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和大气降水是破坏莫高窟及崖体的主因

标签:

【大纪元7月24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5日电)敦煌研究院保护专家联合发表的一份研究成果指出,洪水和大气降水是历史上莫高窟及洞窟所在崖体遭破坏的主要原因。

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的莫高窟,集壁画、彩塑、建筑于一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连续营造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

新华社今天报导,利用考古学资料和新的调查结果,专家发现,对洞窟及洞窟所在崖体造成破坏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洪水、大气降水和地震等,其中大气降水和洪水的上下夹攻是造成崖面崩塌、洞窟破坏的罪魁祸首。

专家认为,莫高窟下部崖体及崖面底层洞窟崩塌与大泉河洪水有直接关系,洪水的冲刷和掏蚀崖脚,形成崖体悬空,在重力或地震冲击下,极易导致崩塌发生,崖体上形成的卸荷裂隙,还会殃及上层洞窟,莫高窟北区崖体底部内凹、崖体或洞窟悬空,都是洪水冲刷留下的遗迹。而莫高窟地区的骤降暴雨,是造成中、上层洞窟及洞窟所在崖体遭破坏的主因,莫高窟北区现存的几阶台阶状崖面,都是骤降暴雨所致。

敦煌莫高窟位于鸣沙山东麓的大泉河畔,千年风雨沧桑,使莫高窟洞窟及洞窟所在崖体巨变。现在的面貌已与千年前不同,特别是莫高窟北区洞窟遭受的破坏最严重,曾有壁画、塑像的洞窟几乎没有保留下来,一些洞窟甚至仅存洞窟地面和壁面的一部分。

专家建议,为防患未然,要对莫高窟前大泉河左侧已修建的防洪大堤加固和加高,河道加宽、清淤,提高防洪、泄洪能力,同时对莫高窟北区的洞窟及洞窟所在崖体加固和防渗水,以预防地震等突发灾难对洞窟及崖面造成的继续破坏。

相关新闻
NASA拍到螺旋星系的明亮条状结构
神秘行星在太空出双入对 颠覆人类认识
蘑菇不仅是超级食品 研究发现还有一大好处
马斯克加入AI战局 预言人类将失去工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