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秋烤肉 台湾新民俗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钟丽华╱专题报导)“昨天,你烤肉了没?”不知何时,中秋节成了“烤肉节”。

说到中秋节,十个人有九个会联想到烤肉。中秋烤肉不仅是全民运动,显然已成为台湾的“新民俗”。如此异于其他华人地区的赏月活动,也难怪中国媒体包括人民网、中新社等日前还特别介绍了“台式中秋”。

中秋节你怎么过?根据泛亚人力银行上周公布调查,有四成六的上班族表示要和亲朋好友一起烤肉;而年轻族群社群网站“优仕网”调查,高达六成六的七年级生秋节活动,也是选择烤肉大会;事实上,每年中秋节前后,几乎大街小巷飘散着烤肉香。尤其这几年在卖场、超市的大力促销下,实在让人很难拒绝烤肉的诱惑。

传统的中秋节是“吃月饼、看月亮”,与“佑子”谐音的柚子更是不可少的“吉祥物”。台湾常民文化学会理事长刘还月强调,从前台湾社会并没有所谓的“月饼”,在中秋节这天,吃的食物只要是圆的,象征圆满、丰收即可,例如宜兰吃“菜饼”,南部则是 糬或是蕃薯饼,甚至还有肉饼、台湾大饼、状元饼等。

不过,国民政府来台后,随着大量的中国北方移民进入台湾,台湾社会才有各式各样的月饼,而且口味开始本土化,出现凤梨、红豆沙等馅料,对所谓的“月饼”存有刻板的形象,传统、“广义”的月饼反而消失在台湾人的记忆中。

中秋节烤肉起自何时?已不可考。网路上有人猜测,来自“一家烤肉万家香”的酱油广告,但刘还月则持保留的态度,认为烤肉酱、商品广告是因应需求才出现的。就他观察,民国七十年代时,台湾经济起飞,生活西化,连带影响传统的民间习俗,来自于西方BarBQ的烤肉。刘还月认为,即使赏月的方式变成烤肉,但对中秋节的意象还是相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进行情感交流。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系教授林茂贤认为,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虽然来自于中国,台湾却赋予中秋节不同的文化意义,像是中国人在中秋节当天要拜月亮,但台湾人只拜土地公,毕竟随着地理、历史、环境的不同,同源的文化、习俗也会有所转换,就像烤肉一样,在不知不觉当中,成了台湾中秋的“新民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