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食物的属性

---地瓜餐创始者的养生之道书摘(1)

【大纪元11月12日讯】

第二课 食物的属性

1当季当地,适时适地

成也食物、败也食物 饿了就吃,是动物的本能,但甚少有一种动物像人类这般放任,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树上长的、水里游的,无所不吃。不管吃对、吃错,先吃再说,更何况不是有俗谚说:“能吃就是福”?然而,能吃真的就是福吗?在物资贫乏的过去这句话也许适用,但对于物资丰富,一有机会就大吃大喝的现代人来说,吃早已成了隐藏的巨大杀手。许多人花了大笔金钱,买了丰富食物来吃,却得不偿失地吃出一堆疾病。 我常说,健康和食物的关系是“成也食物、败也食物”。吃对了食物,可以远离疾病;吃错了食物,反而招致病痛。因此在食物的挑选上,绝对不能马虎。

依照食物属性进食

要吃对食物,首先就是要依照食物的属性来进食。食物的属性?听起来似乎很陌生,其实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当季当地,适时适地”。尽量选择“当季当地”盛产的食物,既不用担心农药的问题,也可以顺应自然律例,摄取适时适地的自然能量,给予身体需要的养分、帮助排除不必要的毒素。 蔬果鱼肉的生长都有其自然律例,炎热的地带和寒冷的地带,生长的物种绝对不同,适合当时当地生长的动植物,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属性才适合当时当地的人类饮食。若是身处热带,却硬要食用寒带的食物,恣意违反自然律例,久而久之怎能不病? 当季当地的食物最好 以台湾为例,夏天相当炎热,因此大自然巧妙地安排盛产瓜果。一到夏天,市场最常见的就是西瓜、丝瓜、瓠瓜、佛手瓜等等。配合食用一来可收消暑之效,二来还有助于泄火。冬天天气转寒,果菜摊上立刻就应景换上比较滋补的菠菜、萝卜、番茄等等蔬果。 多年来,我之所以一直推广食用稻米,而不鼓励吃小麦或是燕麦之类的杂粮,鼓励多吃米饭,而不鼓励吃面包、面食,原因就是因为台湾的气候最适合种植的榖类就是稻米,它的营养素和属性自然最适合台湾当地人食用。同样的道理,如果场景换到北京或是西藏,那么适合当地人食用的,就不是稻米,而是各自盛产的小麦和青稞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其中蕴含的就是这层“当地”和“适地”的简单道理。好比不少台湾人喜欢食用人参,认为人参可以滋补养身,却忽略了人参的产地是韩国的高冷地区而不是台湾这般湿热的亚热带地区。韩国人适合吃人参是因为当地天气寒冷,尤其天寒地冻的冬天需要人参来祛寒补气,台湾天气普遍湿热,食用人参不仅过燥而且还会有补过头的疑虑,因此根本不适合台湾人吃。 然而大自然绝对不会厚此薄彼,替韩国人预备了人参,自然也会为台湾和其他地区的人们预备适合滋补的食物││例如,经常被主妇切除并且丢进垃圾桶的菠菜根。在营养成分和功效上,菠菜根丝毫不比人参逊色。因为人参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在补气,而菠菜根由于富含铁质,所以也同样具有补血补气的功效。适时适地的给予,这就是自然律例的奥妙所在。在大自然的眼中,两者没有贵贱,有的就只是人为的哄抬和标签。 当地当季蔬果少农药 另外,许多学员都会问我:“陈老师,台湾许多蔬菜不是不分季节都可以买到吗?”确实如此,台湾因为地处亚热带,所以食物种类丰富,加上农业技术的发达,许多蔬果几乎四季都可以买到。但是买得到不代表盛产,许多蔬菜是因应市场需求,以特别的技术培育出来。类似违反时序的蔬果,越是需特别的人工照顾,也越需要农药化肥的加持,因此越不适合食用。好似夏天种植冬天适合生长的高丽菜当然也没问题,但是因为自然时序的关系,就需要喷大量的农药和化肥,高丽菜才能长得漂亮、卖相才会好,吃起来就不比当季蔬菜来得令人安心了。 也许依照经验,依旧很难分辨哪一种是当地当季的食物,此时不妨依照价钱来区分。一般来说,盛产的食物一定便宜,非盛产的食物一定比较贵,尽量挑便宜的下手,通常就不会错!举例来说,冬天莲雾的价钱要比春末来得贵,因此自然可知莲雾的盛产季是在春末,而非冬天。要吃安全、少农药的莲雾当然就要选在春末吃了。(http://www.dajiyuan.com)