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中的印度新兴市场 挑战与机会兼具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9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15日电)全球化经济体系已经成型,台商利用中国大陆廉价劳力以压低制造成本抢占市场的商业模式,已面临“逐成本而居”的恶性循环挑战。印度,一个具广大内需市场的明日之星,提供台商品牌营运与技术升级的试验场,挑战与机会兼具,值得台商评估前往投资。

虽然同属亚洲地区,基于地缘与历史因素,台商熟悉的区域不外乎是中国大陆、日本、四小龙国家,乃至于东南亚的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及泰国。虽然印度早在1991年就已进行经济改革,但因以往的成见,台商对印度市场仍然相当陌生。

很少有人知道,数字“ 0 ”是印度人的发明,而“ 0 ”与“ 1 ”造就了资讯时代的产生;天文学也是印度人的专长,而这都说明了为何印度人天生是优秀的数理人才,也说明了为何印度在近期能以软体代工业崛起于世界。

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秘书赵永全表示,有个有趣的统计可以说明印度裔高科技人才如何影响世界的运作。他说,美国太空总署 (NASA)有34%的科学家为印度裔、英特尔 (Intel)与微软 (Microsoft)有20%以上员工为印度裔,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印度是世界的办公室”的原因。

印度的软体代工业在2001年的出口值约八十亿美元,较1996年出口八亿美元成长约十倍,预估在2006年出口值达到一百零五亿美元,所凭借的就是大量精通英文、价廉但素质佳的高科技人才。

虽然印度各产业有程度不一的发展,但其软体产业能与台湾IT产业专精硬体制造形成互补,为未来台商与印度最有可能合作的领域;而半导体与IC设计产业也急需人才,引进印度中高级人才来台也是可行的合作方向。

日前甫率团赴印度、孟加拉进行贸易访问的经济部次长尹启铭表示,目前印度整体经济情况已有改善,估计有三亿人口具消费能力。对台商而言,印度不仅具有廉价劳工,同时也有广大内需市场可以供厂商操作自有品牌,而优秀的高科技人才也可协助厂商产品升级,“印度的确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市场”。

虽然印度有许多投资优点,但尹启铭也不隐瞒的说,印度目前仍有税率过高、劳工法规过于保护、市场开放有限及种姓阶级仍然存在的不利于投资的缺点,有待双方政府进一步解决。

在印度已耕耘十五年的瑞升电机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瑞彬认为,印度是一个挑战与机会兼具的市场,建议台商若要前往印度投资,最好的方式是“独资”及“大家一起来”。

林瑞彬表示,虽然印度的中产阶级人数已有增加,但有许多人过去是穷困工人,在语言、民情不通的情形下,极易产生误会与风险,投资不保的机会大增,这就是他建议台商投资应“独资”以避免不必要风险;再者,由于印度的产业发展并不完整,要确保生产效能,上、游厂商一同前往投资的方式,较能获得成功。

林瑞彬指出,虽然印度已朝经济改革方向前进,且投资相关法令也逐步修正,但执行情形并不理想。他认为台湾的IT硬体产业在现阶段就可评估前进印度的可能,但其余产业则建议“不要急、慢慢看”,详细观察后再伺机前往也不迟。

相关新闻
35国民调多数受访者望克里当选
印度一老师连续讲课151小时 准备挑战金氏世界纪录
里昂证券调查:新加坡高居企业监管环境榜首
美网公开赛诺尔斯与奈斯特赢得男双冠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