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研院研发中华和台湾两大历史地理资讯系统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二十八电)阅读历史武侠小说,即使串联人物和时间的关系,总有一种无法套叠空间的遗憾。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耗时多年研发完成的“中华文明之时空基础架构”、“台湾历史文化地图系统”,利用地理资讯系统融合古代图籍和专题资讯,让人更了解历史、文化与地理全方位关系。

人文活动与自然现象一样,广泛涉及“时间”与“空间”属性。以往受限于技术条件,以人文活动为主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不易掌握和分析空间资讯,或是进一步与时间的整合,令人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

不过,借着地理资讯系统 (GIS)的发明,网路应用和数位内容的发达,很多古图籍真象可以透过网路在全球各地查询、佐证。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范毅军表示,融合这些科技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使研究时间缩短,价值大大提升。

范毅军与史语所、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及计算中心通力合作,开发完成“中华文明之时空基础架构”及“台湾历史文化地图”系统,这两套系统借着 GIS 技术将传统纸本的地图转成多维的虚拟实境。不但可随时更新,还能与各种资料库整合,做时空交错的查询、检索及展现。   

“中华文明之时空基础架构”是以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主要基础,提供上古到清代超过两千年的中国历代基本底图,并辅以陆续搜罗整理的各类历史地图、遥测影像等基础图资、及中研院的“汉籍电子文献系统”、“清代粮价资料库”、“明清地方志联合目录资料库”等重要研究成果整合。

在“台湾历史文化地图”方面,是依荷兰与西班牙据台时期、明郑时期、清领时期、日治时期与光复以后,分别建置各类基本底图。其中以“台湾堡图”与“台湾地形图”做为基本图资。再配合近年发行的地形图、相片基本图以及遥测影像等,作为当代的底图。

在WebGIS整合应用环境方面,这套系统结合“台湾历史文化地图”、“台湾研究网路化”、“台湾地区航照管理系统”、“台湾地区地名查询系统”、“汉籍全文资料库”等重要研究成果,透过简单易行的查询介面做资料的发掘与应用,从而辅助研究工作深入的推展。

范毅军强调,这两套整合型系统不但有助各学门的研究成果编排成图,也可进一步分析空间。各领域的专业资讯也得以汇整、展现新知识意涵与内容,非常值得研究使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