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调处境微妙 专家称人民币加息势在必行

标签:

【大纪元8月22日讯】8月份以来,大陆宏观调控政策的处境越来越微妙:要不“功亏一篑”,要不就会引发经济萧条。温家宝8月初指出,固定资产投资扩张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煤电油运供求仍然紧张,造成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没有消除。与此同时,美联储又两次调高美元利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轮要求人民币加息呼声又起。

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经营报》是内地最著名财经报纸之一,该报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副所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张卓元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张永军、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员张寅4位专家,就人民币加息问题深入探讨。

单纯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难以持续

据中国经营报报导,6~7月份钢材和房地产的价格出现明显下滑之后,近期却出现了明显的上扬,固定资产投资也出现类似的反弹。这是否意味着宏观调控的效果又出现了一些反复?巴曙松表示,这从一个侧面证明,基于行政调控基础上的一系列措施,在初期阶段可能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不断调整的行政措施也可能会延长宏观调控的持续时间。由此看来,仅仅依赖行政手段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而没有市场化的手段与市场化的价格信号调整的配合的话,宏观调控的难度会加大,并使其效果难以巩固和持续。

五方面原因促人民币加息

巴曙松称有五大原因导致人民币加息的呼声越来越高。首先,房地产投资的迅速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目前负利率情况下,投资冲动很难遏制。一旦行政控制放松,就可能很快出现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的上涨,并带动钢材价格的上扬。

其次,储蓄明显下降和资金的体外循环,也是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情况,这从根本上说与通货膨胀预期加剧和事实上的负利率水平有关。

第三,从价格水平和价格走势看,7月份CPI达到5.3%,价格上扬还是有一定的压力。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较之目前公布的水平要高,负利率的程度较之公布的水平要高。

第四,从宏观政策的发展方向看,利率水平的调整和利率的市场化及利率管制应当并行。

第五,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差有所缩小,从人民币与美元的互动关系看来,人民币利率进入一个加息周期也是必然的趋势。

9月物价是关键

张永军则认为,人民币加息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机选择的问题。从现在的情形分析,9月份是关键时间。首先,需要观察9月份价格指数是否出现下降,下降的势头能否延续,同时还可以观察中国经济运行是否会出现回落。其次,由于七八月份正是中国煤电最紧张的日子,不少企业都对其正常生产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缩减,等9月份用电高峰过去之后,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从7月份起开始显现的宏观调控效果才能真正显现。@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
大陆机师投诉超时工作情况严重
周杰伦签唱会歌迷挤爆 救护车一旁待命
休假计划又泡汤 影帝梁朝伟边喊累边接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