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手:做个“刁民”又何妨——为“刁民精神”喝彩

崩盘手

标签:

【大纪元7月20日讯】蒋彦永大夫事件的结局本来老崩一直比较乐观,因为首先蒋彦永大夫是一名在军队医院工作许久的中共党员,且在去年揭露萨斯黑幕的工作中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再一个就是蒋彦永大夫还具有一定的台湾背景;综上所述,老崩认为中共假如还顾着一丝脸面的话,无论是看国际上还是台湾方面都应该尽快完结蒋大夫关于六四声明一事的调查,还坚持真理敢于直言的蒋大夫一个自由空间;可打着“改革”旗帜口号喊得震天响的中共依旧离不开霉菌滋生的阴暗角落,短短数天就迅速把拨开谎言浓云的蒋大夫给隔离审查了,美其名曰:改造思想。

解放五十多年,中共新瓶装旧酒的变革总是欺骗着善良且单纯的百姓,并根据中共便于独裁统治的标准把百姓划成了良民、顺民、刁民几类。

良民自然是对中共百依百顺歌功颂德的部分国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人群的数量日渐减少,不过由于这部分人绝大部分都属于中共既得利益集团的范畴,所以尽管时间与事实已经暴露了诸多中共的倒行逆施,可这部分人至少在中共彻底垮台前是不会灭绝的。顺民也很容易理解,不得已屈服在中共的淫威之下,因为处于人性的本能反应,不会有很多人去拿自己的脑袋去当中共枪杆子试射的靶子,顺民尽管也已经发现了中共在其统治下丑态百出的表演,可根据时局也只能捡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向电视台、报社诉诉苦、告告状。至于第三类“刁民”嘛,自然在中共眼中就是属于茅厕中的石头又臭又硬的那种,中共嘴里不说心里却明白这部分现在暂时只占中国百姓少数人群的国民的份量,可中共施以引诱、加以恐吓软硬兼施都堵不住这类国民那张“多事”的嘴巴。

良民的代表在中共的各级政府机关、各大晚会上都频频露脸,奇货可居风光无限;顺民的代表偶尔在电视台流着眼泪讲述着“为什么我们那里解放区的天是黑暗的天”;国内“刁民”的代表则基本上已经在中共各大牢狱中享受着、体会着民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良民们还在唾沫四溅做悲痛状的向年青一代介绍着解放前的种种罪恶,顺民们依旧与既充当杀人犯又是判官身份的中共打着太极以维护自身艰难取得的利益,而“刁民”则在政治夹缝里艰难的生存着。

老崩说到此处倒不想先责怪中共,反而想数落“解放前”国民政府的不是,想搞独裁蒋介石先生心又太软总是给中共留下一道口子,居然让宣传民主的什么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等民主舆论工具就在重庆(中华民国陪都)里合法发展,最终搞得中华民国迁移到台湾;当时如果蒋先生能够做到当今中共钳制大陆百姓民众呼声所采取的心狠手辣卑劣的种种手段,也不至于搞得如今中华大地上只有区区两千三百万民众享受着真正意义上的法制民主自由,而把十三亿多的民众甩包袱给中共使其变成了人数庞大的新型奴隶,这种无论在政治上、道义上都缺乏负责精神的做法应该也受到适当的谴责。或许中共正是了解到政治夹缝的巨大影响,也是充分吸取了蒋先生心慈手软的经验教训,所以在“解放后”中共采取种种措施严密的控制着夹缝,时刻监控着民众的一举一动。

尽管如此可依旧减缓不了蒋彦永大夫从里面走出来的步伐速度,在蒋大夫之前也有一批又一批的“刁民”站了出来,直面强权独裁的中共及其腐朽统治,中共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破烂不堪的遮羞布提上去,可这部分勇敢的“刁民”却执拗的一次次冒着风险的又把它拉下来;一个人数号称已近7000多万的世界最大党派在人数占绝对劣势的“刁民”面前事事变得力不从心,而中共利用手中控制的舆论工具所采取的颠倒黑白的流氓手段所得到的成效在当前变得越来越微弱,毕竟离心离德的统治业绩就摆在国民大众的面前,且丢人现眼了这么多年,再美妙冠冕堂皇的诡辩都是那麽的苍白无力。

在独裁环境中把国民驯养成奴隶的中共乃是要绝我中华文明,断我中华理义廉耻;在黑暗恐怖的环境中敢于站出来撕裂阴霾的“刁民”则是在艰难的呵护最后一丝残存的支撑中华不断前进的正义与道德,守护着中华道德观念的底限,在当前几乎无人敢言无人敢问的孤立高峰上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与无畏精神驱散盘距在中华大地上的混沌污浊;这样的刁民是值得称赞与崇敬的,崇敬“刁民精神”并非搞各国共产主义那一套的“僵尸崇拜”,而是应该让“刁民精神”唤醒每位国民大众内心世界那份久违的良知,使其不要把治理国家的事情以种种借口推搪给他人,而应该能够正视当前中华千疮百孔的现状且不再逃避一个国家主人、一位华夏儿女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在国家面临现实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当中华在谎言与欺骗堆砌出来的虚幻繁荣中逐渐衰败时更能够揭露其根源所在正是这种“刁民精神”的核心所在,蒋大夫事件再次体现出“刁民精神”的可贵与矜持。

为“刁民精神”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而喝彩!

转载自《议报》155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崩盘手:愚忠愚孝
崩盘手:睁眼瞎话可以真实表达万万不能
崩盘手:胡汉三又回来了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