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读228史料 才知父是政治犯 四十年怨终冰释

四十多年来对父亲的怨恨与不谅解从此冰释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3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张瑞桢╱彰化报导〕“这四十多年来我对父亲的怨恨与不谅解从此冰释!”这辈子仅见过父亲一面,并误认其父因犯罪被关,对父亲充满怨恨的刘锦息,在两周前阅读“彰化县二二八事件档案汇编”后,才惊讶地发现父亲刘定国竟是参与二二八事件的政治犯,累积四十多年的怨恨从此释怀,她并将致力发掘历史真相,还父亲应有的历史评价。

现年四十九岁,任职于救国团彰化县团委会的刘锦息说,她原本认为二二八事件是一件事不关己的历史悲剧,没想到在二周前,有一个人告诉她的堂兄说,她的父亲刘定国是二二八事件的当事人,希望其后代能在10月6日“二二八事件处理及补偿条例”受理申请期限届满前,向政府申请补偿。

刘锦息说,她当时还误认这是诈骗集团想要骗取户籍资料的手段,在半信半疑情况下,向曾有师生之缘的国史馆台湾文献馆馆长刘峰松请教。

刘峰松送她一本今年2月底由彰化县文化局出版的“彰化县二二八事件档案汇编”,刘锦息才赫然发现父亲原来是二二八事件的当事人,还是彰化区被政府列为“二二八奸徒”中最年轻的“奸徒”之一,并加入彰化县田中自卫队参与围攻嘉义县水上机场的战役。

她说,二二八事件后四、五年,她的父母依媒妁之言结婚,母亲根本不知道婚前父亲的事迹,而她这辈子也只见过父亲一面,对父亲的印象仅于“穿着黄色风衣的男人”。

刘锦息表示,母亲生前提起父亲,总是说父亲在外做坏事情而坐牢中,她也一直不谅解为什么别人都有爸爸可依赖,她的爸爸却是抛家弃子,甚至做坏事被关,她备感屈辱之余,更对父亲充满怨恨与鄙视。

在短短的两周中,刘锦息不仅从书本发现真相,更从户籍资料中寻觅父亲的生活轨迹,发掘出其父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她说,父亲在她七岁时过世,长辈说死亡原因是自杀,但真正的死因不明,她并发现婚后父亲一直迁移户口,甚至还将自己户口迁移至澎湖县,迁移户口的原因不明,其父并可能担心政治犯的身份连累家人,在过世前一年与母亲离婚。

刘锦息激动地说,她原本认为事不关己的二二八事件与白色恐怖,竟是拆散她们一家人的元凶,现在,她已谅解体会到父亲抛家弃子的无奈,并将积极调查父亲生前的事迹,还其父亲应有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长辈曾受难 还有很多人不知

〔记者张瑞桢╱彰化报导〕不论是由彰化县文化局出版的“彰化县二二八事件档案汇编”中,还是由国史馆出版的十五册“二二八事件档案汇编”,记载的当事人后代多数至今仍不知道自己的长辈是二二八事件的当事人。国史馆台湾文献馆馆长刘峰松甚至认为,二二八史料虽逐渐公开,但事件本身却仍笼罩于谜雾中,许多真相仍未能水落石出。

刘峰松表示,彰化县文化局出版的“彰化县二二八事件档案汇编”,书中记载的三百多位当事人中,出版之前仅有约一百位当事人的后代知道其尊亲属的事迹,这本书籍出版后,也仅有刘锦息等二人从中得知尊亲属涉入二二八事件,其他当事人后代则一无所知,甚至误解或不谅解其尊亲属抛家弃子的行为。

刘峰松强调,上述症结在于二二八事件后的白色恐怖时代,当事人大多不敢提及自己就是事件的当事人,在当事人及其家属避谈此事之下,不仅诸多二二八事件的真实故事淹没于时代洪流中,许多悲剧与误解更无法澄清或消弭。

“彰化县二二八事件档案汇编”一书的编印过程颇为曲折,它是由两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在约十年前从旧货摊与纸浆厂中挽救的一批档案,两人并在政党轮替后,交给彰化高中教师吕兴忠编印成书,这也是全国唯一取自基层警察机关及乡镇公所的二二八事件史料专辑。

这本书除了让刘锦息化解对父亲刘定国累积四十多年的怨恨之外,也有许多至今才揭露的故事与史实。

在该书中收录的“田中青年十二条要求”原始文件即明白显示,彰化县田中镇的青年提出“终止官员贪渎腐败”、“拒绝想发财揩油的外省公务员与恶商来台”等要求,足以证明当时的冲突有些起因是政商勾结与官员贪污腐化。

另外,二二八事件时曾有不少台湾人保护外省人,事件后亦有不少外省人伸手援助台湾人,该书收录的一张由福建省籍人士唐三悌等七人署名的具保书,即担保台湾籍商人杨金爱国护民,绝无聚众殴人等行为。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