,却仅有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等三个小国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大多数国家,尤其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根本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为此,在国际经贸活动中,中国付出了沉重代价。中国企业遭受没完没了的“反倾销”调查,就是其中一例。截至2004年2月,针对中国商品的外国反倾销已经超过600起,居全球榜首。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遭到反倾销调查,将参照另一“替代国”的标准计算其商品成本,比如,在许多案例中,印度被当作中国的“替代国”,鉴于印度原材料价格平均为中国的6倍,中方因此在应诉中未战先输,大吃其亏。

相关逻辑已经很清楚:要避免反倾销调查及其惨重代价,就必须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要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就必须实现经贸活动中的高度自由化;要实现经贸活动中的高度自由化,就必须全面落实政治体制改革。换言之,只有民主化,自由化,多元化,才是中国社会迈向全方位发展的唯一出路。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中方一些人依然以强辩和傲慢自居。前外经贸部副部长、中方加入WTO的首席谈判官、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日前竟然放出大话:“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需要别国承认” 。另一些御用专家在分析情况时,也无视中国自身的症结,一味指责他国。自说自话道: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有别于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独立的外交政策,给美国带来挑战,使得美国商界和政界都在寻求一种手段遏制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正中其怀;一些御用专家甚至提出“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企图利用朝核问题、伊拉克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一系列“筹码”,逼使美国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就范。

种种荒谬论调,令人哭笑不得。显然,这些鼠目寸光的守旧官吏和御用专家,继续抱持的,不过是早已过时的“冷战思维”。其言辞,不仅继续误导中国民众,而且继续误导中国决策当局。正是这些守旧官吏和御用专家,为了保住其既得利益,百般地抗拒政治体制改革。其私心私欲,损害的,恰恰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与“三个代表”,形成多么绝妙的讽刺!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陈劲松:中欧走近 各有算盘
陈劲松:治理经济过热 温政府手法陈旧
陈劲松:“窝里斗”导致中国彩电败诉
陈劲松:呆账坏帐从何而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